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2020-03-25王轲雲梁济洲
王轲雲 梁济洲
摘要:不良资产数量过多对于金融活动是一个不确定的“定时炸弹”,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很大程度上危及着国家的社会安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经济活动的安全决定着社会经济我安定與繁荣。所以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不良资产为研究线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研究分析,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入手,找到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对不良资产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处理
一.不良资产的相关概念
(一)不良资产简述
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中国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的"坏债"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很高,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的数字,只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计。为了最大程度地估计风险,避免低估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见到的各种估计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即估计不良资产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5%。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不良资产资影响资金流动速度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所占可利用资金比过高,致使其贷款周转资金出现速度缓慢甚至于出现贷款资金链出现断裂等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许多商业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其中主要包括呆很多的滞贷款、国有企业所致的呆账贷款和许多逾期未得到偿还的贷款都在日夜的增长,从表面上反映出了国有企业和国家扶持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问题所在。据有关部门统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高居不下,银监会2016年2月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所拥有的不良贷款总值达1.27万亿元,是至2006年以来的最高值。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到了1.67%左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量占用了银行的可流动资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在其他方面的偿债能力和把握贷款资金流向我能力。不良资产所占比率上升的同时,商业银行业的利润也在降低。
2.不良资产影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
控制银行放贷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说是经济波动过程中的“平滑器”。通过银行的放贷调控可以控制投资的方向、投资的规模大小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市场中物价的整体水平,使整个经济体系得以稳定,所以商业银行信贷是经济周期过程中经济出现一系列货币波动、国家财政支出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路径和最有力的手段。然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F向“拨改贷”后发放的政策性贷款转变而来的。[3]在经济下行的时段,国家通过银行的途径进行积极经济货币政策和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提高流动货币供给量,适当的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量,将会缓解资金对企业的冲击压力,从而降低企业在很多方面的投资成本,促进市场在需求量上的恢复,达到其缓解经济压力的目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余额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表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比上季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季末上升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74.9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72.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2.89万亿元。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处理,所以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商业银行现有不良资产形成
无抵押品形式的贷款、无担保人形式的贷款、抵押品无效形式的贷款,这三种形式的贷款占银行总体贷款份额过大,商业银行在这些贷款形式中的债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且从各个方面的资料都显示出商业银行的抵押率变高了,随之增长的还有贷款保证率,但信用贷款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这些抵押品中真正具有变现能力的只有一小部分,担保贷款中很多都是无偿还能力的公司企业间相互担保,就是我们平时知道的“连环保”,“对子保”,这实际上也都应该属于银行的风险贷款,在实际的市场中如果一些企业面临破产,那就会产生严重的连带效应,从而致使一些企业也随之倒闭。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的处理渠道
2015年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深层次的接触互联网的一个时段,2015年3月中国信达成功在淘宝资产处置平台成交两笔不良债权拍卖,被视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触网”。随着“互联网+”对不良资产的逐渐渗人,不管是不良资产主动迎合互联网经济,还是说互联网经济主动迎合不良资产的,又或者是说是两者之间主动迎合对方的,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不良资产必定会被互联网经济同化,这也不可能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大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二者的创新力度,加宽互联网经济的处置渠道,这也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希望。
三、我国商业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内部风控不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不具备完整的风险分析工具,同时在贷款的申请过程的相关资料及其在资料管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部分资料不够完整甚至于一些资料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遗失,在对放款对象的各种资料调查力度不够,对放贷对象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都不够完善,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使商业银行拥有了较多的不良贷款。
2.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大部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风控知识,放贷工作人员在放贷过程中为了提高个人的业绩,对贷款单位企业的放贷条件的审核不够仔细,造成真实的调查评估中单位企业的真实信息缺失,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存在所设岗位不够,放貸人员可谓“独揽大权”使放贷过程缺乏监督和管理。其次,商业银行放贷工作人员跳槽现象非常的普遍,放贷业务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个人收入,从而更换所工作的银行,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贷款人客户的信息连续性招到了损坏,新的工作人员在接替过程中难免会对客户的信息造成丢失等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造成银行对贷款人控制降低。其次,我国商业银行放贷人员缺乏严重的放贷专业知识,大部分都只是为完成任务和指标,从来不会放贷后的追踪与检查这为产生不良贷款埋下了很大的经济隐患。
(二)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外部因素
1.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干预
我国长期以来银行与政府机关就有一种很非常扭曲的微妙的关系,为了支持国家建设,银行对政府的一些的企业、公司、项目等,不管其盈亏只能听从命令一路为其开绿灯,久而久之一些处于亏损不能盈利等状态的企业、公司、项目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不良贷款。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国有企业的风险基本由国家负担,最终转嫁为金融风险,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的前身是专业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其银行的高层管决策者一直都是国家政府机关行其派任的,而这些决策者往往会被国家的政策目标所左右,这就使他们在行使自己职责时畏首畏尾达不到他们真正的工作水平。面对国家所扶持的企业,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思去“照顾”这些企业,这也是政府部门对银行及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因为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企业也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十分的不理想,其中包括很多的国企,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是那么的让人堪忧,其长期都处在一种半存活半倒闭的形式之下,商业银行在政府的要求不得不一直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使之维持那种半活半倒闭状态,这就是得商业银行拥有了大量的坏账。
