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非均衡格局及影响因素
2020-03-26张建伟
张建伟,王 贤,2*
(1.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 安阳 455000;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 长沙 410081)
产业转移不仅是资本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技术流的重要载体,是技术流动和扩散的重要形式[1]。产业转移所蕴含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非自愿性扩散,可产生一种既能促进承接地企业技术进步,而转移企业又无法收回全部收益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称作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2]。进入21世纪以来,区际产业转移开始在国内逐渐显现。然而,目前学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创新效应研究较多,对国内产业转移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形成机制分析[3]及不同尺度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的实证验证上。大部分研究证实,区际产业转移对创新产出具有正面作用[4-9],且受到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地区企业技术差距和金融等的门槛效应的制约[10]。其它研究则认为,中部地区技术进步主要由研发推动,国际和区际产业转移的作用不明显[11]。还有研究则认为,总体上,产业转移不仅未推动区域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反而阻碍了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增长,但是对于中国东中西部具体作用差异较大[12]。学界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存在论争,主要是由于区域、时间段及指标存在差异,更多是从时间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开展产业转移的技术效应研究,从空间视角探讨区际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研究仍较少。然而,产业转移和创新离不开空间载体,合理布局承接产业,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对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其创新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和不均衡指数为实现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合理分布,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范围为湖南省14个地市州,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7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各地市统计年鉴、湖南省各地市政府统计公报及中国知网专利检索系统。本研究以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表征产业转移,以专利授权数表示创新产出。
1.2 研究方法
1.2.1 地理集中度与不一致指数 地理集中度表示某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聚集程度。本文利用产业转移地理集中度与创新产出地理集中度以反映湖南省产业转移与产业产生的空间分布差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Rtrait和Rpolit分别为i地区t年的产业转移地理集中度和创新产出地理集中度;trait,polit和teri分别为i地区t年产业转移、创新产出和国土面积;trat,polt和ter分别为t年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量、创新产出、国土面积总量。
为了直观反映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状况,本文构建了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以表征其不一致状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BYZit表示i城市t年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trait和polit分别为i城市t年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trat和polt分别为t年湖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不一致指数大于1,表示产业转移集中度高于创新产出集中度;反之,创新产出集中度高于产业转移集中度。
1.2.2 不均衡指数 不一致指数只是局部掌握了湖南省各地市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分布不均衡状态,为了从整体上考察各地市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在空间分布上是否相均衡,本文构建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均衡指数,从而直观表达湖南省各地市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分布状况,计算公式如下:
(3)
其中,E为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二者的分布不均衡指数,xi为i城市产业转移占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总量的比重;yi为i城市创新产出占湖南省创新产出的比重;n为研究的城市数量。E值越小,表示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空间分布耦合程度越高,表明地区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越相均衡;反之,E值越大,则表示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空间分布耦合程度越低,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分布越不相均衡。
2 产业转移与创新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2.1 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从2005年的产业转移集中度来看,湖南省中东部的集中度较高,西部集中度低,均呈团块状分布。长沙市的产业转移集中度居第一位,为4.477,说明省会城市的基础条件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为175.1亿元,同时长沙市国土面积适中,使得集中度较高。产业转移集中度较高的城市有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和郴州市,分别为1.664,1.520,1.467和1.284,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完备,同时京九铁路经过长沙市,湘潭市和衡阳市,也临近郴州市,交通便利,便于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这些城市成为投资的首选地。产业转移集中度一般的城市有娄底市、株洲市、益阳市和常德市,集中度分别为1.110,0.987,0.780和0.694。产业转移集中度低的城市有邵阳市、永州市、张家界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其中湘西自治州的集中度最低,为0.196,原因是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才全面完成了所辖8个县(市)的乡镇村撤并工作,基础设施不完备,利用省外资金的条件不充分。
图1 2005—2016年湖南省产业转移集中度演变格局
从2010年的产业转移集中度来看,长沙市和湘潭市的产业转移集中度高,分别为3.375和2.442,湘潭与长沙、株洲同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备,而湘潭市也是“一五”、“二五”时期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两个城市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产业转移集中度较高的城市有岳阳市、株洲市、娄底市、衡阳市、郴州市和益阳市,产业转移集中度平均在1.277,从空间分布图来看,主要以长沙和湘潭为中心,呈环状分布,这些城市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受长沙市的辐射影响,在利用外资方面发展比较便利。产业转移集中度一般的城市有常德市、邵阳市和永州市,分别为0.836,0.668和0.545。产业转移集中度低的城市有张家界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其中怀化市位于湖南西部偏南,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同时2010年怀化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达74.75亿元,在全省仅高于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导致产业转移集中度较低。
