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填平“城乡鸿沟”的昆山之道

2020-03-27张树成江苏省昆山市人大常委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昆山城乡农村

张树成/江苏省昆山市人大常委会

昆山市张浦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昆山市把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视作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全市农村社会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差距大大缩小,“城乡鸿沟”正日渐消失。如今,昆山的公交、供电、供水、电信、煤气、治污等管线站点全面进村(社区)入户,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低保、人财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面并轨,标准水平一视同仁;社会阶层结构、户籍人口管理以及就业等不再区隔城里人与乡下人、本地人与外地人,和谐融合一体。

破除城乡分治规划的旧体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昆山以撤县设市为契机,勇于探索,突破城乡分治规划布局的旧体制,明确将市域931.5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覆盖规划,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众星拱月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目前,城区中心两翼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市域有2个国家确定的改革试点镇(张浦镇、周市镇)、2个依托阳澄湖、淀山湖发展的特色经济镇(巴城镇、淀山湖镇)、3个保留的千年古镇(周庄镇、锦溪镇、千灯镇),还有紧靠城区和沪宁高铁、高速公路的陆家镇。在各区镇中,已建成200多个农村新社区,全市近80%的农户通过拆迁和撤村并镇入居具有现代气息的公寓房或别墅,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2018年7月10日,由省政府批准的《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不仅规划将昆山逐步建成现代化大城市,并将昆山的花桥、嘉定的安亭、青浦的白鹤连成城镇圈,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现代化发展的先行先试区,还与上海联合规划,共保淀山湖,协同开展吴淞江沿线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的塑造。

破除城乡工农区隔的旧框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昆山为改变长期存在的单一农业经济、工业寥寥无几的落后状况,果断确立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横向经济联合发展方针,兴办了开发区及工业小区,发展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涌现了不少新型的规模化工业企业,很快改变了单一农业经济格局,大批农民走出田岸奔向城镇或就地务工,使一二三产业结构排序由原来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区镇联动融合发展,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力,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又使昆山经济基本实现“低转高”的新飞跃,整个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工业以外向型为主,产业以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为主。

破除城乡建设分割的旧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昆山采取城乡统筹之策,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状况。“若要富,先修路”,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境内湖塘密布,历史上人们出行主要走水路,那时的昆山农村,尤其是边缘乡村,因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水陆大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城乡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昆山境内穿过,还有长44.21千米的城区中环高架,地方公路与国家的高速网路连成一个整体,四通八达,5分钟在昆山境内任何地点都能上高速,30分钟能到达上海或苏州。不仅如此,现在规划扩建的312国道昆山中环将与苏州中环无缝对接,启动实施上海至苏州的轨交S1线,路经昆山设了25个站点,更进一步共享城乡一体化的同城效应。水路交通共有苏浏线、苏中内港与外港线、申张线等50条航道、29座航标,总通航里程386.87千米,且与运河大通道相连。供电、电信事业,城乡一体化蓬勃发展,昆山农村每百户家庭已拥有移动电话200多部、电脑近100台,大大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农村的集中供水、集中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全覆盖,近年来又统一推进“厕所革命”,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状况。

破除城乡社保不一的旧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与完善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的农村“五道保障”,且与城镇社保并轨,从根本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2003年起,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市10万多老年农民无门槛进入,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00~130元,以后逐年提高,近几年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金全面并轨,月均每人可领取养老金1500元左右。医保方面,从2004年起,城乡居民看病一样“刷卡”,农民参保率达95%以上;2007年起还实行城乡统一的大病保险,时至今日,大病医疗费报销全面实行上不封顶;因病因残困难人员实行“零自负,零支付”的医疗援助。城乡为老年人办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4家,社会化运营率53%。可以这样说,昆山切实兑现了农民所盼的“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的愿望,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目标要求。

破除城乡人口狭隘的旧观念。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昆山率先在全省突破城乡户籍制度二元化、农村人口本地化。目前,全市户籍人口加流动人口达到23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占70%多。户籍制度的改革推动农村人口结构的大变化,不仅破解了昆山农村家庭纯农化,而且促进了昆山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89.6%下降为2008年的31.9%,大批农民成了兼业户、非农专业户等,单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到5万人。这一人口结构的深刻演变,催生城乡建设蓬勃发展。

破除城乡居民收入的旧套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农民阶层的急剧分化和经济收入结构市场化,农民收入单靠农业的旧套路已成为历史。目前,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收入仅占4.3%,而非农收入却占到95.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各部门积极付诸行动,有效增强了村级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引领城乡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破除城乡精神文明的旧陋俗。昆山在注重提高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俗,让老百姓过着物质生活富庶和精神文明生活富足的“双富”美好生活。昆山着重开展“创文明城市,打造魅力昆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道德在于心,落实在于行”的强烈社会氛围,风清气正,扬善驱恶,扶正祛邪,使社会面貌和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昆山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昆山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