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开展全面护理对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分析
2020-03-27姜淑文
姜淑文
作者单位: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普外科,山东 济宁 273500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以结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饮食习惯等关系密切。病变位于黏膜下层,早期结直肠癌未发生淋巴转移,进展期结直肠癌病变已累及肠壁表层[1]。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下腹疼痛、便血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进一步出现发热、贫血,最终因疾病死亡。当前临床主要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术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并因此影响疾病康复。部分研究[2]认为,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全面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因此本次研究也选择了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充分了解对患者采取护理工作后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10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经过病理学诊断后,满足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要求,符合手术开展条件。
排除标准:患者具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术后产生严重并发症者;妊娠期哺乳期产妇;不愿意配合开展研究者。
常规组包括女22例、男28例;年龄36~75岁,平均(51.92±6.24)岁;病理分期方面,10例为Ⅰ期、15例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实验组包括女23例、男27例;年龄37~77岁,平均(51.77±6.07)岁;病理分期方面,9例为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6例Ⅳ期。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为入院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等。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疏导:因担心病情及疼痛等因素,患者术后通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优势,说明治疗进展,同时让患者了解到疼痛是术后正常反应,针对性镇痛措施能够有效缓解。(2)健康宣教: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相关疼痛知识,包括术后疼痛对疾病康复的影响、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让患者对术后疼痛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3)疼痛程度与镇痛措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来分析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呼吸、表情等确定镇痛方法。中度疼痛患者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方法镇痛,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的训练,重度疼痛患者应按照医嘱应用镇痛药物,用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状况,预防不良反应。术后依据患者情况帮助其保持舒适体位,避免牵拉切口,加重疼痛。(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病房,同时控制病区人员流动,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
1.3 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轻度疼痛:评分0~3分,对日常生活不产生影响;中度疼痛:评分4~6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重度疼痛:评分7~10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能够充分配合治疗及护理;部分依从:可较好配合,治疗及护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不依从:配合不佳,对治疗及护理活动进行产生影响。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全部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5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P=0.00)。实验组重度疼痛比例6.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0)。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例(%)]
表2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重度 中度 轻度常规组 50 8.92±1.07 5.61±1.43 2.89±1.13实验组 50 7.21±1.14 4.22±1.22 2.37±1.02 t值 - 7.73 5.23 2.42 P值 - 0.00 0.00 0.02
表3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2.2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评分对比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评分对比,见表2。
2.3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实验组依从率94.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1)。见表3。
3 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出现疼痛情况较严重,是影响患者愈后恢复的主要条件,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5]。部分研究[6]认为,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痛感。全面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心理疏导有效排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可减少应激反应和疼痛[7]。健康宣教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疼痛的原因、影响以及镇痛方法等,能够引导患者对术后疼痛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更好的配合术后疼痛干预[8]。疼痛评估则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准确掌握患者疼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镇痛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9]。环境护理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升舒适度,保证其获得充足休息,加速身体康复[10~12]。
本研究中,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重度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患者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面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疼痛。叶盼[12]研究显示接受全面护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轻度疼痛比例为48.0%,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18.0%,这也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会出现强烈疼痛,针对其开展全面护理能够更准确掌握患者疼痛程度,并通过针对性镇痛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应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