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更应该“厚德”

2020-03-26马华山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厚德道德教育立德树人

马华山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现实中,影响学生一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却被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教育应该主导观念培育、引导感恩品格、教导尊重生命、倡导诚信为本,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而教育,才不会有缺憾。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教育;核心素养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目前,一些学校及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思想上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注重追求显性的分数,为了提高分数穷尽其能地进行教学,但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致有些学生对世事甚至生命冷漠。育人必先育德,成才必先成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是迫在眉睫、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的大事。因此,教育必须回到根本,主导观念培育、引导感恩品格、教导尊重生命、倡导诚信为本,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

一、教育应该主导观念培育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认识堆积,这是教育深远而宏大的终极旨意。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学校和家庭在处理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要着眼于长远,认识到“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的道理。

有些教育者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中,教育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技能,导致素质教育被以分数为圆心画圆的现实击得粉碎,也诱使一些教师将学生当作工具,使劲教、拼命压,以期学生考出好成绩,自己获得荣誉奖励,至于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是否快乐、善良,却很少关注。而且,学生道德品质好坏与否也难以考核测评,于是难免浮于功利。然而,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重智育轻德育的后果是严重的,将影响到社会风气、道德伦理、遵纪守法等诸多方面,其危害性也是可以预见的。

有才无德很危险。没有健全人格修养的人,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社会、生命的危害可能愈大!轰动全国的“复旦研究生投毒案”中,犯罪嫌疑人林森浩也曾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从中山大学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还曾获得过奖学金,但却因个人矛盾向室友投毒并致其死亡。中央电视台一套栏目《今日说法》也曾播出一期《被毒害的青春》:一位漂亮女孩,15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预科班,精通外语,门门学科优秀,毕业后在一所很不错的单位工作,26岁时却因轻易地相信外国男友而沦为毒贩,最终被判处死刑,她的两位好友也因她而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

二、教育应该引导感恩品格

“尊老敬老”“感恩回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养育之恩,作为子女、小辈理当报效。

《今日说法》栏目中曾播出的“母亲的呼救”,让笔者久久难忘。新年的这一天特别阴冷,85岁的老母亲在小儿子家轮住已满,被送到大儿子家门口,可大儿子却故意外出,房门紧锁。老人在四个儿子家门口游荡,但没人过问或收留,饿了一天,晚上也只能坐在门口冰冷的石板上。那天夜里,母亲喊了一夜儿子们的名字,四个儿子、媳妇都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理睬母亲,让一个老人孤独地在寒冷的夜里流尽了泪水,最终在饥寒交迫中伤心地冻死在了自己儿子的家门口。最后,谁都不想把老人抬进自家的屋里。主持人说:“这些人简直畜生不如,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就算是一个流浪街头讨饭的乞丐,在这么寒冷的冬天也会去招呼照应一下;就算是小狗小猫在你门口嘶声费力地狂叫一夜也会去看一眼,何况这个人是你的母亲,生你养你,给你赚钱盖房子、娶媳妇带孙子,你们却无情,心安理得地在被窝里睡觉。为你辛苦一辈子,换来的却是如此悲惨的下场。”

《今日说法》还曾播出“被推下楼的母爱”:一个高一男生为了要钱去网吧,亲手用电源线将进城租房陪读、用心良苦的母亲勒死,还从四楼窗户推下,在翻找到钱后买手机、在网吧吃住,通宵玩游戏,直到案发第三天被警察在网吧抓获……这些人的良知何在?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意,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有位哲人说过,不懂得感恩的人比狼更可怕。上述这些“坏人”绝大部分是受过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但却唯独缺失了感恩教育。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犯罪,其实质是人性的泯灭,也说明道德缺失严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柏拉图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往哪转?怎样转?是引导学生转向分数?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而是要转向爱、善、智慧!而这恰恰是被很多人遗忘的教育的普适价值。

三、教育应该教导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一个人对人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校园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师生同学情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回望近年來发生的学生自杀、杀人事件,血淋淋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生自杀和他杀的案件大幅度上升。2015年,湖南一名高三学生在教师办公室中用刀将班主任杀害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更让人不寒而栗。“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做都做了,为什么要感到抱歉?”这是对教育的极大讽刺,实在是令人寒心彻骨!

现在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校园暴力已呈现低龄化。网络上疯传着一段又一段视频“一个孩子这样被活活打死‘淋尿,三人打一人,一人在拍摄”“一群男学生打一位男同学”,近日又现“我爸是李刚”的围殴:打人原因竟是一双鞋!被打学生没有将自己的鞋借给施暴者,竟遭此毒打!不知从何时开始,女生也频频以施暴者的形象出现在校园暴力事件中,颠覆了人们对女孩“秀气、清纯、温婉”的传统认知。例如,长沙某中学的1名女生连续两天被班上的15名女同学在宿舍内围殴,导致其鼓膜穿孔、肾挫伤。还有其他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当学生杀师案、同学群殴致死致残事件发生时,人们不禁要反思:现在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都怎么了?同时,学生梦想的缺失,对生命的漠视,对快乐认识的扭曲也为学校品德教育敲响了警钟,迫使教育者对当下的教育生态作出必要的反思和重建。尽管教育是不完美的,但生命教育依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生命教育不能停留在空口说教的阶段,而应成为学校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懂得生命的美好与自己的责任,从而使学生开阔胸襟,向上向善,走出漠视生命的盲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校园以净土。

四、教育应该倡导诚信为本

“诚信”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内涵丰富,贯通天道和人道,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然而,“人性在金钱面前黯然失色,良知在金钱面前霍然泯灭”。现实中的欺诈方式新奇独特,无孔不入,难以想象,防不胜防;一些商人突破安全底线,只要能赚钱,“化学食品”都敢做、敢卖。社会中的这些不诚信事例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也反映了当代一些人对道德的淡漠、对诚信的蔑视和普遍的道德感缺失。

发生在社会上的种种不诚信现象,与中小学德育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应将育人放在第一位,而现实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将德育和素质教育写在纸上或挂在口头上,却没有真正落实。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字典里只被“高考”“重点”这样的关键词占据。当学习成绩被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全部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时,“优生”即使有任性、自私、懒惰等缺点也被忽略,反而更加趾高气扬。而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却被遗忘,他们诚信、勤劳、乐于助人等众多优点也被视而不见,他们的自尊心也长期“蜷缩”在冰冷的试卷分数和考试排名之后。如此,当这些“大多数”带着心灵的创伤、扭曲的人格走出校门,便会成为这个社会上冷漠无情甚至具有反抗心理的公民,他们的社会行为也令人担忧。

孟子曰:“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诚信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强烈呼唤,新时代教师必须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通过不同方式将诚信观念的培养和塑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充分发挥诚信在培育理想人格和维护公序良俗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师一定要立足岗位,改变观念,重视学生的“德育”胜于“智育”。同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寓教于乐、寓德于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德、全程育德、全方位育德,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样,为立德树人而教育,才能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厚德道德教育立德树人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老蛇医的规矩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老蛇医的规矩
智珠二则
厚德载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