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的高校创业教育创新①

2020-03-26陈寒松贾竣云

市场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沙盒案例情境

陈寒松,贾竣云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解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瓶颈问题。教育部在2012 年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 号)的基础上,于2015年进一步强调“从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教学〔2015〕12号)。至此,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开设创新创业管理课程、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但创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业实践活动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促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双创”主要力量之一。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出,“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浪潮。然而有研究显示深圳的创业教育的软硬环境都优于广州,但其大学生实际创业率却远远低于广州。创业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创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

陈春花认为“在中国管理领域,‘知’与‘行’是脱节的”。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在给《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一书写的序言中谈到,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并非理论家直接指导实践,而是实践者自己在好的理论的启示下实践和改进之。面对创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与“行”的分离,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相关部门关于创业教育的政策规定,如何将“知”落到“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是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迫切现实问题,也是创业教育亟须研究的理论问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知行合一”的必然性

创业教育的知行合一,不仅是创业活动独特性的要求,而且是创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所在。

(一)创业活动独特性的要求

创业活动是在高情境化、高不确定性环境及资源高度缺乏的条件下,创业者及其团队寻找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哈耶克早在1945年就强调,经济活动存在不确定性,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种不确定性。著名哲学家舍恩也强调,“在真实世界里,实践问题并非以良好的结构展示在实践者面前。实际上,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根本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杂乱而模糊的情境”“我们最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定,而这恰恰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教的东西”。

创业实践需要的知识,既包括可以直接使用的知识,也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新组合,还包括创造新知识。 课堂教授的知识,一般是结构良好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对具体情境下创业实践的概括和抽象,在与设定环境和条件相同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比如法律、制度、财务管理方法等。 但创业活动本身具有高情境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当环境改变后,原有知识可能无法直接使用,需根据情境变化,结合创业者的经验灵活运用。同时,创业活动大都是开拓性的,无先例借鉴,无经验参考,这就需要通过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重构已有知识,或创造新知识,开拓性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但高情境知识通常是个体所独有的隐性知识,属于非良好结构的知识,有时甚至难以用语言表达,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产生并得到积累,这就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培养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思维人才的要求

传统的创业教育,擅长的是教授分析方法,是解构知识的过程,训练的是分析思维。陈春花强调,“如何掌握系统而非部分,如何综合而非分析是管理者必须有的能力,也正是需要系统的能力,管理者才需要回到商学院,整体、系统地看问题,把握系统的方法和工具”。而创业活动恰恰是整体性要求非常高的创新型经营活动,仅仅靠分析方法难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主流的创业教育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方法,所分析的问题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是已经抽掉或者去除了具体情境的一般性知识。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明茨伯格在《管理者而非MBA》一书中做了系统批判,他认为这种教育过分注重分析、计算和控制,而忽视了灵活性和综合性。事实上,综合是管理的真正精髓。

目前的创业教育,沿袭了管理教育的西方分析思维与方法,将创业知识分裂化,将创业活动职能化,割裂了创业活动的整体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了不会用!纯粹的分析思维和方法,难以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纯粹的综合分析,又不能发现事物内部深层次机制机理。因此,对于创业教育而言,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知行合一的创业教育,训练学生在不确定环境下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三)学生整合知识、创造知识的要求

对于创业这种高情境的复杂活动,创业者不仅要会使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要能够处理确定性环境下如何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和创造价值等创业情境问题。

目前的大学教育专业划分过细、课程知识被割裂,一个大学生四年学了几十门课程,看起来很多,实际只学到了一些知识碎片,加之学习成绩导向,学习成绩成为各种奖励评定的主要标准和依据,造成学习不扎实,甚至存在考前突击现象,使得学生考完就“忘”。即便是那些还“有点用处”的专业知识,也只学了个皮毛,“知”到用时“方恨少”。

创业活动中包含技术、生产、运营、管理等多种活动,需要将生产、技术、营销、财务、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整合、贯通起来,成为创业者进行决策和运营企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商业模式设计、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持续成长等具体活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需要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整合与创造。

