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农村初中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

2020-03-26张维忠

文教资料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转化县域

张维忠

摘    要: 农村初中学生出现行为偏差,一般与学生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息息相關,若不能及时转换学生的这些偏差行为,会对其今后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转化学生偏差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还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必要情况下还要进行家校联合,在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下,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学生偏差行为的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县域    农村初中    行为偏差    转化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对于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多,网络上的思想良莠不齐,好坏难辨,很容易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1]。鉴于上述情况,个别学生在行为、思想及学习等方面经常会出现偏差,很难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人处世,对于教师学校的管理,抱有逆反心理。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原则违背,若不及时转化,便会对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转化学生的偏差行为,不仅仅需要依靠教师和学校的力量,家长的配合及社会的关注也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偏差行为的相关概念

行为属于心理学范畴,偏差行为可称为偏离行为及越轨行为,在教育界中青少年出现的与公共道德规范不符的行为可称为偏差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农村教育的有效落实。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偏差行为问题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转化学生的偏差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社会应提高对学生偏差行为问题的重视程度,为青少年身心发展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2]。

二、农村初中生出现偏差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在学生思想方面,初中生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时刻都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由于思考能力、知识上水平等存在局限性,因此对待事情时有时会出现偏激想法,并产生错误的价值观。个别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在接受教师的批评时,会产生逆反心理,认错态度消极[3]。在生理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身体的快速发育,逐渐产生害怕、迷惘、烦躁、好奇等心理,注重打扮[4]。

对于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而言,意志力通常较为薄弱,不良习惯较多,还会出现明知故犯的问题,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最终做出有损他人利益、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若不能及时转化中学生的偏差行为,久而久之,便会为其不良品行打下基础,不利于今后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父母的语言、行为等经常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一些农村中学,家长的工作基本以打工、养殖、耕地为主,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采取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个别家长会训斥孩子,缺乏语言和情感交流,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很容易产生压抑感。个别农村初中生由于父母离异,很小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心理产生一定的问题。有的初中生父母进城打工,平时都是与长辈一起生活,但由于长辈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其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5]。

(三)学校因素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较为落后,且相关配套设施不够齐全,电子屏幕、多媒体技术等还未得到普及,一些农村初中没有独立的表演舞台、会议室和体育馆,若有现实需要,基本上都是临时搭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育方面,一些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出现的偏差行为未及时转化。在教学方面,除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外,其他科目很少配备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缺少教育学生的技巧,基本以处分、记过等惩罚为主,这些惩罚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并未关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厌学、焦虑等情绪。

(四)社会因素

相比城市,农村文化氛围较差,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文化的实际需求,学生接受不良文化熏陶,逐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此外,片面化的社会言论会对一些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出现行为偏差问题[6]。

三、转化农村初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有效建议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尊重学生是转换其行为偏差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并尽可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在学校中,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可能会被冷落和忽视,同时经常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如此要求教师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并能够多一分宽容与理解,通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心灵创伤进行弥补,满足其情感所需,将学生视为己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允许学生犯错,并给予其知错就改的机会,对学生多一份呵护、尊重与宽容,如此才能真正转化学生的偏差行为,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7]。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羞耻观

从某种程度上看,羞耻感是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心理反应。初中生自尊心较强,更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成功,一旦犯错误,会产生忧患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挽回损失。若学生缺乏羞耻心,便会逐渐失去自我约束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容易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往往纪律性较差,且对学习兴趣较低,缺乏上进心和进取心。学生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未能树立正确的羞耻观,缺乏心理动力和压力。若想对这类学生进行转化,首先便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羞耻观。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虽然广阔,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融入。此外,榜样的力量往往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加有助于学生行为的转化。例如,在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用自身行为感化和影响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养成诚信、守时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不良行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和社会,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很有帮助[8]。

(三)家校联合

对初中生偏差行为问题进行转化,不能仅依靠学校和教师,家长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家长保持与学校和教师相一致的教育思想,同时引导家长强化对学生的关注关心与关爱,改变家长以往的错误教育行为,耐心与孩子沟通,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农村初中不同于城市,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文化氛围等方面均较为薄弱,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很容易使初中生出现各种偏差行为。在对学生这些不良行为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等均肩负着重要责任,只有实现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莉.浅谈农村初中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以南沙區横沥中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9):101-104.

[2]牛磊.对青春期叛逆学生的引导策略——以一位初中问题生的转化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6).

[3]苏士鸿,宋林飞.从社会中探寻    在活动中转化——董耀棠老师教育道德行为偏差学生的经验总结[J].上海教育科研,1994(9):30-33.

[4]田静.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偏差的质性研究——基于对某农村初级中学的课堂观察[J].中国教师,2010(15):47-49.

[5]饶静,孟祥丹.“国家和社会”框架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江苏省A县L镇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53-60.

[6]姜宝忠,宋雁慧.薄弱初中学生行为偏差及其矫治策略——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J].少年儿童研究,2009(6x):31-35.

[7]朱倩云.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120-121.

[8]韩菲尹,吴支奎.行为偏差:农村留守儿童失范问题探析——基于安徽省广德县千口村的调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7):4-7.

此论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域农村初中行为偏差学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HB335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转化县域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