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内容与实践推进
2020-03-25李雯
李雯
摘要校长职级制明确了校长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梯度,建立了校长队伍建设的基本格局,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内容设计应该综合协调各个层面的实际情况,做到评审标准系统科学、评审过程公平公正、后续综合管理跟进切实有力、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综合兼顾。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践推进过程中,校长要抓住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和个人专业发展两条主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握好政策设计、理论学习、经验借鉴、实践探索等关键点。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制度;校长专业化;校长职业生涯;教育家办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2-0019-03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设置校长的职级序列,明确各个職级序列的任职要求和薪酬标准,对具备任职条件的校长进行科学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确定或晋升校长相应职位等级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校长职级制以校长职级序列取代原来的校长行政级别,实现了校长由“行政官员身份”到“教育职业身份”的转换,带动和促进了校长管理的全方位变革,对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越来越多的省市试点和推行了校长职级制,国家层面很多标志性的教育政策文件几乎都提及校长职级制。本文拟对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定位、内容设计及实践推进策略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系统论述。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定位
作为国家层面的校长管理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影响的不仅是校长个体,而且是整个校长队伍,进而影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应该从校长个体、校长群体和教育事业发展等不同视角来分析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功能定位。
1. 教育事业发展视角: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
从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看,从1998 年教育部在《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中正式提出“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到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20年来很多标志性的政策文件几乎都提及了校长职级制。从实践推进的角度看,从1994年上海市开始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到2019年底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级制,25年间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已经涵盖全国诸多省市,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看,还是各地实践角度看,校长职级制无疑都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
2. 校长队伍建设视角:建立校长人才梯队的基本格局
校长队伍的整体建设对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至关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校长队伍的整体成长和优秀校长的群体涌现,不能只依靠校长个体的自主努力和自然生长,而是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有力的政策推进。校长职级制以职级制管理为核心进行校长的选聘、任用、薪酬管理、专业培养和考核评价等,对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培养更多教育家型校长等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了所有校长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建立了校长队伍建设的基本格局。
3. 校长个体视角:明确校长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梯度
校长职级制的本质就是校长专业化,为校长职业生涯进程设计了持续专业提升的有效路径。首先,校长职级制以校长专业发展周期为依据,设计和明确了校长专属的单独职级序列,其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的职级序列,完全契合和充分体现了校长专业发展的新手校长、胜任校长、优秀校长和专家型校长的不同阶段,能够有序有效地引导校长逐步发展、持续提高。其次,校长职级制把校长专业发展的自主权交给校长自身。在推行校长职级制之前,我国中小学校长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其身份与行政级别挂钩。在推进校长职级制之后,校长的职级认定和晋升则完全取决于校长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个人业绩、校长在学校的实践探索和办学成效,校长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决定者。
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内容设计
校长职级制不是一项单一制度,而是涵盖校长职级的评审标准与评审过程、校长职级制的后续综合管理跟进与价值实现等的系列制度。所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内容设计应该综合和协调各个层面的实际情况。
1. 校长职级评审标准系统科学
校长职级评审标准是校长职级制的基础内容,必须系统科学,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涵盖校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校长有三个职业角色,分别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每一种职业角色都有与之对应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责。校长职业角色的多面性和相应工作任务、管理职责的综合性,决定了校长职级评审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二,统筹校长个体因素和学校整体因素。校长个体因素包括校长的专业素养、工作投入、工作业绩和获得荣誉等,学校整体因素包括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办学难度和办学业绩等。
其三,兼顾学校办学实践的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过程指标指向校长领导学校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指标指向学校在校长领导下取得了哪些成效;结果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成效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学校办学的最终成效,相对值是学校办学成效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值成效。
