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解剖学研究

2020-03-26李兴江宫方岩陈东昊解勇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肩峰臂丛锁骨

李兴江,宫方岩,陈东昊,解勇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在目前的解剖学中,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的是在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射局麻醉,实现对其传导功能的阻断,从而使得其支配区域中出现神经阻滞。 在外科上肢手术当中,这种麻醉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手段,在进行上肢术后镇痛之后, 在进行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情况下,能够对患肢的疼痛进行缓解甚至消除。 对于臂丛神经来说,是由T1与C5~8脊神经前支构建起来的神经束,在这一神经束当中,T2与C4脊神经前支中存在的部分分支也会融入其中,在离开椎间孔之后,形成了三干,然后三干有分成了六股,最后汇成三束[1]。 在对臂丛神经进行麻醉的过程中, 其自身相对集中的部位会出现神经阻滞的情况,进而实现麻醉效果的改善。 在传统的麻醉臂丛神经过程中,采用的更多为盲探穿刺的方式,这种方式根据其入路不同进行划分,包括锁骨上法、肌间沟法、锁骨下法等类型。 在与传统喙突下入路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通过进行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能够实现准确的提标定位,显著地改善单次单位到神经的概率。 因此,该研究在选取15 具尸体作为样本的情况下,时间段为2019 年3—6 月,探究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对其体表标志与神经集中点的关系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 具尸体,所有尸体均为成人,采用福尔马林进行浸泡。 从性别构成来看,包括11 具男性尸体,4 具女性尸体。在实验设备与仪器方面, 包括各类外科手术器械 (血管钳、手术刀、手术镊以及组织剪等等)、直尺、游标卡尺(精确到0.02 cm)、量角器、蓝色水粉颜料、1 mL针筒、7号针 头以及佳能650 d 相机[2]。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所选取的15 具尸体,均需要保持仰卧位, 同时保证面部偏向对侧, 将上臂外展旋外,选择样本的喙突下缘2 cm 处的位置,采用臂丛神经体表的投影,对穿刺点进行修正,选择修正后的穿刺点,采用的进针方式为垂直进针, 在进针过程中伴随蓝色颜料的注入,从而标注穿刺庐江,在使用蓝色颜料对麻醉药物的附着部位进行标记[3]。 在进行切口的时候,需要选择锁骨中点,向下向外,然后使用蓝色颜料进行样本的标注,在进行解剖,对筋膜进行分离,切断样本肌肉,从而暴露颜料标记的集中点,对相关解剖关系进行探查,从而实现神经集中部位的暴露, 对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下缘与喙突下缘、胸锁关节下缘、肩峰以及锁骨下缘中点的解剖位置进行探查[4]。

1.2.2 测量内容 在该次研究当中,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测量,即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与喙突下缘、胸锁关节下缘、肩峰以及锁骨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在将蓝色颜料穿刺到皮肤穿刺点之后,对标记中心点与喙突下缘、胸锁关节下缘、肩峰以及锁骨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下缘与喙突下缘、胸锁关节下缘、肩峰以及锁骨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使用精确到0.02 cm 的游标卡尺以及直尺等进行测量,然后对相应的解剖位置进行拍照[5]。

1.3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的测量结果

在该次研究当中, 左侧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重点、喙突下缘以及肩峰之间的距离分 别 为 (9.56±0.21)、(3.51±0.18)、(3.41±0.11)cm 以 及(7.94±0.18)cm。 从右侧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来看,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中点、喙突下缘、肩峰之间的距离分别 为 (10.15±0.23)、 (4.03±0.16)、 (3.54±0.12)cm 以 及(8.14±0.19)cm。 见表1。

表1 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测量结果[(±s),cm]Table 1 Measurement results of skin surface positioning puncture points [(±s), cm]

表1 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测量结果[(±s),cm]Table 1 Measurement results of skin surface positioning puncture points [(±s), cm]

项目 胸锁关节下缘 锁骨下缘中点 喙突下缘 肩峰左侧右侧t 值P 值9.56±0.21 10.15±0.23-7.336 0.000 3.51±0.18 4.03±0.16-8.362 0.000 3.41±0.11 3.54±0.12-3.929 0.004 7.94±0.18 8.14±0.19-2.959 0.006

