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知觉角度研究剪纸的艺术形象

2020-03-25杨川冯东丁卓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

杨川 冯东 丁卓

摘 要: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陕北延川剪纸为例,高凤莲家族剪纸为切入点,从视知觉角度对剪纸艺术作品的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即分别从艺术形象的构建和重构、完型与简化、艺术形象的"力"作用和制约以及外在表现和内在象征,探讨视知觉对于剪纸艺术形象的塑造及其重要性,期望对剪纸艺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川剪纸 艺术形象 视知觉

剪纸,是源于生活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满足人们的社会和精神活动需求外,承载了丰富多样的民俗记忆和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延川,位于陕西北部,延安东北部,黄河之滨,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充满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民风民俗,拥有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尤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在这里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风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文献述评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剪纸的历史探源、局部现状、基本特征、内涵意义、保护发展、现代应用等这几个方面,通过上述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都从剪纸艺术的本体进行分析和描述,而对于剪纸艺术相关的视知觉并不多见。剪纸艺术是通过艺术家去创造视觉形象,而观赏者又是通过视觉形象去直观的感受,这个过程必然与之相关,所以从这个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和关注。目前基于视知觉的研究多见于在设计学、心理学领域,尽管有学者基于视觉感知对剪纸艺术的影响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从视知觉的角度去研究剪纸的艺术形象为什么要这样呈现,视知觉对于剪纸的艺术形象有什么重要性,比较缺乏。基于以上的文献梳理和分析,本文从视知觉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以陕北延川剪纸为例,高凤莲家族剪纸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讨。

二、延川剪纸

据延川县志记载:“延川县建立于隋开皇三年,距今一千四百多年 。”这里从原始社会的繁衍生息中保留了古老的历史风貌,孵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剪纸在这里源远流长,不仅拥有原汁原味的黄土气息和深厚的内涵特质,也传承了古老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的民俗印记,更是涌现出高凤莲、郭如林、高河晓等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他们对剪纸艺术的挚爱和传承,为延川剪纸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魅力。其审美创造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也是研究延川剪纸艺术的宝贵资料。高凤莲,陕北延川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1986年开始进行剪纸创作,主要以剪为主,造型浑厚古拙,大气磅礴自然,线条简洁优美,纹样别具一格,她的作品从远古传说到图腾崇拜,从哲学思想再到社会现象,视觉形象从小到大丰富多变,突破了传统艺术形态的束缚,创造了别样的发展方向,代表作有《抓髻娃娃》、《陕北风情》、《黄河魂》、《团圆饭》等。第二代刘洁琼继承了母親的艺术风格,大胆革新,将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个性化的自由表达,代表作有《黄土地上的信天游》、《喜迎奥运》、《麒麟送子》等。第三代樊蓉蓉,在继承前辈的艺术风格外,更多以传统手法表现新时代风貌的剪纸,代表作品有《春耕》、《欢迎红军来陕北》、《樊家塬》等。除此之外她们家族的剪纸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盲剪,每次剪六刀,以人为本,无规则自由表达,化无形为有形,小到细致精巧,大到宏伟巨作,在内容体现和结构组织上区别于其他机械式的复制和模仿。鲁迅先生说过,“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这些作品正是对剪纸的挚爱和生活的感悟,才塑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形象,其中部分作品已被中国美术馆、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友人的收藏与研究,靳之林评价说:“这种剪纸风格我在延安地区甚至全国都未见过的,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难得的优秀作品。”{1}

三、视知觉与剪纸艺术形象的关系

剪纸,是一种视觉艺术,是将可视的形象传达给观赏者,使之对艺术形象可以直接的感知和把握。鲁道夫·阿思海姆对视知觉这样描述:“所谓视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2}“知觉概念,它指的是视觉把握到的一般结构性质。”{3}从这里我们看出,视觉就是一种对外部事物的探索和感知,知觉就是在视觉基础之上把握事物的大小、方向、形状等结构特征,剪纸艺术的创造和传达与视知觉有紧密的联系。

四、视知觉在剪纸艺术形象的运用

(1)艺术形象的构建和重构

剪纸看似简单的艺术形象不只是艺术家单纯的体验感受和主观情感,其实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视知觉构建,通过视知觉活动激起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重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是具有个性和共性的。如高凤莲创作于2009年的《黄河人家》作品,这幅作品表现了耕牛、黄河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它们的视觉形象具有共性的特征,但又是个性的表达,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的艺术重构。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宛如巨龙的黄河贯穿中华大地,魁形巨首的耕牛勇往向前,纯朴善良的农民勤劳耕耘,构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重构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诠释出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在高凤莲家族作品中,如图1龙的形象融入黄河地域形态,图2中牛的形象则融入传统民间花纹装饰,使其具有典型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在艺术形象的构建上成为一种共性特征,但在重构上使每个剪纸艺术形象更加独特,反映出她们对于这些视觉形象把握和创造。

