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广记》中的湖湘人物形象

2020-03-26王术张莉莉

文教资料 2020年3期
关键词:太平广记

王术 张莉莉

摘    要: 《太平广记》为古代文言小说总集,里面的相关记载与湖湘颇具渊源。一方面,《太平广记》中有许多以湖南衡山、君山、九嶷山等地为发生地的故事,展现了当地的地域风貌与人文特点。另一方面,《太平广记》记录了许多湖南人的故事,从他们的为人处世得以窥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窥得湖南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极具特色的湘地风俗因子。

关键词: 《太平广记》    湖南湖湘人物    唐代小说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唐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极为重要且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以唐朝为研究的时间纵坐标,以湖南区域为横坐标,以其相互交叉的时间与人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出发点,发掘唐代小说中的湘人,探究独有特色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及其他形成的原因。因此,笔者从《太平广记》中收集的唐代笔记小说中有关湖南地区的人与事物的记载入手,分析其中湖南文化蕴含的意义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唐代湖南人的精神世界作一番巡礼。

一、《太平广记》反映的湖湘人物生存环境

《太平广记》中唐代笔记小说有关湖南的记载均可视为湖南文化的有机组成。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从《太平广记》中探寻三湘文化的痕迹,从宗教、价值观、人格、人性、思维方式、道德判断、行为模式等方面解读湖南人,认识三湘文化。笔者从《太平广记》中辑录出一百一十八条有关湖南的小说。如道术卷七十二《张山人》,道术卷七十二《王旻》;相卷二百二十二《衡相》,相卷二百二十二《衡相》;伎巧卷二百二十五《區纯》;异人卷八十四《衡岳道人》,画卷二百十《宗炳》;神卷二百九十四《孙盛》,神卷三百一十二《刘山甫》,神卷三百二十六《沈警》;雨卷三百九十六《秦始皇》;石卷三百九十八《石响》;草木卷四百八《仙人绦》,草木卷四百九《三色石楠花》;虎卷四百三十三《马拯》;蛇卷四百五十八《昝老》;昆虫卷四百七十九《舍毒》;报应卷一百一十七《刘轲》;乐卷二百四十《吕乡筠》等。

古人云“深山大泽,实产龙蛇”,湖南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锻炼了湖南人坚强勇毅的性格。这种影响在《太平广记》的描述中亦可见一斑。

如灵异卷三百七十四《湘穴》:湘穴中有黑土,岁旱,人则共壅水,以塞此穴。穴淹则大雨立至。这些记载都能直观地说明三湘地区的风雨无常、变幻莫测。正是多变的气候,给湖湘地区带来了神秘又浪漫的地域文化。生活资料缺乏、猛兽出没,以及害人性命的瘴疠,这种环境充满了恐怖和危险,又带有一丝神秘,基于对祖先的尊重和趋吉避凶的要求,产生了原始的图腾崇拜,湖湘之地自古便“好巫鬼,重淫祀”。“巫鬼文化”一直是湖湘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据查证,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记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说湖湘“其俗信鬼而好礼祀,其祀必使巫作乐,歌舞以娱神”。正因如此,形成了湖湘文化中强烈的情感特征和独特的浪漫气质。

在《太平广记》中设计鬼神祭祀的记载是非常普遍的。如神卷二百九十四《孙盛》:衡山白槎庙。古老传说:昔有神槎,皎然白色,祷之灵无不应。晋孙盛临郡,不信鬼神,乃伐之。斧下流血。可以感受到湖湘文化在鬼神崇拜、神话追溯中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浪漫、引人注目的纯净和令人神往的诡秘,使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二、《太平广记》中的湖南人形象

关于湖南人的传统形象,可以从位于中国四大书院其一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说起。这句出自《左传》的名句,其中蕴含着的是“楚才晋用”的典故,原句为“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句话突出了湖南人中大有人才的这一观念及事实情况。湖南人最引人注目的精神品质是“独立,霸得蛮,敢为人先”。楚亡后,这种精神品质仍然不断地被丰富。直到今天,湖南人已经形成以霸蛮著称于世的性格。霸得蛮者,任性刚直,好斗尚武,无畏无惧,敢于牺牲。在查证湖南各地地方志时随手可见类似于“其俗好勇”“劲直任气”等相关类型的描写湖南人个性品质的词语。所以,史上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等相关说法。

(一)《太平广记》中湖南人的农业智慧

宝历初,长沙有民王叟者,家贫,力田为业。(昆虫卷四百七十六《王叟》)

辰州麻阳县村人,有猪食禾,人怒,持弓矢伺之。(神仙卷三十九《麻阳村人》)

子然自是始悟曰:“近日客卢钩,反音则蝼蛄也;家在粽溪,即西坎也。悉灌以沸汤,于是遂绝。(昆虫卷四百七十三《施子然》)

“湘穴中有黑土,岁旱,人则共壅水,以塞此穴。穴淹则大雨立至。(出干宝《搜神记》)”(灵异卷三百七十四《湘穴》)

湖南地处长江的中游,北依江汉平原,南靠五岭,湖南全省气候温暖湿热、雨水较为丰富,开发之后适宜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盛产有水稻、生漆、棉花、油、茶叶、桐、藕、鱼虾和其他,使湖南成了我国的重要粮仓和“鱼米之乡”。湖南一向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是因为即使是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古代,湖南人遇到的难题时也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处理和解决。害虫肆虐成灾,就用烧热滚开的水浇进虫洞里,从此蝼蛄绝迹了。这些体现了湖南人在面对难题时能够充分利用现实条件面对实际困难,并且取得不错的解决效果。

