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甘肃省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及培训分析

2020-03-26李耀华赵金香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学历医生

李耀华,赵金香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2.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乡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在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发展不均衡,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及其继续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1],这势必影响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延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有效的培训对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酒泉市、兰州市、天水市、甘南州、庆阳市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及培训情况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5月—12月,按照甘肃地理地貌、区划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选择代表甘肃东部、西部、南部、中部及不同GDP水平的酒泉市、兰州市、天水市、甘南州、庆阳市5个地州市,在每个地州市选取经济发展好、中和差的县各1个,每个县按相同的原则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10~15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023份,有效应答率为81.3%。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当场核对,统一回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剔除不合格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服务辖区人口数、执业医师资格等;乡村医生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是否在实践工作中有帮助,培训主要目的,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培训的满意度,培训的地点、时长、次数、方式、师资及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4.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录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验检,检验结果判定使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队伍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乡村医生1 023名,其中酒泉市218名,兰州市257名,天水市238名,甘南州113名,庆阳市197名;男性678名(66.3%),女性 345名(33.7%);年龄最大为 73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50.2±10.1)岁,年龄在 41~50岁者最多(41.7%);学历多为中专(56.6%);服务辖区人口数多在1 001~1 500人(39.5%);获得的执业资格多为乡村医生执业资格(65.3%)。乡村医生性别、年龄地区间无显著差异(χ2=4.6,P>0.05),但均存在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乡村医生学历、服务辖区人口数和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情况各地区间分布有显著差异(χ2=39.6,P<0.05)。甘南州乡村医师学历普遍偏低,师承占28.3%;服务辖区人口数100人及以下占31.0%;无资格证者占17.7%。见表1。

表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n(%)]

2.2 乡村医生培训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663名(64.8%)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内容在实践工作中很有用,577名(56.4%)乡村医生认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医疗水平,553名(54.1%)乡村医生认为参加培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学矛盾,198名(19.4%)乡村医生对培训结果表示非常满意,572名(55.9%)乡村医生对培训结果满意。见表2。

表2 乡村医生培训现状[n(%)]

2.3 乡村医生培训需求情况

在被调查的1 023名乡村医生中,628名(61.4%)乡村医生认为当地县医院是最佳的培训地点,476名(46.5%)乡村医生认为每次培训时长在3~7天最好,525名(51.3%)乡村医生认为每年培训2~4次较为合理,539名(52.7%)乡村医生认为最好的培训方式为脱产学习或进修,537名(52.5%)乡村医生认为最好的培训师资为县级医院医生,培训内容选择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常见病的诊治与急救(25.5%)、慢性病管理(21.9%)、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13.3%)。见表3。

表3 乡村医生培训需求[n(%)]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1.1 乡村医生性别和年龄构成 乡村医生作为我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肩负着农村广大居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其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农村居民的健康。本次研究对象男性678人(66.3%),女性345人(33.7%),男女性别比为2∶1,女性乡村医师显著不足,这与李彦荣等[2]对甘肃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女性乡村医生比例过小,使得许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难以开展[3]。乡村医生年龄最大73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为(50.2±10.1)岁,41岁及以上607人(59.3%),说明乡村医生年龄结构欠合理,趋于老龄化,后备力量不足。且随着时间推移,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年轻乡村医生比例偏低,不利于知识的更新和队伍可持续发展。调查中发现,有些超龄乡村医生(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仍在岗工作。研究表明,缺乏养老保障为老村医不愿意离岗退休的主要原因[4],甘肃省卫计委于2016年颁布了《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通知》[5],主要是为了解决省内广大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但目前的保障待遇水平仍然偏低。

3.1.2 乡村医生学历和执业资格 从学历来看,乡村医生大部分为中专学历(56.6%),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28人(22.3%),虽然大多为第二学历,但已经达到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中规定中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的要求[6]。本次调查中仅有10.6%的乡村医生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远远低于全国水平[7]。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乡村医生正在积极准备参加执业或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高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扩大其在农村居民中的影响力,提高收入水平。

