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2020-03-26曹红莲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夏 雨,曹红莲

女性盆底结构是由肌肉、神经、韧带以及结缔组织等组成,可保持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处于正常位置,同时配合盆腔器官完成各种协调运动[1,2]。子宫切除术在切除宫颈的同时还会切断盆底中间的骶韧带、子宫主韧带等,一定程度给患者盆底支持结构造成损伤,诱发和加剧盆底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以及阴道松弛等一系列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3-5]。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有缩肛运动、电刺激以及阴道哑铃等,采用合理康复训练方法,促进盆底神经和肌肉恢复,以达到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的目的。基于此,该研究将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40例患者,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行子宫切除术后复查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伴有生殖系统感染;伴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沟通、交流者。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年龄38~57岁,平均(45.68±2.34)岁;子宫平滑肌瘤 10 例,卵巢囊肿13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8例,卵巢恶性肿瘤4例,宫颈恶性肿瘤5例。对照组年龄39~59岁,平均(45.86±2.37)岁;子宫平滑肌瘤9例,卵巢囊肿10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9例,卵巢恶性肿瘤5例,宫颈恶性肿瘤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指导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缩肛训练,交替收缩、放松阴道和尿道,体会憋尿感觉,保持盆底肌肉持续收缩5 s,缓慢放松,5~10 s后重复收缩,以锻炼盆底肌肉,15~20 min/次,2次/d,连续锻炼12周。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开始训练前嘱患者排空膀胱,保持30°半卧位,阴道内放置治疗仪电极头,将电极圆环放置阴道口内,确保电极两侧金属导电材料紧贴阴道壁两侧。每次治疗前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参数,控制电刺激频率在10~80 Hz,由低到高进行调整,以患者感觉肌肉跳动但无疼痛为宜,强度设置为10~30 mA,脉冲宽度在32~745 us之间,将电脑显示屏显示图像信号信息反馈给患者,训练时间以35 min/次,3次/周。指导患者使用阴道哑铃进行锻炼,从最小号1号哑铃依次开始训练,共5个型号,使用康复器进行行走训练时控制其在阴道内不滑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动作幅度,由缓慢行走到下蹲、上下楼梯以及跳动等动作,训练时间10~20 min/次,2次/d,嘱患者长期坚持锻炼,锻炼过程中若有阴道疼痛等不适,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1)盆底肌力测定。依据肌力变化持续收缩振幅、肌纤维收缩程度以及肌肉疲劳度判定。显效:肌力变化持续收缩振幅到80%,肌纤维能够快速收缩,肌肉疲劳度为正常值;有效:肌力收缩振幅在50%~70%,肌纤维能稳定收缩,肌肉疲劳度为负值,属轻微疲劳;无效:肌力收缩振幅<40%,肌纤维无收缩变化,肌肉疲劳程度属于极度疲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膀胱膨出、排尿困难、尿道缩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性生活、尿失禁。采用国际最新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的性唤起、性欲、性交痛、性高潮、性心理以及阴道干涩等异常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性生活质量越好;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患者漏尿频率、漏尿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肉收缩效果比较观察组盆底肌肉收缩有效率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盆底肌肉收缩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 见表 2。

2.3 两组干预前后BISF-W评分和ICIQ-SF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BISF-W评分和ICI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BISF-W评分高于对照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干预前后BISF-W评分和ICIQ-SF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但术中需切断支持子宫圆韧带、主韧带等组织,易导致盆底结缔组织松弛,进而致使患者术后阴道变得缩短、干涩,引起性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性生活[6-8]。同时子宫切除患者还因阴道顶端韧带损伤,使得腹腔压力施加于薄弱的阴道,导致盆底血流灌注不足,致使盆底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造成盆底功能障碍[9]。女性排尿功能主要由盆底肌力、尿道阻力以及盆腔脏器正常解剖位置决定,盆底肌力为首要因素,盆底功能的损害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等膀胱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10,11]。

缩肛运动训练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可促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但效果欠佳[12]。临床调查显示,生物反馈电刺激在改善女性盆底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非手术手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给予患者电刺激治疗,在阴道内放置肌电位探头,调节合理参数和强度,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患者盆底肌肉收缩产生的肌电位转换成模拟的图像信号,护士把信息反馈给患者,使其了解盆底肌肉正常或异常的活动状态,依据活动状态进行正确的锻炼指导。该研究予以观察组患者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肉收缩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ISF-W评分和ICIQ-S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子宫切除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性生活质量,减轻尿失禁症状。胡群芳等[13]研究予以66例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果表明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其盆底解剖结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在于术后只进行缩肛运动锻炼的患者,不能区分盆底肌肉纤维的特点,锻炼后盆底肌力虽有提高,但锻炼效果不理想。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依据患者术后盆底肌力的情况和个人耐受程度不同,调整不同频率、电流强度以及脉冲宽度进行电刺激治疗,刺激盆底肌群及神经,以促进盆底肌肉进行有节奏、规律的运动,在电刺激的过程中通过肌肉反复收缩运动唤醒肌肉感应神经,并启动生物反馈,保证患者在反复锻炼后能够在无刺激情况下,做到自行控制排尿,进而减轻尿失禁症状[14,15]。 同时配合阴道哑铃锻炼,依次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训练,通过重力促使患者主动收缩盆底肌,能够提高盆底肌锻炼的效率。此外,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改善有效增强盆底肌肉、尿道、阴道及肛门等收缩力,从而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子宫切除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能够促进盆底肌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性生活和尿失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