(二)《太平广记》中湖南人的孝顺

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余(黄本“余”作“饮”)临江高山,半助(《朝野佥载》“助”作“肋”)凿龛以葬之,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祠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蛮夷卷四百八十二《五溪蛮》)

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神仙卷十三《苏仙公》)

湖南人注重孝顺的优秀品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父母有一方去世时五溪人民要守孝三年后再埋葬。埋葬时,还需要打着鼓,在路上唱着歌,宴请大家吃喝、跳舞。葬礼这样举办一个月之后,他们要把棺材葬在江水河畔的高山的半山腰上。棺材安放得越高,人们就认为谁家是越孝顺的,可终生不用再举行祭礼。在第一次遇到丧事的家庭,家人往往三年不能吃食盐。这种仪式和礼仪是复杂的,同时这种复杂的仪式进一步体现了湖南人的孝顺,即使在面对十分困难复杂的实际情况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体现。传记中这类故事的记载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人对于传统美德——孝顺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的传承。

(三)《太平广记》中湖南人的勇敢

唐长庆中,兰陵萧氏子,以胆勇称。客游湘楚,至长沙郡,舍于仰山寺。(雷卷三百九十四《萧氏子》)

武陵龙阳虞德,流寓益阳,止主人夏蛮舍中。见有白纸一幅,长尺,标蛮女头,乃起扳取。(鬼卷三百二十五《虞德严猛》)

客惊怖归,具白叔高。高怒曰:“树老赤汁,有何等血!”因自行,复斫之。血大流洒。(草木卷四百一十五《张叔高》)

《太平广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关于湖南人面对惊奇的事物或者鬼怪时没有感到一点害怕,而是勇敢地拿起身边的武器或徒手与之搏斗。湖南人显然不是安分守己的个性,这一点,在近现代众所周知的湘西土匪爱好占山为王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同时是一个蛮横霸道的群体,他们甚至被叫作“野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居山者仁,居水者智”,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是丘陵地貌,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湖南拥有数量上十分可观的茂密丛林和深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湖南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胆魄,他们有恃无恐,任何人物任何事件都不能够惊吓到他们,因为他们心里知悉即使惹了麻烦,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迅速逃回山林,回到属于自己的安全地盘,全身而退不受影响。

湖南是楚国的所在地,即使现代也有湘西土匪隐居山林的逍遥自在,这些事例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着,这种由古至今一脉相传的湖湘文化长久影响着湖南人,湖湘文化可以使他们心中有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持续地影响着湖南人民,可以概括为称作“湖南人精神”。这种湖南人精神并不像我们往常认识到的那种指土匪野蛮凶残的恶相,而是指湖南人那种不畏强恶势力,即使在重大的压迫之下也敢于反抗求生,不断努力争求自我美好生活的一种可贵精神。

(四)《太平广记》中湖南女性的魅力

韦氏美而艳,琼英腻云,莲蕊莹波,露濯蕣姿,月鲜珠彩。于水窗中垂钩。(定数卷一百五十二《郑德璘》)

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惟却要主之,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童仆卷二百七十五《却要》)

桂阳有贞女峡,传云,秦世数女,取螺于此,遇雨,一女化为石人。今石人形高七尺,状似女子。(出《玉歆始兴记》)

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帝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乐卷二百三《楚怀王》)

在我国古代历史社会生活的诸多人物中,男性的地位和影响力一般是较为突出的,女性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在本传记记载中可以发现湖南的女子与我国古代女性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而且极具魅力的,这种魅力在她们的才学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却要”她有着极为动人的面貌,但她不只是有着美丽的容貌,还善于辞令应对许多公共场合,并且面对大眾毫不怯色。她反应敏捷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这种女性即使在现代也是十分值得欣赏的,更何况古代社会,可是极其难见的。

湖南的北部大部分地区是浩瀚的洞庭湖,曾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对湖南人的影响巨大,是湖南女性多情的根源所在。长期生活在水边的女子受到流水的影响注定是心思细腻的,但同时湖南中部大多为丘陵,没有高耸的山丘,也非燕赵之地平坦无垠,所以这儿的女子以泼辣、豪爽、霸蛮著名,一点也不输给男子。西部深处地处内陆深处,山高林密,大多数是以封闭独立居住的少数民族,具有神秘的气息,带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比较多,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湖南女性往往别有一番风采。

总之,在《太平广记》中,我们能充分观察到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有着神秘而独特的风景和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湖南人文资源的开发性。这些传说隐藏在古代典籍中,仍需要我们仔细探索和发现。古今中外关于湖南的文献浩如星海,希望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有更多人探寻其中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金克木.燕口拾泥[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2]朱文科.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J].中国三峡,2019(02).

[3]熊传新.湖南战国两汉农业考古[J].农业考古,1984(04).

[4]曹诗图,孙天胜,王衍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5]神兴彬.论沈从文笔下的土匪与游侠形象[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7.

[6]吴倩.论湖南民歌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北美汉学家的唐代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8B490);怀化学院2018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太平广记》中的湖湘民俗研究”。

猜你喜欢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选读
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
《太平广记》中虎类精怪故事的文化内涵
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录》重新校勘—— 以与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的对照为中心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私营旅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