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教学单元教学设计报告

2020-03-26刘雪莲陈俞睿李佳楠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时输液静脉

刘雪莲,陈俞睿,李佳楠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北京 100096)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对全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于2019年参加了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比赛,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中16学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教学内容参赛,取得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书写教学实施报告,旨在梳理总结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教学重点和特色[1]。现将教学实施报告整理如下。

1 整体教学设计

1.1 内容分析

1.1.1 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优化为4个模块,“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内容为模块三住院护理中的任务17。本任务共16学时,其中一体化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1.1.2 教学内容的地位 任务17包含两个子任务,任务一静脉注射法4学时,任务二静脉输液法10学时,另外2学时为本任务技能操作考核,见图1。

图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任务划分

本教学内容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治疗抢救技术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重点内容之一。依据教学大纲和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年版)》来安排教学,使专业课程内容与当今行业标准对接。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我校2017级助产班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通过课前对学生静脉知识测试(平均分78分)得知学生静脉知识还存在欠缺;但3种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和肌内注射法)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2分,掌握程度不错。学习特点: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对视频、动画等信息较文字处理效率高,已养成在蓝墨云班课独立学习的习惯,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1.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参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情分析及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图2。

图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4 教学策略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过程见图3。

图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5 具体环节教学设计

1.5.1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整体采取做中学、做中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理实一体化设计安排主要按照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知识建构)、教师分步示教及学生分步练习的形式进行(智慧黑板投屏示教,信息化手段使操作要点直观展示,突破教学重点)。

课前将重要知识以微课形式发布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学。课中将自学知识以趣味游戏形式进行检测和要点点拨;技能操作采取任务驱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医院真实临床案例任务进入工作情境,教师逐步引导,不断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练习操作;教师利用智慧黑板投屏,进行分步示教;利用模拟手臂,小组合作初步完成操作。课后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巩固知识,见图4。

图4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1.5.2 实训课程设计 为更加贴近临床工作,与医院护理教师共同制订实训课程案例任务,围绕临床真实案例展开实训。实训操作主要围绕静脉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两个实训内容展开实训教学。静脉注射法是静脉输液法的基础技能操作。静脉留置针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在已经学习了四肢浅静脉注射和输液法基础上,总结区别点和模拟练习。整个实训过程围绕临床案例任务展开,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利用手机将操作视频传至蓝墨云班课,采集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规范动作和共性错误,对技能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见图5。

图5 实训课程设计

1.5.3 翻转课堂设计 静脉输液反应+静脉输液故障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设计,见图6。

图6 翻转课堂设计

1.5.4 考核课程设计 本教学单元最后两学时为操作技能考核。为更贴近临床,特邀请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参与考核过程,并由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考前经过集体备课研究,设置考核中的案例情境。考核形式以抽签为准,内容为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其中一项,每名考生备物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考核采取临床案例,考核评分标准依据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考核标准评分细则和临床医院考核标准细则制订,使考核更加科学严谨,并且增加护理人文修养所占比重。

2 教学实施成效

2.1 实训教学中采取探究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实训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确定主题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2]。此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升。

2.2 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学反馈数据,为每个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

2.3 情境教学法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模拟病房采取真实案例情境教学,不仅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每一次情境表演都能够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更让学生思考如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体贴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学生上课即体验上岗,培养和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3 教学反思

3.1 特色与创新

3.1.1 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 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蓝墨云班课、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技术,使学习支持、基础训练、教学监控、交流互动、教学评价等更加高效,实现了对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把控,攻克易化难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1.2 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翻转课堂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改变了学生知识建构的顺序,将课堂中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导[2]。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角色发生转变,由“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在翻转课堂中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发布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课后查缺补漏,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多种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改进与设想

蓝墨云班课使用中,课前预习环节如何加强把控,对学生的评价如何更加高效完成等,是今后研究蓝墨云班课在翻转课堂中运用值得探讨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标准化病人,使课堂练习和考核环节更加真实,贴近临床,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时输液静脉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