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扰和障碍的调查研究

2020-03-26夏立平吴华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核心

梁 娟,夏立平,徐 莉,李 芳,吴华平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1]明确提出要加强医教协同,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并指出建立高职院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学习实践,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我国医学人才的传统模式,但存在忽略对我国医学生医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问题。目前采用医教协同模式的院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立德树人”意识薄弱,“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没有真正落实到医教协同过程中。根据我校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笔者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着眼护理学院在全面实施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临床学院学习期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为全面了解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阻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选定“医教协同背景下护理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扰和障碍”为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期间的调研主题。

1 调研对象及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校护理学院“内、外、妇、儿”课程的校内专任教师8名,14所临床教学基地“内、外、妇、儿”护理课程的兼职教师147名,2018级护理专业55名学生。

采用焦点访谈及问卷调查两种调研方法,共组织5次交谈访谈,访谈校内外专兼职教师21人。以问卷星的形式共发放2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调研内容

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职称、教龄、承担课程等;第二部分为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困扰及障碍调查,包括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目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难度、存在哪些困难等;第三部分为课程思政实施时的困扰及障碍调查,包括之前专业授课是否有加入思政元素或内容、哪些方面可以提炼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有哪些、以何种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等。

学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所在年级;第二部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调查,包括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课程思政开展所持态度、希望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等。

3 调研结果

3.1 一般情况

校内专任教师8人,均为女性;年龄均分布在30~40岁;教龄5~10年的3人,占37.5%,10年以上的5人,占62.5%;8人均为讲师职称;承担过的课程:内科护理4人,占50.0%,外科护理2人,占25.0%,妇产科护理2人,占25.0%,儿科护理3人,占37.5%。

校外兼职教师147人,均为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30~40岁(83人),占 56.46%,40~50岁的 43人,占 29.25%;教龄 3~5年的56人,占38.10%,1~2年的51人,占34.69%,10年以上的12人,占8.16%;主管护师职称72人,占48.98%,副主任护师职称48人,占32.65%;承担过的课程:内科护理42人,占28.57%,外科护理33人,占22.45%,妇产科护理22人,占14.97%,儿科护理25人,占17.01%。其中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41人,占27.89%。

医教协同教学班高职二年级学生55人,其中男生3人,占5.45%,女生52人,占94.55%;共青团员46人,占83.64%,入党积极分子5人,占9.09%,党员1人,占1.82%。

3.2 教师层面——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扰及障碍调查

3.2.1 课程思政融入核心课程的困扰及障碍调查结果 “您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大多数教师选择了解,其中43.24%的教师选择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多;仅8.16%教师选择很了解,有过专门研究;11.35%的教师很不了解。结果说明,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不够深入,了解较少,需对专业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以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但是,所有教师均认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很重要,其中,46.64%的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非常重要。“您认为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什么?”此题为多选题,所有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可以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及人文素养,50%的教师认为具有协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作用,较少教师认为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理解力。由此可见,更多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学生知晓时事政治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所有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有难度,但约81%的教师认为可以尝试开展课程思政。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困难,主要是专业教师自身缺乏全面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及培训,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指导,具体见图1。教师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具体见图2。

图1 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困难

图2 教师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3.2.2 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困扰及障碍调查结果“您在之前的专业授课过程中有加入思政元素或内容(比如学习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吗?”这一题目,76.75%的教师给予肯定回答,大部分教师均认为可以从职业道德教育、护理文化发展史层面提炼思政教学内容,半数教师认为可以从专业课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可以从志愿服务过程中提取素材。“您认为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有哪些?”90.48%的教师主张思政教育可通过身边典型人物或事件、学生的关注热点及社会关注热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专业授课中以何种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该题为多选题。选择最多的是案例教学、PBL教学,其次是传统教学+互联网教学,选择最少的是传统教学。“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创建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案例库?”86.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创建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案例库,主要从临床真实案例、生活实例、社会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典型案例。根据这两个题目选择结果可见,开展课程思政需精编教学案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疾病作为授课点,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情节性、教育性。

“您认为对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需要增加多少课时(以一门课程为100课时为例)?”75%的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增加课时,其中50%的教师认为一门课程增加5~10课时为宜;仅25%的教师认为无须增加课时,说明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之一是专业课课时数的不足,专业内容难以讲授完,如何增加思政教育内容。

“您认为专业课授课中融合课程思政,实施时有哪些困难?”调查显示,课程思政实施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思政内容难以挖掘和融合,其次是考核模式难以体现,具体见图3。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多数教师选择采用量化与质性考核共同评价,但均认为思政效果考核较难体现。

