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变异特征研究

2020-03-26程离夏建梅胡冬南闫梦杨陆暘孙荣喜周增亮曾凡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县表型油茶

程离,夏建梅,胡冬南,闫梦,杨陆暘,孙荣喜,周增亮,曾凡朴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2.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 330045; 3.羚锐油茶研究院,河南 新县 4640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又名茶子树、油茶树,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的灌木或中乔木。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1-2]。已经发现山茶属中种子油脂可以食用的树种达30多种,如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2]。种植油茶不仅能够绿化荒山和保持水土,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3],在中国获得政府部门和林农工作者的大力推广。表型多样性是生物遗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体现,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4-6],从表型性状检测遗传变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遗传变异的大小[7-9],且不同群体表型变异的评估对种质资源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10-11]。表型多样性在适应和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12-13],而植物种实形态主要受遗传控制,但在不同分布区也会由于适应不同生境而产生分化,其在大尺度上的变化格局通常与气候及纬度梯度有关[14]。河南省是油茶分布的北部边缘产区,新县有较为丰富的野生油茶资源,由于目前油茶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性系和人工栽培等方面,野生油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与人工栽培的油茶相比,野生油茶具有高产、抗炭疽病以及耐寒等优点[15]。关于河南新县地区油茶遗传变异方面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基于新县现有的野生油茶资源,本研究设置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样地,调查并测定了群体内油茶的生长指标和果实的经济性状,研究结果揭示了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以期为野生油茶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野生油茶样本采自河南省信阳市新县7个不同海拔和经纬度的野生油茶群体,采样地分别是王湾(Wangwan)、金兰山(Jinlanshan)、夏湾(Xiawan)、小刘山(Xiaoliushan)、曾家冲(Zengjiachong)、土坯坳(Tupiao)、高塆(Gaowan)。根据油茶的生长规律,野生油茶样本采集时间设定在2017年6月至11月之间,每个群体选取15株长势好、结实量稳定的单株,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定其经纬度和海拔,群体的地理位置、生境概况见表1。

表1 新县各野生群体取样地的地理位置及生境概况Table 1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abitat profile of each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sampling site inXinxian

注:表中气象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局网(http://www.cma.gov.cn/)。

Note: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e table is taken from the network of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http://www.cma.gov.cn/).

1.2 测定方法

1.2.1 叶表型性状测定 每个样株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取1个标准枝,每个枝条上随机采6张成熟的完整叶片,共计30张。利用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测得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形指数(叶长/叶宽) 、叶性状系数等参数。叶柄长及叶片厚度用电显示游标卡尺测定,目测叶形和叶先端。

1.2.2 花表型性状测定 油茶始花期为9月中旬,12月初进入末花期,在盛花期于野外,每个待测单株按东、西、南及北4个方向各选取1个标准枝,每个标准枝随机选取发育正常的5朵花,每株总测定数为20朵。用游标卡尺测量花柱长、花冠冠幅、花径及花高,目测单朵花瓣数。

1.2.3 果实表型性状测定 目前河南分布的油茶以霜降籽为主,立冬籽次之,寒露籽、秋分籽最少,油茶良种皆为“霜降”籽[15]。每个样株随机采集20个果实,用电显式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果高、果径、果皮厚度、种子长、种子宽,计算果型指数(果高/果径)及种形指数(种子长/种子宽) ;测定鲜籽数、单果质量和鲜籽质量。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2.1.1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性状的方差分析 对7个野生油茶群体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巢式方差分析(表2),经F值检验,可以看出群体间的F值范围为2.60~21.45,15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群体内的F值范围为1.25~10.35,其中叶宽、叶形指数、果皮厚、鲜籽数以及花瓣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他8个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野生油茶群体间和群体内表型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差异。

2.1.2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叶、花以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 由表3可知,新县7个不同油茶群体间表型存在丰富的变异,其叶、花以及果的平均变异系数大小为果实(27.63%)>花(13.93%)>叶(11.71%),这说明果实的变异程度最大,7个群体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幅度为18.25%~23.38%,其中群体土坯坳变异系数最高(23.38%),说明该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可以在此群体进行优株选择;不同油茶群体内的15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中鲜籽质量的变异程度最高(49.79%),其次是鲜籽数(42.29%),叶长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0.67%)。

表2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各表型性状的方差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注: 表中同行数据的*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表示差异性极显著P<0.01。下同。

Note: In the same row, superscript * mean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5,**mean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1. The same as below.

表3 新县7个不同群体油茶叶、花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Table 3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leaf,flower and fruit phenotypic traits of 7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

根据群体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计算出各群体的总变异系数,群体间总的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坯坳(23.38%)、金兰山(22.35%)、高塆(20.02%)、夏塆(19.65%)、王塆(19.63%)、曾家冲(18.78%)、小刘山(18.25%)。这表明群体小刘山的表型性状较为稳定,变化不大。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可以得出,各性状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群体间的变异。

2.1.3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的多重比较 对7个油茶群体的叶、花和果等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进行分析(表4)可知,这15个表型性状间存在差异,部分群体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群体曾家冲(7.794)的叶长平均值最大,其次为夏塆(7.749),而土坯坳(6.652)和王塆(6.924)的叶长差异不显著;群体高塆(17.080)花柱长与其他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14.522~17.080;群体金兰山(19.866)与小刘山(12.522)的单果质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这7个群体中,花径长最长(73.628)、单果质量(19.886)和鲜籽质量(4.864)最大的是金兰山群体;花柱长(17.080)最长、果皮厚(433.000)最厚以及鲜籽数(4.440)最多的是高塆群体,而群体土坯坳的花柱长(14.522)、果皮厚(366.565)和鲜籽数(2.304)都是最小,低于其他群体;叶片宽度(3.405)最宽、花瓣数量(7.000)最多的是群体夏塆。

