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4个村庄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27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要求按照“20字”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七条道路”,推动实现“五个振兴”。为了解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调研组,专题赴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后白镇西冯村、茅山管委会李塔村陈庄、茅山镇丁庄村等4个村进行了调研。总的来看,4个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经验,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启示和经验借鉴。
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
4个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和实践
综合调研情况,戴庄、西冯、陈庄、丁庄等4个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推进产业振兴上,强化特色产业、品牌培育、科技支撑。一是选准特色产业。戴庄在赵亚夫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农业资源较多、生态环境较好的特点,借鉴日本爱知县做法,明确发展有机农业的定位,目前有机农业成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村民实现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丁庄自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劳模方继生的带领下,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葡萄年产量近2万吨、销售额达5亿元。西冯在20年前专门邀请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家进行调研,选择发展最符合本村地理条件的用水少、见效快的草坪产业,全村花草木年销售1.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7万元。陈庄在中科院南京地理所陈雯研究员团队、台湾桃米生态村策划人廖美华的指导和帮助下,以“自然农法”为引擎,积极打造自然农法产业、中草药种植产业、森林抚育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4+N”特色产业体系。二是创响产品品牌。丁庄依托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将原有几十个品牌整合形成“丁庄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实行“统一品种育苗、统一生产资料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丁庄葡萄”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西冯依托花草木专业合作社,注册“西冯牌”商标,实行种、产、运、销、科教一体化经营,辐射带动草坪苗木种植3万亩,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戴庄依托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野山小村”商标,建成有机大米加工厂、有机茶叶加工厂、农机服务站,果品加工厂、观光农业项目也在建设中,近期正致力打造“赵亚夫”品牌。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西冯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设40亩沙土草坪示范基地,分不同门类、不同品种建设草坪试验田,研发草坪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草坪种植品种品质与科技含量,实现“有土到无土”“由夏秋两季到一年常绿”的转变,目前正着手建设草坪研究院,为推动草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能。戴庄与镇江农科所合作,坚持示范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实行科技人员常驻,赵亚夫也一直担任农业科技顾问,近年来引进特优质“越光”品种,采用有机栽培方式,效益高于常规栽培5倍左右,去年还试种双季有机水稻60亩,拟待技术成熟后予以推广。丁庄建有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葡萄示范基地、陶建敏教授丁庄葡萄研究所,构建“首席专家团队+本地推广团队+若干示范户”的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培训,还加强与日本山梨县的交流,引进“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系列新品种。陈庄的转型发展,得益于中科院生态中心、南京地理所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解决符合“三生一体”地域特点及资源循环利用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和技术等。
在推进人才振兴上,强化“引进来”“走出去”“留下来”。一是探索人才“引进来”方式。2018年5月,句容在戴庄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并在丁庄等地设立3个地方工作室,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聘请了10位国内外农业技术顾问和一批农业技术指导员,同时借助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市中等专业学校平台,培育一批技术型职业农民,力争在3年内打造一支200人左右、梯次分明的专业型农业乡土人才队伍。二是探索人才“走出去”方式。句容近年来先后组织戴庄、丁庄、西冯等地农村实用人才5批共50余人赴日本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日前与日本鲤渊学院签订人才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国内2年基础课程+日本2年专业课程”体系,定向培养“双学位”学生型职业乡土人才,开创了全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培养乡土人才的人才建设模式。三是探索人才“留下来”方式。西冯等地通过委托人社部门招聘社会化用工,从村内聘用乡土人才,从事村务工作,对于考核优秀的可以直接进入村委班子,成功培养出能扎根、留得住的“永久牌”村官,破解了村官培养“飞鸽牌”的窘境。丁庄打造了一支“精通农业、服务农民”的“营农指导员”队伍,目前初步筛选45名人员,由联社统一管理、重点培养。戴庄发挥赵亚夫及赵亚夫团队作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吸引各方人才留下来、扎根农村。
在推进文化振兴上,强化宣传阵地、传统文化、文旅结合。一是建好建强宣传阵地。西冯着力打造乡村文化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孝老爱亲等内容喷绘到民宅墙壁上,通过图文并茂、简洁直观的形式,引导村民发展草坪经济致富的同时,不断提高文明素养。丁庄建好建强文化阵地,发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强葡萄等重点产业题材文艺创作,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二是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句容市启动实施“抢救保护老建筑、抢救弘扬老民俗”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双抢”工程。后白镇编撰出版发行后白历史文化丛书《悠然后白》,弘扬浓厚的后白乡土气息,为“乡游后白”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丁庄建设葡萄展示馆、葡萄五彩绿道、葡萄长廊、农耕园、葡松林等,还引进“葡乐单车”,精心打造“葡萄人家”,深入挖掘葡萄历史、展示葡萄文化。三是大力推进文旅结合。丁庄着力打造葡萄小镇,已连续举办八届丁庄葡萄节,依托葡萄产业走出“以旅带农”的好路子,葡萄节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戴庄积极打造那田山水生态园,建设山水相依、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天然康养胜地。陈庄围绕打造“观田、见村”的田园意境,突出“红色文化、内涵陈庄”的乡村气质,规划了自然农法、观山寻觅、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带。