从2016年的产业转移集中度来看,长沙市和湘潭市产业转移集中度仍处于高水平;与2010年相比,集中度较高的城市数量减少,衡阳市、郴州市和益阳市的产业转移集中度降为一般水平,虽然程度降低,但全省各市的产业转移都有很大程度发展,集中度较高的城市为岳阳市、株洲市和娄底市,集中度分别为1.514,1.509和1.362;产业转移集中度一般的城市有郴州市、益阳市、衡阳市和常德市;邵阳市、永州市与2010年相比,降为低水平,除此之外低水平城市还有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
2.2 创新产出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从2005,2010和2016年3年的创新产出集中度空间分布图来看,3年的空间变化并不大,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产出集中度一直处于高和较高程度,并以其为中心,周围城市呈一般集中度,而湖南省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低集中度水平。
从2005年的创新产出集中度来看,总体上,创新产出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湖南省东部,湖南省北部、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处于低集中度水平。其中,长沙市的创新产出集中度最高,达到8.906,与创新产出集中度最低的州相比,是其近81倍,与第二位湘潭市相比,也是其近9倍,由此可见,长沙市创新程度高,主要是因为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城市,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各种优越条件吸引相关科技人才在此聚集。同时,优越的经济基础也为长沙各种研发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产出集中度较高的城市是湘潭市和株洲市,达到了2.925和2.434,与长沙市相差仍明显,这两个城市创新产出集中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是紧邻长沙市,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积极推进,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大量人才和高技术产业企业,使其创新程度较高。创新产出程度一般的城市有娄底市、衡阳市和岳阳市,创新产出集中度分别为0.832,0.658和0.588,创新产出集中度平均在0.70左右,其中娄底市2005年的专利数为163,与岳阳市的214个和衡阳市的243个相比,数量较少,但创新产出集中度高于两市,这归因于娄底市的国土面积较小,为8 117公顷,在湖南省各市州面积中仅大于湘潭市(5 015公顷)。创新产出集中度低的城市有8个,分别为益阳市、常德市、邵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张家界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平均集中度在0.278,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较东部相比较为落后。
从2010年的创新产出集中度来看,创新产出集中度一般的城市增加了常德市和益阳市,集中度低的城市数量减少。长株潭3市创新产出集中度处于高、较高水平,集中度分别为7.929,3.264和2.248;2006年湖南省提出“3+5”城市群战略,其中“3”指的是长株潭,“5”指的是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和衡阳市5个城市聚集区,此项战略的提出,使得这些城市的交通、信息等各项基础设施都有了一定发展,对于人才有吸聚作用,同时技术的改进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产出集中度低的城市有郴州市、邵阳市、怀化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创新产出集中度平均在0.285,且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
从2016年的创新产出集中度来看,常德市的创新产出集中度下降到低水平,各市的专利数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在全省中的比重变化不大。长沙市创新产出集中度(8.026)仍居第一位,相比2010年有所增长;其次是湘潭市和株洲市,分别为2.940和1.983,其中湘潭市虽然面积小,但拥有国家级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水平较高,为创新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创新产出集中度一般的城市有衡阳市、益阳市、娄底市和岳阳市;创新产出集中度低的城市共有7个,分别为常德市、邵阳市、永州市、郴州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
图2 2005—2016年湖南省创新产出集中度演变格局
3 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空间协调演变对比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产业转移的实质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的溢出与扩散[4]。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欠发达地区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又会导致产业转移具有迟滞效应[13]。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由此掀起了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14],但二者分布格局是否协同,能否推动区域均衡协同发展,需对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的空间研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3.1 基于不一致指数的空间对比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湖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基于湖南省2005,2010和2016年的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数据,利用ArcGIS中自然断裂法将其结果分为4类,分别为高、较高、一般和低,并绘制空间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图3 2005—2016年湖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
从2005年湖南省的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结果来看,其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不一致指数高的城市是郴州市,指数达4.482,说明产业转移聚集超前于创新产出聚集。不一致指数较高的城市有怀化市、岳阳市和衡阳市,不一致指数平均为2.045 2,说明产业转移聚集超前于创新产出聚集,但与郴州市相比不一致程度较低。不一致指数一般的城市有湘西自治州、邵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永州市、张家界市和娄底市,指数平均在1.642左右。不一致指数低的城市有株洲市、长沙市和湘潭市,分别为0.406,0.503和0.569,均小于1,说明产业转移集聚滞后于创新产出集聚,较低的产业转移比重与较高的创新比重导致不一致指数较低。
从2010年不一致指数结果来看,郴州市的不一致指数仍处于高水平,为3.205,相比2005年有所下降,除此之外还有岳阳市、永州市和邵阳市。不一致指数较高的城市有益阳市、张家界市、衡阳市和娄底市,不一致指数分别为1.981,1.874,1.658和1.576。不一致指数一般的城市有怀化市、常德市和湘西自治州,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不一致指数低的城市有湘潭市、株洲市和长沙市,指数小于1,说明产业转移聚集滞后于创新产出聚集,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表1 2005—2016年湖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
从2016年不一致指数结果来看,郴州市、怀化市和岳阳市不一致指数高,说明产业转移聚集超前于创新产出聚集,其中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省继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郴州市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地理位置上是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这对产业转移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要素丰富、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不一致指数较高的城市有娄底市、常德市、邵阳市、永州市、张家界市和益阳市,平均值在1.645,产业转移聚集略超于创新产出聚集,且集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不一致指数一般的城市有衡阳市、湘潭市、湘西自治州和株洲市,其中衡阳市的指数略大于1,而其他小于1,说明产业转移聚集滞后于创新产出聚集。长沙市不一致指数最低,为0.403,说明产业转移聚集远远滞后于创新产出聚集,原因主要是在2014年8月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体上,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变化不大,不一致指数较低的地区较为集中,主要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产出的集中度高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度。不一致指数较高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是郴州市、永州市和岳阳市。