三、创业教育知行合一模型的构建与实现方法

(一)构建创业教育的知行合一模型,促进创业教育深化

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依照自身优势各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基于已有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从知行合一视角,本研究根据创业相关知识应用到知识创造与实践的结合即知行合一层次,构建了创业教育知行合一模型(图1),并将当前知行合一的方式划分为五类模式。

图1创业教育知行合一模型

1.“讲授-考试”模式

讲授与考试相结合是在我国传统学科教学中应用最普遍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讲授-考试”模式在创业教育中是最低层级“知”与“行”相结合模式。这一教育模式的重点在于已形成的知识体系的讲授与创业相关知识的传播,多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适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甚至难以有机会接触实践,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通过考试进行检验。对于创业教育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创业面对的环境是高情境、高不确定性的,需要更多的实践支持。

2.“案例讨论”模式

区别于传统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是以某一案例为基础,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结果可以是开放式的,甚至可能是两种或更多的对立结果或举措。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对案例所处情境进行分析。虽然,学生并未去创业,但通过案例赋予的情境,需要面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讨论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色彩。此模式不仅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而且引导学生整合知识,锻炼学生系统性思维。

3.“模拟创业”模式

模拟创业属于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工具模拟场景的实验教学、创业比赛、商业模式设计比赛等。与案例讨论相比,学生需要考虑更多实践情境,而不仅仅是案例中所呈现的情境。换言之,“模拟创业”模式,需要学生考虑更多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甚至不限于创业管理相关知识,提出相应对策以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与案例分析相比,“模拟创业”模式具有更强的情境性,因此,其实践性和知识应用性也更强。此类教学模式,知行合一程度逐渐增强。

4.“沙盒教学”模式

沙盒教学模式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潘善琳提出,沙盒教学是以企业真实环境、新兴技术背景、安全实践环境为沙盒环境,以知识运用与实践创新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案例沙盒教学是沙盒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案例沙盒是指基于真实的商业、技术等决策情境以及开放性的问题与需求,通过案例沙盒项目实验室模式,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实践环境和创新环境,引导学生以恰当方式参与企业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应用和创新,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可针对某一企业的真实项目,将其设计成案例沙盒,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也即创业教育知行结合的过程。与“模拟创业”模式相比,案例沙盒教学模式,学生面对的是企业真实的创业情境,所需克服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也不断增强,需要学生综合掌握相关知识,发挥创新能力。此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知”与“行”合一的程度也更高。

5.“自主创业”模式

该模式知行合一层次最高,学生通过投身创业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从实践中不断修正所吸收的知识,将获得的经验知识重构,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创造财富和价值。

这五种模式,前四种是较易实现的。学校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知行合一”环境。第五种依赖于学生的创业意愿,但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锻炼创业能力,甚至可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二)分层采取不同知行合一模式

1.本科层次

在低年级,学生缺乏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常难以开展创业活动,甚至难以对创业情境做出合理的分析。此时,应以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主,同时,可与校外创业者、企业家等合作,邀请企业家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实战经验指导,期末宜采用考试与比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来进行;在二年级的下学期以后,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基础,有了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应为学生提供“知”与“行”相结合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或者说“行”的过程中实现重构,依据情境变化创造新知识,如,参与实践性强的创业类活动甚至是自主创业活动。

2.研究生层次(包括MBA层次)

当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性知识,针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应重点放在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方式上,比如沙盒实验、自主创业等。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的修正提供良好的条件,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成绩制,综合考虑如创业大赛的参与及获奖情况等。

此外,对于学校而言,可为进行自主创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实践学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可通过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的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实践成绩。

(三)多方法组合使用

根据教学实际,将模型中的主要方法进行适当组合,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考试与比赛结合,可以赋值比赛成绩占比70%~80%,20%~30%作为书面考试或其他类型考试成绩;对于部分自主创业的学生,可以用以替代创业管理课程,通过对其创业活动评估给出相关课程成绩。通过灵活组合知行合一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沙盒案例情境
不好惹的沙盒树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沙盒
用软件处理Windows沙盒配置文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