3.1.3 乡村医生服务人口 本次调查乡村医生服务辖区人口数多在1 001~1 500人(39.5%),平均每村有1.35名乡村医生,每千农业人口村医数仅为0.87,未达到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中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村医的要求[8]。调查发现,甘肃乡村医生分布不均匀,甘南州乡村医生学历普遍偏低,师承占28.3%,这与藏医学师带徒教育体系有着密切关系[9];服务辖区人口数100人及以下较多(31.0%),与甘南州牧区人口密度低有关;17.7%的乡村医生无资格证,应该严格执行乡村医生执业准入制度,加强培训,使其逐步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提高职业化水平。

3.2 培训现状

3.2.1 培训的必要性 在乡村医生学历和职业水平普遍无法满足医疗需求的背景下,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加之甘肃省乡村医生学历总体偏低,年龄偏大,毕业较久,医学知识急需更新。从本次调查结果看,64.8%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内容对他们的实践工作很有用,说明培训得到了乡村医生的认可,大部分乡村医生有通过培训达到提升医疗水平的愿望,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很有必要。

3.2.2 培训的目的 56.4%的乡村医生认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医疗水平,国家卫健委颁布《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村医的培训不仅要做好基本的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中医药知识、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等,更应该加大对村医业务水平的培训,要“医防融合”,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手抓”[10]。调查发现,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目的为获得学历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比例低,分别占2.7%和7.5%,说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短缺。因此,建议主管部门开设以取得高层次学历和医师执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培训班,提升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执业水平。王秋芹等[11]研究发现,鼓励在岗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予以适当的学费补助可以明显提高乡村医生的执业技能。

3.2.3 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 调查中54.1%的乡村医生认为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为工学矛盾,培训与他们日常工作时间冲突,乡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大多数村卫生室为单人单岗,只配备一个乡村医生,无公共卫生人员和护士,一旦参加培训,往往造成其所承担的工作停滞,这就使得部分乡村医生不能或不愿参加培训。另外,13.1%的乡村医生认为费用也是影响培训的因素,大多数培训项目虽然免费,但培训地点较远、花费太高和补助过低。因此,需要建立乡村医生培训激励机制,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更多经费支持,解除他们参加培训的后顾之忧。

3.2.4 培训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显示,19.4%的乡村医生对培训结果非常满意,55.9%的乡村医生对培训结果满意。由于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接受新知识能力相对较差,可能影响其对培训结果的满意度。对不满意的问题设立开放问卷,发现培训学员的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对授课内容、讲课教师、会场安排、后勤保障、监督考评等方面。陈瑞霞等[12]研究表明,对乡村医生培训实行学籍制管理,健全乡村医生培训监督考评机制,定期对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过程、培训质量等检查和评估,可提高乡村医生的培训效率,保证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3.3 培训需求

3.3.1 培训地点和师资 本调查显示,628名(61.4%)乡村医生认为当地县医院是最佳的培训地点,537名(52.5%)乡村医生认为最好的培训师资为县级医院医生。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切实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主的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发挥县级示范培训基地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和业务规范作用[13]。在健全现有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设施和提高培训师资的基础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努力探索建立一条乡村医生培训的绿色通道,使乡村医生能够获得在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及乡级等各级医院进行培训的机会[14]。

3.3.2 培训时长和频次 476名(46.5%)乡村医生认为每次培训时长在3~7天最好,525名(51.3%)乡村医生认为每年培训2~4次较为合理,基本达到了《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规定的我国乡村医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的免费培训的要求。

3.3.3 培训方式和内容 539名(52.7%)乡村医生认为最好的培训方式为脱产学习或进修。《乡村医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主管部门要根据乡村医生培训需求调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要多样性、灵活性;内容要有合理性、针对性、实用性,使乡村医生学得进、用得上。调查发现,乡村医生对健康教育和医患沟通培训需求偏低,分别占6.1%和6.0%,说明乡村医生对健康教育和职业风险认识不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中明确指出,基层医疗单位每年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15],而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可以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职业安全性。

4 结语

乡村医生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扎根农村基层的医疗服务队伍,在保证广大农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国家从政策上对乡村医生队伍给予了倾斜和扶持,但目前我省乡村医生队伍仍存在成分层次复杂、基础素质薄弱、队伍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对乡村医生开展培训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各地区需要结合区域自身经济状况及培训情况,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为我国培养出符合农村特点的优秀医疗人才,响应国家医学“精准扶贫”政策,早日实现“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学历医生
最美医生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膨胀学历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知识无力感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