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组建设如何化“危”为“机”?
2020-03-25曾广波吴彬彬
曾广波 吴彬彬
学科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学科教研组在人员组配方面,通常由一位负责人(各校做法和命名方式不一,如学科负责人、教导主任等)、教研组长、几位优秀教师、一些新入职教师和一些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普通教师构成。一般而言,这种组成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一旦遭遇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的情况,团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冲击,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为例,两年多前我校小学英语学科教研组(以下简称“小学英语组”)就曾遭遇这种困境。学校面对困境迎难而上,成功地化“危”为“机”,实现了学科教研组的重建和再发展。
一、诊断发展优劣势,凝聚科组核心价值追求
光明区实验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小学部、中学部共有学生4800多人,教师330多人。自2014年7月始,我校小学部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经过三年的磨炼,小学英语组部分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并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但就在2017年9月,小学英语组负责人由于个人原因突然调离,组内4位骨干教师和其余部分成长期教师也陆续离开,期间又有5位年轻教师入职。受此影响,小学部整个英语教师团队一下子失去了发展方向和重心,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在此情况下,如何尽快实现科组的重建并重振教师的信心,如何保证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不受太大影响,就成为我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想实现科组的重建,势必要对科组的“家底”进行全面摸查和分析。为此,学校任命新的小学英语组负责人,并召集小学部年级备课组长共同开展对小学英语组发展优劣势的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当时的小学英语组团队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如在年龄和学历上,组内共有28名教师,平均年龄28岁,其中27人具有本科学历,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是一支年纪轻、学历高且富有活力的队伍;同时科组教师间关系和谐融洽,善于开展合作研究。此外,通过前期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项目研究,科组在教学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宝贵的研究资源,大部分教师能较为准确地运用“新基础教育”的标准和眼光来上课、观课、评课,新入职的5位年轻教师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
同时小学英语组也面临着明显的发展劣势。一方面,由于科组负责人刚刚上任,加之经验不足,尚未赢得教师们的充分认可,团队力量未能真正凝聚起来。另一方面,组内骨干教师陷入发展“瓶颈期”,缺乏接受挑战、勇挑重担的勇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又缺乏科研能力,无法及时运用所学理论对自身的经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多数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进一步提升的意识和行动等。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重建小学英语组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团队核心文化,形成学科发展共识。
一个学科组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其前行的指导思想和明灯。如何凝练学科组的核心价值追求,并使其融入每个成员的内心和自觉行动中?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让每位成员都成为这一价值追求的共建者。为此,学校组织小学英语组成员一起学习“新基础教育”等相关理论,并最终将科组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为:全方位开发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并将其转化渗透到科组各项工作中,以此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创新科组教研活动,激活教师内生发展动力
在核心价值追求的引领下,我校小学英语组通过创新教研活动,实现活动的序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激活教师的内生发展动力。
其一,以智慧读书分享活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小学英语组以年段为单位,开展以“人心向学,好书相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全组成员共同研读一本专业理论书籍,并在一个学期内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先是小组分享,再到科组分享,最后是学校范围内分享。通过这种持续的阅读分享活动,教师们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升内涵,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其二,以“五课”研究系列活动强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学校还开展“五课”研究系列活动,每学期以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汇报课、备课组精品课、青年教师基本功赛课、“新基础教育”视导课这“五课”为载体,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安排,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和对话搭建平台,使全体教师都能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其三,以“相约星讲堂”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经验分享。每年,我校教师都要参加校内、区内乃至全国层面的英语学习活动,为了放大教师的学习效果,我们在小学英语组内定期开展“相约星讲堂”学习活动,包括“比赛经验分享”“外出学习经验分享”“‘悦读分享”等主题沙龙,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位教师的小亮点都变成集体的大智慧,也以此鼓励教师学习同事的好经验、好做法,做教育的追梦人。
三、变革科组研讨范式,提升团队凝聚力
1. 组建教师核心团队,打造科组发展的动力引擎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科组全体教师的发展,我们重新组建核心团队,成员分别包含科组长、骨干教师、各年级备课组长以及部分处于成长期的教师(或骨干教师的徒弟)。我们同时确定“三级责任制”,即科组长和两名骨干教师分别作为第一、第二、第三责任人,团结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分工完成每次研讨活动的具体事务,将实践研究推向纵深;再由核心团队带动科组非核心成员,形成备课组工作常态推进、骨干教师引领、师徒帮扶等各种活动的交叉辐射,以此带动科组全体教师的发展。核心团队的组建成为小学英语组发展进步的引擎,为科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 开展主题合作式说课,在思维碰撞中促进教师互助共生
“领军人物”的缺失,表面看似乎是“危机”,但其中也隐藏着“机遇”,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促进科组教师间形成互助共生的氛围。如已往我们开展学科组研讨活动大多是谁上课谁说课,再请2~3位教师评课,其余教师都是旁观者。这种做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上课和评课的教师,其他教师通常缺乏参与感和成就感。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尝试变革教研方式,让教师分别承担上课、说课、评课任务,同时细化说课与评课环节。如将说课细化为说目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研究过程5个环节,并由5位教师分别承担;评课也从这5个方面来评,同样由5位教师承担。如此一来,一次说课和评课至少就有10位教师参与,加上上课教师就有11位。在这样庞大的研究团队中,自然就容易产生更多智慧。但我们依照这种设计开展的第一次研讨活动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教师们虽然各有分工,但由于没有共同的主题聚焦和价值参照系,只是为合作而分工,因此大家不知在何种意义上進行深入研讨。
在“新基础教育”实验项目组专家建议下,小学英语组申报了区级课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育人价值及其课例开发研究”并获得立项通过,在课题引领下,我们聚焦学科育人价值,尝试开展主题合作式说课。首先是备课团队围绕说课主题进行相关理论资料的查找学习,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备课;然后执教教师上课实践,备课团队结合理论学习进行观评课。由于有先期的理论学习,教师的观课更有针对性,执教教师也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教学重建。通过开展主题合作式说课,教师们不再仅凭感觉和经验来上课和评课,而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和研讨;同时大家在研讨中都带着自己的思想参与,促进了不同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真正实现了教师个体成长和团队整体发展的统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我校小学英语组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研究氛围日益浓厚,研究水平整体提升。同时科组内新的骨干教师也迅速成长,并在市区级学科比赛和交流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学科组和学校发展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