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在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临床效果观察

2020-03-26牛卫洲李江科陈少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牛卫洲,李江科,陈少军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1400

不稳定心绞痛是常见的一种心内科危重症, 危害非常大且具有较高的猝死率,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聚集、粘附是重点环节。 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缺血事件概率并促进患者预后[1]。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的PCI(冠脉介入治疗)和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预防血栓的药物组合。 但是患者的基因形态和代谢情况有所差距,对于氯吡格雷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部分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后依然会出现缺血情况[2]。 替格瑞洛是抗血小板的一种新型药物,无需通过肝脏代谢便可达到抗血小板的目的, 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3]。 该研究择取在该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44 例心绞痛患者, 选择时间段为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所有患者均为不稳定型,探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用替格瑞洛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44 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不稳定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平行组和安全组,每组各72 例。 平行组患者中,男性41 例、女性31 例,年龄范围最小51 岁、最大75 岁,平均(62.9±3.3)岁,安全组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30 例,年龄范围最小50 岁、最大75 岁,平均(62.7±3.6)岁。排除标准:①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②存在高血压情况且未控制;③血液疾病患者;④血小板减少患者;⑤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⑥患有脑血管疾病。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后接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

平行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 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如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等,择期进行PCI,PCI 术前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1 次/d,维持量为75 mg,负荷量为300 mg。

安全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31021417)、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37022795)等,择期进行PCI,PCI 术前给予患者替格瑞洛 (国药准字J20130020)口服,2 次/d,维持量为90 mg,负荷量为180 mg。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情况、 血流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和药物不良反应(呼吸困难、出血)。 药物不良反应的出血可分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胃肠道出血、脑出血。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通过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栓情况、血流情况

安全组患者的血栓情况、 血流情况均优于平行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栓情况、血流情况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rombosis and blood flow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不良事件情况

安全组患者的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情况优于平行组患者脑卒中、 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情况,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3 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组出血的患者中,鼻出血1 例、牙龈出血0 例、皮肤瘀斑0 例、胃肠道出血1 例、脑出血0 例,平行组的患者中,鼻出血1 例、牙龈出血1 例、皮肤瘀斑0 例、胃肠道出血0 例、脑出血0 例,安全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平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 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UA)是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病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冠脉介入治疗(PCI),也是公认的效果较佳的治疗手段[4]。 在手术期间,内皮受损、斑块挤压等都会导致血栓(晚期、亚急性、急性)形成,进而致使患者猝死,在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和活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临床上对于血栓事件的预防通常都需要双联抗血小板,也就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 氯吡格雷属于噻吩类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前体药,自身无活性, 进入人体经过肝脏细胞色素的作用后转为活性物质,对ADP(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不可逆作用,使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位无法暴露,抑制血小板激活反应,进而对血小板凝血作用起到抑制的目的[5]。

但在临床上,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情况,使得约25%~30%的患者在PCI 术后会出现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 有研究显示[6],氯吡格雷抵抗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吸烟史、药物洗脱冠脉支架、口服剂量、胃肠道因素、病变、遗传因素、胰岛素因素等。替格瑞洛是新型的一种受体抑制剂,具有可逆性,属于非前体药物, 不需要经过代谢便可以直接对血小板产生作用,起到快速抑制的目的[7]。 此外,替格瑞洛的结合作用具有可逆性,相比于氯吡格雷的失效更快,停药后便能使机体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大幅度减小出血发生的概率。该研究中,安全组患者的血栓情况2.78%、血流情况9.72%均优于平行组患者血栓情况15.28%、 血流情况25.00%,安全组患者的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8%优于平行组患者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率19.44%,说明替格瑞洛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栓情况和血流情况,减少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安全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率5.56%与平行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率4.17%无差异,说明替格瑞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黄强等[8]的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0%、心衰4.0%、支架内血栓0.0%、心脏性猝死4.0%、不良反应12.0%,该研究结果与其接近,具有可信度。

综上所述, 针对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 相较于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栓情况和血流情况,减少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再发、心梗再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与氯吡格雷一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信立泰:替格瑞洛首仿上市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