3.2 基于不均衡指数的空间对比分析
不均衡指数变化趋势反映了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在空间分布上的匹配变化,不均衡指数越小,说明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越均衡。本文利用2005—2016年12年的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得出不均衡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折线图,观测两者的非均衡格局。
图4 湖南省2005—2016年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不均衡指数
从图4可以看出,整体上来看,湖南省2005—2016年不均衡指数呈下降趋势,前期波动较大,后期逐渐趋于平缓,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0.094 8,在2011年达到最小值0.062 4,极差为0.032 4,2009—2016年间不均衡指数逐渐平缓,平均值在0.065 6。总之,2005—2016年湖南省不均衡指数总体表现为不均衡程度显著下降,但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不均衡格局表征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
湖南省2005—2016年不均衡指数主要由承接产业转移不均衡引起,因为创新产出本身要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转移的分布受到政策、区位条件及产业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承接产业转移初始阶段,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随着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引导支持产业转移,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关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作用在下降,而造成创新产出空间差异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产业转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致使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逐渐与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大致吻合。从2006年不均衡指数较大、2010年后不均衡指数先缓慢增长后又逐渐趋于稳定可以看到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对不均衡指数的影响。具体而言,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衡阳、郴州、永州3市是湖南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要素丰富、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并且这3地先后成为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衡阳成为南中国中心城市、湖南省域中心城市,永州成为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从2009年至2011年9月底,3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 462个,占湖南总量的35.6%,成为湖南对外开放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颇具竞争力的先导区。
4 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空间非均衡格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受到产业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和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的影响。以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不一致指数表征二者的非均衡格局,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国际互联网用户数、FDI、创新联系(同省异单位论文数)、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创新集聚效应(专利产出累计)、常住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工资、等级公路里程、产业转移集聚效应(产业转移累计)等与非均衡格局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创新累计、同省异单位论文数以及平均工资4个因素通过了相关性检验。因此,为了消除数据波动的影响,选择2014—2016年湖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非均衡格局的平均值及4个相关性较强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由于表征非均衡格局的不一致指数数值较小,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对4个相关性较强的影响因素首先进行对数处理,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Y=0.799X1-0.438X2-0.144X3-2.178X4+25.138,
其中,Y为2014—2016年产业转移与创新不一致指数平均值,X1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X2为创新累计,X3为同省异单位论文数,X4为平均工资。
从回归结果来看,R2为0.646,说明模型结果较为可信,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和创新累计的系数为正值,说明其对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的非均衡状况产生正向影响;同省异单位论文数、专利数和平均工资的系数为负值,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转移与创新的非均衡状况。具体而言: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每增加1%,就会使不一致指数增加0.851%,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可以表征为当地的信息基础设施,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网络支撑,同时,互联网用户数也间接反映了当地的人数,所以,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对产业转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信息化只是为创新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对创新的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其对非均衡格局具有正向作用。创新累计每增加1%,不一致指数减小0.438%,创新集聚效应将极大提升创新能力,而不一致指数是各地市产业转移所占的比重与创新产出所占比重的比值,所以创新产出的增加会对不一致指数有负向作用。同省异单位论文数每增加1%,不一致指数下降0.065%,创新联系有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对产业转移和创新产出的非均衡格局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平均工资每增加1%,不一致指数下降2.16%,对二者非均衡格局影响较大。平均工资较高,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也表明了该地区创新发展环境较好,高技术,高质量人才较多,创新能力较强,而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因此平均工资对以不一致指数表征的非均衡格局具有负向作用。
5 讨论
随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各地都在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增长极。然而,为了实现技术追赶,湖南省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提高科技投入,而应着力于区域创新集聚互动体系构建,夯实创新发展的集聚互动基础,充分发挥空间报酬递增效应,节约创新生产成本,实现对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湖南省应根据产业转移创新效应的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制定相关产业转移和创新政策,促进产业转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本研究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非均衡格局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的空间布局及关系,对湖南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仍需进一步验证,创新也不仅仅表现为专利产出的增加,更多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效率提高及收入增加等,因此下一步将从这些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开展这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