在推进生态振兴上,强化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空间重构。一是实行生态优先。戴庄以生态立业,坚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全村及周边合计80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农产品,田野林间常年鸟语花香,水库水质一级,上空有鹰类飞翔,山林有野猪、蟒蛇出没,还发现了猴子、娃娃鱼,稻田能找到127种各类动物,水田有机质增加了24.4%,土壤氮磷钾也有9%~16%的增加。陈庄实行有机堆肥、酵素制作、植物营养液萃取、土著微生物培养等“自然农法”种植,水质总体由Ⅴ类逐步转为Ⅲ类,实现磷浓度指标优于地表Ⅲ类水标准、氮负荷削减30%以上,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村庄环境逐步好转。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戴庄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低山陡岗“森林+野生动物”自然林业、缓坡岗地“经济林果+草+畜禽”有机农业、岗坡滂田与山下冲田“稻(菜)+草+畜禽(渔)”有机农业等三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生态农业布局。陈庄引入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经验,量身定做“自然农法产业全链条”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案,探索形成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等多规合一的乡村转型规划。三是重构空间形态。戴庄将全村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通过培育生物多样性、示范推广配套健康栽培与饲养技术等,修复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构建丰富多彩的全新的丘陵山区小流域有机农业生态系统。陈庄着力打造北部自然山水、中部田园资源、南部滨湖湿地的自然农法产业区、森林抚育产业区、红色文化旅游区、民宿生活产业区等4区总体空间布局。西冯依托草坪产业拉长绿色产业链,建设“美丽库区幸福家园”,打造“草毯绿波”小镇,形成青山相映、绿水相依、草坪绿地连绵起伏、绿意盎然景象,推动昔日“北大荒”变成“绿银行”。
在推进组织振兴上,强化党建引领、村社结合、治理科学。一是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合作社上。西冯通过村干部与党员种植户结对、党员种植户与普通农户结对,形成“众学、众创、众帮、众富”发展格局,该村党总支书记被评为“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丁庄在葡萄合作联社成立党委,建立管理、技术、生产、营销四个党支部,并将党员致富能人、镇农服中心党员和正在创业的年轻党员吸纳进各支部,形成“镇党委+合作联社党委+功能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实行“组织联建、事务联商、队伍联管、党群联富、多级联创”的“五联”工作法,推动“党建强社、产业兴村、合作富民”。二是推动村社结合。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社内兼职,目前全村务农村民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承担了全村2000多人的重大生计。丁庄葡萄合作联社由丁庄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理事长,吸引全镇110家合作社、1900家种植户、镇农服中心及涉农相关部门等加入,辐射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共种植葡萄2万亩。西冯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花草木合作社理事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带动全村90%以上土地及周边8个村种植草坪苗木。三是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良好服务促使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形成良好干群关系,形成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委员会管理日常社会事务,合作社负责发展经济的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模式。丁庄葡萄合作联社将农民、合作社与村镇组织紧密联合,通过主攻市场销售、提供贷款担保、实行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探索形成全新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基层社区管理新路径。
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从调研中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需要重视,值得关注,亟待破解:
科技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目前,江苏农业科技先导性、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不多,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偏重于大宗农产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且科研与生产、科技单位与企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的结合还不紧密,市场供给与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西冯的草坪种植,品种多年未更新,不仅能真正“落地”的新品种极少,而且目前正种植的个别品种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草坪售价也仅在每平方4~10元不等,与市场上好品种的每平方80~120元的价格相比差距较大。丁庄的葡萄种植面积超2万亩,品种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国内自主研发的很少;此外,种植技术也常常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如今年市场上大受欢迎的“阳光玫瑰”,虽然早在2012年即引进,但直至2016年组织“葡二代”从日本学成技术后才种植成功。
农村人才短缺且留不下来。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当前,乡村人才资源不足,不仅缺少发展带头人,而且缺少真正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加上配套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吸引力不够、留不住人才。茅山镇党委书记反映,目前农村的技术人员,多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葡萄等应时鲜果方面的专业化人才极少。西冯村支书反映,由于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不容易留下来。
农民组织化程度仍须提升。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必须是有组织的,而不是分散的,分散的农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难以担当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茅山镇党委书记认为,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掌握市场定价权的关键,丁庄通过成立葡萄合作联社,将农户、家庭农场等组织起来联合闯市场,把市场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葡萄价格从最初的每斤3~4元,提升到现在的每斤10元以上,销售方式也由原来的卖给小商小贩变为直供超市,目前苏果、乐购、易果、每日优鲜、百果园等超市主动上门对接,种植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应对市场上仍有不足之处,合作社成员生产的有机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销售难题,生态农业的价值和效益未充分彰显。