表4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叶、花以及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分析(平均值±标准差)Table 4 Analysis of leaf,flower and frui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mean±SD)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水平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2.2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对7个群体的叶、花及果实的15个性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由表5和表6可看出,叶和花的8个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果实的7个性状大多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37~0.94之间。其中,叶长与叶宽(0.60)、叶形指数(0.23),花径长与雄蕊长(0.48)、花柱长(0.27),雄蕊长与花柱长(0.31)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叶形指数(-0.63)、花柱长(-0.22)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部分除果型指数与横径(-0.35)、单果质量(-0.22)和鲜籽数(-0.34)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鲜籽质量(-0.20)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这7个群体各表型性状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些性状是能够代表油茶叶、花果实特征的重要性状,结果表明,新县地区的油茶花越大,雄蕊和花柱就越长;油茶果越大,鲜籽数出籽越多。

表5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间叶、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eaf and flower traits of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表6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间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分析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ruit traits among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2.3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采用标准化法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表7) 。由表7可知,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86%。主成分1中,横径(0.93)和单果质量(0.93)的荷载系数最大,其次是鲜籽质量(0.81)和鲜籽数(0.68),反映了油茶果实以及种实的主要因子,因此可称为产量因子,其特征值为3.72,贡献率达到24.78%;主成分2中,荷载系数最大的是叶宽(0.94),其次是叶长(0.57),因此,主成分2可称为叶形态因子,特征值为2.11,贡献率为14.07%;主成分3可称为花形态因子,雄蕊长和花径长的荷载系数分别为-0.61和-0.59,其特征值为1.92,贡献率为12.79%;主成分4最高荷载系数为花瓣数(0.65),可称为花形状大小因子,特征值为1.39,贡献率为9.26%;主成分5荷载系数最高的是柱头裂数(0.79),特征值为1.17,贡献率为7.79%;主成分6可称为叶型大小因子,荷载系数较高的是叶形指数(0.50),特征值为1.08,贡献率为7.17%,累计贡献率达75.86%。

根据以上结果,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野生油茶群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表型多样性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果皮厚度、单果质量以及花柱裂数的荷载较高,说明它们与造成油茶表型变异的关系较为密切。

2.4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利用各性状的平均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生成聚类树系图,见图1。若在欧式平均距离为10的阈值处,可将新县地区7个群体的油茶表型性状划分为3大类,第1类为:金兰山和高湾,第2类为:小刘山、土坯坳和王塆,第3类为:夏塆和曾家冲,被划分在同一类的群体其地理上并不是距离相近的 ,而且在地理上分布距离较近的群体没有被优先聚合成一类;若在欧氏平均距离为15的阈值处,可将新县地区7个群体的油茶表形性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小刘山、土坯坳、王塆、夏塆和曾家冲,该类型的表型性状表现为大叶、小果、籽少、皮薄;第二类为:金兰山和高塆,其表型性状主要表现为叶小、大果、籽多、皮厚。

表7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各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Table 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图1 基于新县7个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的聚类树系图 Fig.1 Cluster tree diagram based on phenotypic traits of 7 natural Camellia oleifera populations in Xinxian

3 讨论与结论

3.1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变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植物表型性状是各种外部形态特征的组合体,也是遗传变异的表型特征,通过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即可快速了解其遗传变异状况[1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新县野生油茶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差异,说明不同群体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群体的性状不稳定,容易受影响发生改变。通过对新县7个野生油茶群体的的15个表型性状分析,发现群体的叶、花和果实都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类型也很多,变异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性状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该种群的性状离散程度越大,表型多样性越高,反之,变异系数越小,性状离散程度越低[18]。研究结果表明,7个野生油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都比较大,群体间的变异范围为18.25%~23.38%,群体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最大的是果实,果实的表型性状也是影响出籽率等的重要因子,这为今后选育优树,加强油茶品种资源的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新县野生油茶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关性

变异是人为选择和环境作用的共同结果[1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叶形指数、花瓣数和果皮厚与其他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他14个性状均与其他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戚嘉敏等[20]和姚小华等[21]研究表明,植物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生态因子显著相关,其中,靳高中等[22]对滇西腾冲红花油茶的研究表明,红花油茶种实性状的果高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有显著相关;黄勇等[23]对小果油茶的研究表明,影响小果油茶花和叶的表型性状主要与无霜期及7月降雨量等生态因子有关,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新县地区野生油茶群体选择区域过于狭窄的原因,各表型性状在纬度地理和生态因子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3.3 新县野生油茶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

通过主成分分析,把新县野生油茶群体的15个主要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6个主成分提供了原性状75.86%的信息,能较完整地表现出野生油茶群体各表型性状间关系的主导因素,其中果皮厚度、单果质量以及花柱裂数为主要因素。利用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值,对野生油茶群体的7个不同地理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平均距离15处,可以很明显地将7个居群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可划分为大叶、小果、籽少、皮薄,另一类则是叶小、大果、籽多、皮厚的特征,但是并没有呈现较强的地理区域特征,没有将地理位置相近的归为一类,这与徐佳娟等[24]在望谟红球油茶中得出的结果一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在以后的优树选择中可依靠叶片的形状、果实的大小和质量等主要因素来选择。表型遗传分析容易受外界(自然和人为)影响,导致利用表型确定的群体间及群体内的亲缘关系不够可靠。因此,还需要利用分子标记技术[25],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猜你喜欢

新县表型油茶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承德所选实生核桃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评价初报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家乡的油茶
人大工作评议之“新县实践”
土壤盐碱对不同表型猴樟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