其四,符合校长专业成长规律。校长职级评审标准必须依据校长专业发展规律确定逻辑框架和设计具体指标。
2. 校长职级评审过程公正公平
校长职级评审过程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内容,评审过程必须公正公平,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整体考虑评审的统一标准和具体情况。评审既要遵从校长职级评审的统一标准,又要适当考虑学校办学的现实条件与办学难度等,适当向农村学校校长、基础薄弱学校校长倾斜。
其二,不同评审主体有机结合。评审中要把校长自评、校长所在学校教师评价意见、行政部门推荐意见和评审专家小组的意见有机整合起来。
其三,评审过程严格规范。即要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既定流程,规范推进各项评审工作。
其四,评审标准的解释和认定保持一致。在评审过程中,要专门指派精准把握评审标准的权威人员,统一解释各项评审标准的具体含义,并明确其实际认定的范围和尺度。
3. 后续综合管理跟进切实有力
校長职级制是一揽子的校长管理制度,不仅涉及校长职级的评审标准、评审过程,而且与校长队伍的整体管理和政策保障密切相关。职级制校长的后续综合管理跟进是校长职级制的重要保障,必须切实有力。具体包括职级制校长的薪酬待遇和相关业务项目经费支持的实际落实,职级制校长聘期内的考核评价和聘期后的重新认定,校长职级制背景下的校长培养设计,校长职级制实践推进的研究设计等。
4. 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综合兼顾
价值实现是校长职级制的关键内容,在校长职级制的内容设计中必须提前充分加以考虑。校长职级制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具价值,即按照既定标准和工作流程顺利完成校长职级的评审和认定工作;二是终极价值,即充分实现校长职级制的各项功能定位,促进校长个体的专业发展,加强校长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教育家办学的实践落实。校长职级制的内容设计要力求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的综合兼顾。
三、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推进策略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践推进的行动主体有两个:一是校长自身,另一个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这两个行动主体都应该基于各自角色有所作为,共同助力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推进。
1. 校长要抓住学校办学与个人专业发展两条主线
校长自身的实践推进可以沿着两条主线进行,其一是系统谋划和锐意探索学校的办学品质提升,其二是科学制定和大力促进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就校长谋划自身专业发展而言,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视专业发展现状。校长要重新学习和分析校长职级评审的各项标准,整体反思自己参加校长职级评审的材料准备和实际表现,理性分析自己作为校长的综合素养,明确和发扬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找到和改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不足。二是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校长要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借鉴自己熟悉的高职级校长的实践经验,精准设计专业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专业发展举措,科学设计专业发展任务,积极开展专业发展探索。三是探索持续专业成长。即校长要根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深入学校办学实践的实际进程,有序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提升。
2. 区域要把握好整体实施的各个关键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实践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策设计,二是理论学习,三是经验借鉴,四是实践探索。
其一,政策设计的关键是相互衔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点。一是上下衔接,既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设计与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相互衔接,也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设计与区域内的相关上位政策和下位政策相互衔接。二是前后衔接,既包括当前的政策设计与以前的相关政策相互衔接,也包括未来要出台的政策设计与当前和以前的相关政策的相互衔接。三是左右衔接,既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设计与区域内其他部门的相关政策相互衔接,也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职级制的政策设计与区域内其他方面的教育政策相互衔接。
其二,理论学习的关键是系统深入。伴随着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探索,校长职级制也成为理论研究的关注点,涌现出了很多关于校长职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区域内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的重要价值,系统梳理和深入学习相关理论成果,通过理论学习澄清和深化关于校长职级制的理性认识,以理性的光芒照亮实践探索的前行之路。
其三,经验借鉴的关键是全面充分。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上海、山东、北京、广东、吉林、甘肃、安徽、江苏、浙江、陕西等十多个省(市)开展了校长职级制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了很多在区域内探索校长职级制的有效推进模式和鲜活实践经验。认真学习这些推进模式和实践经验,细致分析不同地区推进模式和实践经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就能捕捉校长职级制推进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色,为本地区的实践推进提供重要借鉴,避免自己实践探索过程中的诸多弯路和误区。
其四,实践探索的关键是自主创新。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发展的差异很大,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非常突出。在区域内推进校长职级制,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国家层面整体的政策方向和基本要点,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实践探索的鲜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诉求,积极开展校长职级制实践探索的自主创新,为有效推进区域内校长职级制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的后续实践探索贡献新的鲜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