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效果

2020-03-27杨海涛王岩贺淑文李吉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椎间盘颈椎结节

杨海涛 王岩 贺淑文 李吉平

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当退变开始时就预示该节段稳定程度发生改变(减弱)[1]。临床中认为椎间盘突出是指突出的髓核和相应的纤维环突向椎管内,并且可能轻度伴有此节段椎体软骨下骨增生,骨赘形成[2]。当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会导致椎间盘变性并出现相邻节段骨赘形成。此外,一旦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会导致变性的髓核脱出引起脊髓或脊髓神经根受压,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并且作为致压物必须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才称之为颈椎间盘突出症[3]。临床症状主要为:(1)单侧上肢或手部剧烈疼痛或麻木,或无力麻木;(2)跨步无力、步态不稳,经常打软腿;(3)颈部不适,疼痛伴肩部酸痛疲劳;(4)双手麻木无力和步态不稳,容易跌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骨伤科李吉平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就是为了讨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50.82±3.72)岁,13例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12例有颈椎退行性病变,15例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职业史,11例在发病前有慢性颈椎痛,13例无其他不良症状。用单盲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入标准:(1)无相关严重并发症;(2)病历资料齐全;(3)无明显药物过敏史者;(4)经验临床有效率:91.670%,报导临床有效率:70.00%者[5]。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2)意识不清醒;(3)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实验者。

1.2 方法

基础检查: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准确了解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判断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及椎管有效矢状径,为手术和临床非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6]。

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7]。

1.3 观察指标

JOA评分[8]:根据王晓红等的颈椎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定,评定标准包括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三大项目组成,最高评分为29分。

治疗效果:根据计算治疗改善率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9],改善率=[(末诊后评分-初诊前评分)/(29-初诊前评分)]×100%。其中根据计算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治愈:改善率≥95%;显效:改善率为70%~94%;有效:改善率为30%~69%;无效:改善率为0%~29%。

预后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复发现象的出现情况。

表1 两种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分析(分

表1 两种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分析(分

images/BZ_139_177_331_2268_449.png±3.27 9.32±5.46 9.46±3.04 2研究组 32 8.835.78±6.28 25.49±5.64 26.21±3.75对照组 32 8.92±3.64 9.56±4.28 9.97±3.42 14.49±6.24 15.43±5.37 16.24±3.51 t值 - 0.116 0.218 0.704 8.065 8.170 12.276 P值 - 0.907 0.827 0.483 0.000 0.000 0.000

表2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效果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分析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优、良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中3例复发现象、2例不良反应相比,数据无明显差异(P=0.450)。

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患者的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导致出现的纤维环破损、颈神经和脊髓受到髓核压迫等现象[10]。根据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具有颈部外伤史,且以急性起病为主,表现为颈部、肩部、上背部剧烈疼痛,伴有肢放射性神经痛,并且在颈部运动和睡眠时疼痛加重[11]。本实验中,研究组采用了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方法,与传统的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具有快速止痛、抗炎的优点,能有效的减少因炎症介质造成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现象,起到消除患者神经根炎症的作用,此外还能保障患者鞘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加快神经髓鞘再生[12]。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局部麻醉,不仅能有效的阻断疼痛传导路径、舒缓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病症、体征均明显改善,且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复发和不良反应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椎间盘颈椎结节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