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的培育与实践探索
2020-03-27谢姝琳
谢姝琳
摘要:阅读推广人本质上是推广阅读工程的一个群体,红色阅读推广人就是阅读推广活动模式中的细分主体。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培育能更好地推进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增强“四个自信”,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賦予红色基因,能够很好地建立红色阅读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时也是建立书香社会、践行家国情怀,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思想性基础。
关键词:红色阅读推广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阅读推广人的内涵与本质
(一)阅读推广人的内涵
在阅读推广人较早的研究中,程亚男在《关于阅读推广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如何培养阅读推广人,是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需要。该文着重讨论了图书馆推广阅读的重要作用和责任,为了使阅读推广活动常办常新,应注重培养阅读推广人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并没有明确给出阅读推广人的定义。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2012年,深圳开创全国首个由政府牵头组织的“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阅读推广人”这一崭新的社会身份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按照《深圳市阅读推广人管理办法》的定义,阅读推广人是指个人或组织阅读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向公众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提升市民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业和业余人士。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14年“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中也对阅读推广人进行了定义:阅读推广人是指具备一定资质,能够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职或业余人员,培育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图书馆和科研、教学、生产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及有志参与阅读推广事业的其他社会人员。范并思指出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者,就是阅读推广人。
(二)阅读推广人的本质
目前,阅读推广已成为图书馆界的普遍共识和核心价值,是推进图书馆行业稳步持续发展的基本服务需要。阅读推广人本质上是推广阅读工程的一个群体,作为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化、公益性、具有阅读知识储备和感染力等特征,能更好地实施阅读活动,其最为核心的价值体现于能够充分调动阅读活动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的潜能,建立一种和谐、共进的有效阅读机制。同时,阅读推广人是推动阅读推广事业健康发展、营建书香社会的人力资本基础,它可以发挥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即创造性地劳动并作出贡献、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事业更好发展。阅读推广人可以实现知识的交互,用以传递阅读思想和阅读精神。
二、“红色阅读推广人”的基本素养
红色阅读是指围绕有关中国革命题材的书籍等开展的阅读活动。在不同时期,由于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创作范式及美学风格的内在同一性,红色经典呈现出基础延伸性,其典范性作品又不拘囿于中国革命题材,蕴含着与中国共产党和时代相连的现实记忆。简言之,红色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者,就是红色阅读推广人。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是指具有中共党员身份,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展红色阅读指导实践,旨在传播红色经典、提高读者红色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弘扬中国时代主旋律的教师、行政、教辅及大学生等人员。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培育能更好地推进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赋予红色基因,能够很好地建立红色阅读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因此,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坚定、具备一定的胜任力、热爱阅读并掌握阅读推广的技巧、善于沟通交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基本要素保障了其价值的有效实现。
(一)理想信念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为红色阅读的推广者,首要的素养是拥护党的纲领,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这为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政治保证。
(二)具备一定的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但有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对于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来讲,也可以从对红色阅读的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角度进行考量培养。
(三)热爱阅读,掌握阅读推广的技巧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包括人的爱好,但当人的兴趣不只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知,而是指向某种活动的时候,人的兴趣便成为人的爱好。因此,备受认可的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应对红色阅读感兴趣并热爱阅读。他可以将对红色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与自身的积极情感相贯通,将自己对于红色阅读的感染力进行传播,推动读者将从红色阅读推广中汲取的力量转换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善于沟通交流
扎实推动全民阅读、改善国民阅读状况是形成良好社会文明风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高质量的阅读推广要求阅读推广人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亲和力和推介技巧。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应该能够将自己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呈现给读者,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媒介将红色经典的精髓推送至读者,应该善于掌握建立红色经典阅读的共鉴共赏机制,实现在互相没有认知基础的个体之间建立起交流互信的关系。