2.2 蓝色颜料标记的中心测量结果

在该次研究中, 左侧蓝色颜料标记中心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重点、喙突下缘以及肩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9.73±0.21)、(3.62±0.17)、(3.91±0.12)cm 以及 (7.55±0.23)cm,从右侧蓝色颜料标记中心与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重点、 喙突下缘以及肩峰之间的距离来看, 分别为(10.51±0.22)、(4.51±0.26)、(4.02±0.11)cm 以 及 (7.36±0.22)cm。 见表2。

表2 蓝色颜料标记中心的测量结果[(±s),cm]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blue pigment mark center[(±s),cm]

表2 蓝色颜料标记中心的测量结果[(±s),cm]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blue pigment mark center[(±s),cm]

项目 胸锁关节下缘 锁骨下缘中点 喙突下缘 肩峰左侧右侧t 值P 值9.73±0.21 10.51±0.22-9.932 0.000 3.62±0.17 4.51±0.26-11.096 0.000 3.91±0.12 4.02±0.11-2.617 0.0141 7.55±0.23 7.36±0.22-2.312 0.0283

2.3 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下缘测量结果

在该次研究当中, 左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为(10.42±0.22)cm,其与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为 (3.62±0.24)cm, 与肩峰之间的距离为 (6.65±0.18)cm,与喙突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81±0.16)cm。 从胸锁关节下缘与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之间的距离为(11.07±0.31)cm,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为(4.21±0.28)cm,与肩峰之间的距离为(6.32±0.22)cm,与喙突下缘之间的距离为(3.01±0.13)cm。 见表3。

表3 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测量结果[(±s),cm]Table 3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upper edg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nerve concentration [(±s),cm]

表3 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测量结果[(±s),cm]Table 3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upper edg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nerve concentration [(±s),cm]

项目 胸锁关节下缘 锁骨下缘中点 喙突下缘 肩峰左侧右侧t 值P 值10.42±0.22 11.07±0.31-6.622 0.000 3.62±0.24 4.21±0.28-6.196 0.000 2.81±0.16 3.01±0.13-3.757 0.0008 6.65±0.18 6.32±0.22-4.496 0.0001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的是在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射局麻醉,从而对其传导功能进行阻断,使得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阻滞作用。 在外科上肢手术当中,这种麻醉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手段,在进行上肢术后镇痛之后,在进行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情况下, 能够对患肢的疼痛进行缓解甚至消除。 对于臂丛神经来说, 是由T1与C5~8脊神经前支构建起来的神经束,在这一神经束当中,T2与C4脊神经前支中存在的部分分支也会融入其中, 在离开椎间孔之后,形成了三干,然后三干有分成了六股,最后汇成三束[6-7]。 在对臂丛神经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其自身相对集中的部位会出现神经阻滞的情况, 进而实现麻醉效果的改善。 在传统的麻醉臂丛神经过程中,采用的更多为盲探穿刺的方式,这种方式根据其入路不同进行划分,包括锁骨上法、肌间沟法、锁骨下法等类型。 在与传统喙突下入路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 通过进行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实现准确的提标定位,显著地改善单次单位到神经的概率。 肖奕君等[8]学者在研究当中得出,左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胸锁关节下缘、锁骨下缘中点、 喙突下缘以及肩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0.41±0.23)、(3.61±0.25)、(2.82±0.17)cm 以及(6.66±0.19)cm;而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胸锁关节下缘、 锁骨下缘中点、喙突下缘以及肩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1.08±0.30)、(4.22±0.29)、(3.02±0.14)cm 以及(6.33±0.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7、-7.554、-3.561,7.180)[8]。 在该次研究当中, 左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胸锁关节下缘的距离为(10.42±0.22)cm,其与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62±0.24)cm,与肩峰之间的距离为(6.65±0.18)cm,与喙突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81±0.16)cm。 从胸锁关节下缘与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之间的距离为(11.07±0.31)cm,右侧臂丛神经集中部位上缘到锁骨下缘中点的距离为(4.21±0.28)cm,与肩峰之间的距离为(6.32±0.22)cm,与喙突下缘之间的距离为(3.01±0.13)cm。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解剖学中,各项解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将改良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能够定位到神经集中点,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肩峰臂丛锁骨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