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从延川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出,剪纸艺术的视觉形象是一种复杂的创作活动。它是通过艺术家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然后利用视觉对事物进行捕捉和筛选,再通过自己知觉进行思考,激起创作灵感后融入到情感意识中,进行相互联系和反应,凝聚成视知觉意象,最后通过工具创造出具体作品的艺术形象。

贝尔说过:“艺术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而是有意味的形式”,而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中,通过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审美情感。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7}一件艺术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观形式。按照这样的一个标准衡量,不仅那些有意识的有机体具有表现性,就是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一块陡峭的岩石、一颗垂柳、落日的余晖、墙上的裂缝、飘零的树叶、一汪清泉、甚至一条抽象的线条、一片孤立的色彩或是在银幕上起舞的抽象开关——都和人体一样,都具有表现性。”{8}这就是说不同的事物都是具有表现性的而且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在审美创造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视知觉体验,把握客观事物的自身结构特征表现,赋予艺术形象具有客观事物的结构性外在表现,使艺术形象在视觉和知觉上传递出同一性,这样才能塑造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并不是模仿或复制,而是在具有客观事物的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造和创新。

康定斯基说:“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9}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和载体,被赋予了丰富隽永的象征,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本原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歌德认为:“美就是自然之秘密规律的显现,假如没有人把这种规律揭示出来,它将永远是不可知的。”因此,在延川剪纸中,艺术家将视觉语言进行巧妙的组合,使艺术形象在视知觉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象征中,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把握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更具有深层次的寓意象征。

结语

剪纸的艺术形象不是偶然随意形成的,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情感升华的物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以高凤莲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延川剪纸作品,她们用视觉去发现;用内心去领悟;还原剪纸的艺术本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视知觉角度来看,剪纸的艺术形象从构建到创造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艺术家透过视知觉对外部事物不断认识的过程,是对每个式样的结构不断把握,不断激发创造与转化的过程。它即源于民俗文化特征中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愿望,同时它也是对剪纸的艺术形象塑造不断创造与创作的过程,在和谐与统一中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延川剪纸从坚守到传承,激活了剪纸新的生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古老的剪纸艺术呈现出新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靳之林.大河之魂——中国民间剪纸与高凤莲家族剪纸艺术[J].《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4(08).

②③④⑤【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⑥靳之林. 绵绵瓜瓞与中国本原哲学的诞生[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⑦⑧【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⑨【俄】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沈之瑜.剪纸探源[J].文物参考资料,1957(8).

[3]陈叔亮.剪纸问题[J].装饰,1959(1).

[4]王亚萍.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5]乔晓光.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J].文化遗产,2018(1).

[6]靳之林.延安剪纸[J].装饰,1980(2).

[7]徐德润,英若识.东北民间剪纸的渊源及其艺术特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3(00).

[8]陈竞.新疆出土古剪纸研究[J].新疆社會科学,1984(4).

[9]靳之林.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J].美术研究,1985(3).

[10]白晗夏.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3.

[11]曹又允.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D].江南大学,2009.

[12]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3).

[13]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4]靳之林.陕北剪纸中的图腾文化[J].民艺,2019(2).

[15]靳之林.关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J].美术观察,1997(2).

[16]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7]王景怡.王立秋: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美术大观,2008(5).

[18]乔晓光,苏欢.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J].《文化遗产,2017(1).

[19]汪辉,肖琼娜.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6(2).

[20]张群.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与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21]王娟.中国剪纸艺术语言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J].艺术百家,2012,28(1).

[22]吴珊.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5).

[23]刘彦鹏,刘羽佳.从视知觉感知到空间形态生成——对空间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探讨[J].装饰,2017(1).

[24]秦波.视觉形态设计与审美的心理分析[J].美术观察,2006(5).

[25]吴琼.基于视知觉的建筑心理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6]朱亮.基于视觉感知的精神表述:高凤莲剪纸作品分析[J].民艺,2018(2).

注:本文系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新时代背景下剪纸动画视觉设计研究”(项目编号:ZZ2019257)。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
浅谈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