2.经济周期对不良资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正处于发展过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会有过热的情况发生。房地产可谓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很大程度上现在的房地产形成了泡沫。在中国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往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过经济过热的情况,在这之间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就积压了7000多万平方米,总体价值在5000亿元以上,由于这些房地产等行业的积压,过度的使资本利用率降低,从而使商业银行形成巨额的坏账乃至坏账的滋生。重复建设严重,据对“七五”时期2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调查,在近3500亿元的总投资额中,商业银行贷款就占1000亿元,而这些贷款中目前有1/4已经根本无法归还。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然而在这重要的时期中能明显表现出来金融监管不力度不够,金融监管体系的系统性不够完整,监管的效率也不够高。非法金融机构较多,严重金融诈骗较为突出,其导致社会信用体系遭受严重的创伤,其中依靠骗、套等方式取得银行贷款现象十分明显,甚至于一些人把此当成一种职业来进行,这就导致了银行出现许多的坏账。至使这些发生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出现了问题,金融机构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坏账,可以说这也是金融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
各种造成不良资产的因素交互之间影响作用,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中面临更多的更复杂的实际操作问题。企业具体在运行上其机制不完整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有了潜在操作风险,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体制存不健全,则会使这些潜在的风险明显化;外界来自于政府机关的干预风险使银行在改变其内部建设上有很大的阻力,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总体利益,而其间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誉竞争恶化,退回去来说这也使监管的难度系数变高,这也加剧了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上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致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风险越来越严重其风险系数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越来越严重。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意见
(一)从监管入手,对不良资产进行优化
1.优化监管规定
多了解国外好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案,与国外的评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内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国外的不良资产其产生具体产生的原因不一样,但是国外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上是经历过了实际的实践的,对于我们来说一定程度上来有可以采用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提取国外的好的地方,然后在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下修改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从而不断的提高我国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案和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力争与国外的评估机构建立合作,随时了解他们在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上的的动态走向,从而不断的丰富我们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的经验。
2.优化AMC,使其对不良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政府在不良资产处理问题上应该出台针对不良资产的法律,并且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把一定的司法权力交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不管AMC今后的发展怎么样,为了化解已经拥有的不良资产和抑制不良资产的产生,政府的相关非常有必要出台明确的相关法律,从而让大家明确政府部门在解决不良资产上所辖的决心。同时也应该削弱地方政府在银行债务豁免的期限,抑制社会上道德风险的发生,真正做到让债转股等不良资产解决方案达到它的最大解决效果;我了避免地方政府对银行政策的干预相关部门可以赋予AMC一定的司法权力,以提高AMC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应对政府应对各个商业银行及AMC制定一个具体的日期,从中应该明确规定双方的职责和职能,并且注明AMC在帮助商业银行处理不良的日期,在此之后商业银行必须自行处理自身的不良贷款问题,以此来增加银行改革方面的动力。使之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为了确保AMC的有效工作性,防止其发生监管不力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ANC的外部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在AMC内部建立起完整的工作机制。同时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是评估行业的最高监管部门,所以应该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评估研究,对于不良资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套评估准则,同时也应该做到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方案,做到及时处理好新领域中所产生的新的评估问题,完善其评估标准。
3.对处理不良贷款给予政策性支出
从1994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貸款通则》及再早一些时候的《破产法》、《公司法》等虽然搭建了市场经济下企业行为和商业银行经营的法制环境,但总体上不够健全,尤其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制度方面更显得单薄、软弱,执行乏力。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的债权性质的资产产权归属不明确,自身的产权依据依据证明不充分可以说是我国的一种很明显的状况,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金融资产不良贷款的评估审核过程中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把握好着一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不去拘泥于形式上的工作。根据贷款人自身实际情况,从客观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细微的分析,如工作人员在审核过程中能做到认真核查被评企业各个季度各个年份的财务信息、其拥有的相关法律文件资料等。
(二)从商业银行内部着手,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
1.优化放贷人员专业素质,让新增贷款成为优质贷款
总所周知不良资产的评估不是一般的资产评估,它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的高,其次它还要求评估人员了解不良资产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良资产评估机构也应该加大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其在评估方面的胜任能力;同时,评估机构在培养评估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其职业道德,以加强自身行业的信用度。这样才能迅速的发展和培养出优秀的评估人才。
2.以商业银行自身的经济作用,加速商业银行改革
充分发挥商业商业银行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加速推动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使商业银行彻底从政策性拨款中摆脱出来,做到企业不达标不拨款。对于需要扶持的企业,尽量由国家财政采用贴息和国家财政担保等方式进行贷款的发放。采取严格的会计计算方式,加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透明力度,通过外界监督压力促使银行严格的按制度办事。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金融业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发挥资产评估专业服务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保障金融市场安全。
(三)大力发展新型的经济体制,从而缓解不良资产压力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而久目前看来互联网经济在解决不良资产上面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稍加利用互联网经济淡化不良资产的形成。首先我们应该建造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交易平台,搭建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经济市场。规范网络经济交易中的秩序、制定交易过程中的规则、加强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的监管,由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组织协会带头,发展互联网经济。结合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搭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经济市场,从而规范化、多功能化的去处理不良资产问题。该市场应标准化的去处理不良资产然后逐步的去淡化不良资产。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对互联网企业的相关政策标准,逐步开放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做到公平对待、开放交易、高效处理等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谦.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M].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
[2]张玉霞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处置探讨[M],大观周刊2012(14)
[3]苏世松.解析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模式[J].银行家,2016,02.16
[4]刘杰,谢加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现代交际,2017,05:107.
作者简介:
王轲雲(1984-)女,学历:本科,籍贯:宁夏省固原市,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汗青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梁济洲(1981-)男,学历:本科,籍贯,河南太康县,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汗青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