图3 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时遇到的困难

3.3 学生层面——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调查结果

45.45%的学生听说过课程思政,但了解不多。“您对专业核心课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所有学生均持肯定态度,其中74.55%的学生选择赞成,认为很有必要,其余学生觉得通过适当形式和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可以接受。

“您认为网络对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形成是否有影响?”81.81%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其有影响,其中,36.36%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您认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69.09%的学生选择社会环境问题,其次认为是教学方法问题及学校管理。

“您喜欢或希望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主要教学形式有?”前三位选择分别是情景表演、小组讨论、主题演讲。“您喜欢或希望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社会实践活动(78.18%)和志愿者服务活动(72.73%),最不希望开展的活动是学术报告(32.73%)。

4 分析及对策

大部分教师了解课程思政,但是了解均不深入,所有教师均认为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很重要,但很少有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进行专业知识授课和价值引领的协同教育。目前,开展课程思政遇到的困难是专业教师自身缺乏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及培训、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指导及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半数学生知晓课程思政,但是了解不多,说明教师已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灌输,但仍未真正落实到位。所有学生均希望学校能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但需要通过适当方式,比如采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4.1 改革教学管理体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对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普遍重视教学工作量、论文、专利等科研及职称晋升,在此考核机制的影响下,教师在繁重的教科研任务下,难免容易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2]。

本调查结果显示,67.35%的教师未开展课程思政的原因是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分析其原因:(1)被调查教师均为女性,且初、中级职称占主要比重,此年龄段教师不仅承担职场任务,而且承担家庭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义务,进行教学改革精力有限;(2)工作中教科研任务、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未能有更多时间考虑教学改革。因此,需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组建教师团队实施课程思政;在现有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指标及占比[3];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同比增加课时经费,使教师在评奖评优、绩效奖励、教学工作量等方面得以体现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获得的切身利益。

4.2 组织专项培养,坚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了解不深入,学校层面需定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理念,系部需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详细解读,使护理专业教师对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目的、意义、紧迫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4]。学校应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及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邀请“三全育人”教授到校进行课程思政的讲座和指导;组织专业教师前往“三全育人”示范高校进行学习培训。

4.3 加强课程思政实操层面的指导

4.3.1 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路径 聚焦难点,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路径。每一门课程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蕴含着丰富的、特色的育人元素,问题在于能否发现。此次调查中,58.5%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元素较难挖掘,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授课内容较难选择。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改革首先从理念展开,重视课程思政化,不能生搬硬套加入思政内容,需找准切入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1)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基于医院德育文化触点,融入思政元素;(2)遴选医院中具有奉献精神、典型事迹的授课兼职教师,将其优秀事迹作为育人思想进行宣传教育,如典型人物事迹;(3)从专业课程的发展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科学慎独精神培养等角度挖掘人文素养并融入专业课程。

4.3.2 端正学生学习思政教育态度,打造第一第二育人课堂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较少、学习态度有待端正、行为习惯需要规范,面对诸多发展需要,学生容易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6]。本调查中希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分别占78.18%和72.73%。分析原因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理论说教、学术报告或主题教育的形式,更倾向于实践中探真知。建议在课程思政实施时,从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7],使两者既融合又促进。向复旦大学学习构建“专业课程+前沿讲座+特色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课程思政框架[8]。组织学生开展服务性学习,深入社区,服务他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临床,感受患者的痛苦。

4.3.3 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86.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创建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案例库,可从临床真实案例、生活实例、社会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典型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形成课程人文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旨在建设“大人文”格局,应打造长效、全程改革机制。制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目标,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制定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育人导向,开发课程思政教材,创建“互联网+思政”学习平台。调查中部分教师建议建立共享资源平台,将课程思政育人经验、育人元素、精编案例上传至共享平台。同时,约81.81%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形成有影响。鉴于此,建议院校合力开发课程思政育人平台,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4.3.4 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49.66%的教师认为课堂思政教学效果难以评价。据文献分析[9],目前的课程思政开展难度之一即育人效果难以体现,与本调查结果一致。建议:(1)从大一入校开始建立学生思政基础档案,每学期对学生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直到毕业后一年进行追踪调查。评价方式采用问卷量化评价与访谈调查质性评价相结合。(2)在校期间考核,不但要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进行考核。(3)开发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量表,采用李克特评价方法将思政学习效果量化。

5 结语

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推进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了解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针对困境提出建议,才能真正全面、深入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