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生存质量的关系
2020-03-27杨柏松顾纪新
杨柏松 顾纪新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药物治疗虽在治疗冠心病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但是部分冠心病患者仍然需要血管重建以保证其血管流通、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显示[1-2],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焦虑、抑郁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具体是何种关系,尚未有研究进行描述,因此,本文研究的是PCI治疗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生存质量之间的联系,现将三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自我管理良好及自我管理较差组,各46例。纳入标准:各种类型不稳定心绞痛术后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患者;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证为冠心病的患者[3]。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有认知障碍的患者;病情不稳定且不断恶化的患者;不识字、语言无法沟通的患者;拒绝配合患者;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量表调查:(1)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4],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调查患者以往的3个月自我管理的情况,保留其中27个条目,应答项目有5个选项分数为1~5分,每个维度的项目分数加起来就是维度总分,再将其相加便可得出自我管理总分,总分为27~13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越好[5]。(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本量表包括两个亚表分别为焦虑(7题)和抑郁(7题),分数分别为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可能存在(阳性),11~21分为肯定存在(阳性)。(3)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方面来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7项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6-7]。
根据CSMS评分将100分作为临界值,将92例患者分为自我管理良好、自我管理较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ADS评分及GQOL-74评分,判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
经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例)
2.2 对比两组的CSMS总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经比较,自我管理良好组的CSMS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自我管理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良好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较自我管理较差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在全世界均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有专家预计未来20年其将成为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8]。冠心病的好发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50岁的患者病情发展更快,该疾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所以患者不仅要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更要控制病情的发展[9]。对于PCI术后的患者自我管理尤为重要,介入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冠心病患者的正常生活,其不仅可以改善心脏的血供,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能力。自我管理是科学的使用药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定期复查、学会自我监测血压且维持血压的稳定性、学会自我救护(随时携带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如果服药效果不佳则立即去医院就诊)的方法,有研究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可以改善其生存质量及稳定病情[10-13]。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比例增长的关系,即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反比例增长的关系,即焦虑抑郁评分越低则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焦虑、抑郁评分呈反比例增长的关系,即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明显稳定。
表2 对比两组的CSMS总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的CSMS总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是患者通过自我监控、反省、自知以及主动地培养良好习惯的行为,其可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状态、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