(五)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阅读推广活动的立意、策划、组织与实施等过程,决定了阅读推广人队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队伍的组成必然是一支专业、多元的团队。秉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理念,善于精心筹划、勇于创新的设计者,了解读者需求、能够开展红色阅读分析的组织者,具有红色知识素养、乐于宣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这三个主体基本构成了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队伍。因此,为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序开展,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培育的价值分析
(一)以推广促进红色经典阅读,探索建立党建文化长效机制
高校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是指为促进学生等读者群体阅读红色经典图书等而开展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推广人的叙述内容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阅读推广,更应突出显示红色阅读的经典性特征,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的积极贡献,坚定“四个自信”,以红色阅读涵养读者的历史文化观,使读者能够领悟到自身对于红色经典的理解与记忆。
与一般性阅读推广不同的是,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的核心任务是在信息环境充盈、泛在阅读常态、个体阅读易获的社会环境中,用知识与活动构建读者喜闻乐见、能够唤醒深阅读意识的党建文化机制。首先实现红色阅读的认可与推广,其次实现红色阅读的传播与实践,由此循环,红色阅读推广能促进党建文化机制的建立,在校园内营建良好的党建文化氛围。
(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提升青年爱国情怀
红色阅读推广人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是交流和言传身教的载体,构成一种思想教育。高校红色阅读推广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它既是一种教育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红色阅读推广作为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红色阅读推广的持续性和和稳定性。红色阅读推广人的实践,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将红色阅读的精神内涵充分融入到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行为当中,并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培育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覆盖面广、使命感强、受益终身的协同育人模式。
四、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的实践策略
(一)健全红色阅讀推广工作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为确保红色阅读推广活动持续有效开展,高校及其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红色阅读的重要性,认真建立红色阅读推广人工作制度,使红色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完善的红色阅读推广人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对可以量化的工作指标,如开展红色阅读推广工作的时间、范围、效果等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制定激励标准与奖励政策,有效保障红色阅读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设红色阅读推广人队伍,做好人员培训与管理
本着“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理念,构建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队伍,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高校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重要专家、思政工作队伍及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等主导作用,吸收这些群体中的部分人员加入到红色阅读推广人队伍中来,提高其开展红色阅读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搭建专业稳定的红色阅读推广人团队。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红色阅读推广人管理办法和培训认证标准,规范推广人队伍建设。
(三)搭建红色阅读推广平台,确保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开展
做好阅读情况精准调研,基于目标读者群需求,制定红色阅读推广的主题内容与宣传策划。为保证阅读活动取得实效,红色阅读推广人需要群策群力,精心筹划推广方案,既可以是嵌入式的推广,也可以是细分主题式的推广。不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完善思考如何培养红色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效果,使红色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响应度和质量效应。
(四)做好活动内容反馈,不断调整创新推广形式
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应常办常新,在每次活动后,红色阅读推广人应做好活动效果反馈调查。应结合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推广内容与形式,运用时代发展或较先进的媒体介质,传播阅读作品背后对于时代精神的歌颂。使读者在红色阅读推广人不断的阅读陪伴中长资历增经验,让每个人的内心都能绽放热爱阅读和滋养文明之花。
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具有推广红色经典的专业优势,但在工作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红色阅读推广活动本身需要读者个体的参与,但限于红色阅读推广内容的时代性,对于当代高校学生而言,可能会存在不易有直观感受、无法感同身受及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就更加需要红色阅读推广人认真思考阅读推广的主题与开展活动的载体,精心设计推广环节,建立阅读推广过程中相互信任与便于沟通交流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推动红色阅读扎实开展、培育家国情怀的阅读新生态。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关于阅读推广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4).
[2]谯进华.深圳阅读推广人的实践及发展[J].特区实践及理论,2013(02).
[3]杨飞.构建专业化的阅读推广人队伍——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育工作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5(07).
[4]范并思.建设全面有效的阅读推广人制度[N].中国文化报,2017-04-21.
[5]曹娟.从阅读推广人到阅读推广人才——论图书馆界主导阅读推广专业教育[J].图书馆论坛,2018(01).
*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红色阅读推广人培育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GXDJ2018B01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