农牧循环发展遇到新情况。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加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种养有机结合、农牧循环,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茅山镇党委书记反映,丁庄拟自建专业堆肥厂,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确保葡萄品质,初步测算每亩需要2吨有机肥,但因周边畜禽养殖场实行禁养、关闭和拆除等因素影响,有机肥的原料来源问题成了难题。
乡村公共空间建设需重视。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但由于不少地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似有实无,有的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目前对农村土地、道路、河道、沟渠,特别是村庄周边及内部公共空间进行清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此次调研的4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村集体资源资产闲置或浪费的现象。茅山镇党委书记介绍,何庄村正在试点全域推进空间整合优化,以深化“三块地”改革为抓手,整村推进村庄整理、村庄布局点建设,全域开展土地整治,全面推进生态修复,以期建成“三生融合”空间格局。在今后工作尤其是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中,亟需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与清产核资、“三资”管理等相结合,唤醒沉睡资产资源,重塑乡村空间形态。
支农强农政策仍需强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基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不仅要在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上加大力度,而且要在支农政策真正落地上下功夫。调研的4个村均反映,设施农业发展用地政策在基层难落地、指标难落实。丁庄还反映,现行的农业保险政策上,险种设置、赔偿标准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如保险标的上仅分为大棚和大棚内作物两种,未将连栋大棚纳入,也未因大棚内作物不同而予以设置和区分进行保险,亟需修订完善。
启示及建议
戴庄、西冯、陈庄、丁庄等4个村庄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是有益的探索创新,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一定程度上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地区。4个村庄的实践创新及存在问题,对于江苏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要以产业为主,因地制宜培植乡村特色产业。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坚持效益优先,结合“两区”划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绿色种养业,推广高效种养模式,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推进品牌强农,突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依托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等,培育一批省级或市县级的优良食味稻米、特色蔬菜、应时果茶、苏系优质畜禽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议发挥江苏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优势,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科研院校等要素资源,聚焦聚力乡村,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典型。
要以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公共服务载体和平台。发挥各类科技园区的示范、转化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农业与科技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在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方面,加大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的扶持,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种和技术成果。建议出台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乡村建立研发基地或科技平台、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力量和人员下沉,推进科技下乡、品种进村、技术到户。
句容市丁庄葡萄小镇
要以人才为本,将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将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建议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培训,引导地方开展委托定向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出台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管理监督机制等,重点聚焦“永久牌”“定制村官”培育,出台激励政策,让培养的村官在农村留得住、扎下根;健全乡村人才配套服务机制,经济上提高待遇,政治上给予关照,让乡村留得住人;建立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和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搭建返乡创业人员、新乡贤和志愿者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
要以生态为先,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将绿色作为乡村的鲜明底色,让生态成为乡村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养护修复生态系统。建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推进畜禽养殖禁养、关停、搬迁,总结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典型经验并予以推广,开展田园生态系统建设试点,推动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变绿色为效益。
要以产权制度改革,统筹乡村公共空间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结合乡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构。建议将乡村公共空间整治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紧密结合起来,和乡村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和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合理配置资源,实行统筹推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要以党建为引领,激发乡村基层组织创新活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靠党。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培育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乡村治理路径。建议鼓励基层党组织大胆创新创造为民服务方式方法,进行差别化探索实践,通过“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要素,盘活农村固定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