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3-25吴涤
吴涤
【摘要】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经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子宫肌瘤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肌瘤均成功清除。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5)。术后随访1年, 研究组复发率为7.14%, 对照组复发率为7.3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P=0.976>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在保障其临床疗效的同时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但对于部分肿瘤直径较大, 或较小患者可考虑应用传统开腹手术, 临床应用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类型差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手术;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31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 是常见及多发的妇科疾病, 40~50岁妇女是高发人群[1]。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部分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有压迫症状或肿物触及。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对于药物治疗失败或瘤体体积较大患者常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常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但具体术式选择尚无明确标准[2]。基于此,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子宫肌瘤经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 具体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54岁, 平均年龄(35.27±6.25)岁;肌瘤直径2.41~9.82 cm, 平均肌瘤直径(4.21±1.87)cm;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28例、多发肌瘤7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4.69±6.77)岁;肌瘤直径2.02~9.15 cm, 平均肌瘤直径(4.68±1.49)cm;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27例、多发肌瘤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并经影像学和细胞学检验确诊;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自愿签署同意授权书。排除标准:①子宫颈恶性病变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 3 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常规全身麻醉后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 切口分别位于脐孔上缘10 mm、下腹约与麦氏点水平右5 mm及左10 mm, 腹腔镜于脐孔上缘孔进入, 另两孔分别置入套管及相应器械, 肌壁间肌瘤需于假包膜层给予20 U缩宫素+20 ml生理盐水注射(目的在于减少切除时出血), 于突出部位给予横切口, 将其包膜利用电钩切开直达肌瘤组织后钳夹(大抓钳), 宽蒂浆膜下肌瘤于蒂部注射药物, 之后将瘤蒂切割并电凝或缝合止血, 肌瘤剔除成功后常规缝合(连续或间断)将瘤腔关闭, 小肌瘤直接由套管内取出, 大肌瘤需先粉碎后取出, 利用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定期对切口敷料进行更换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处理, 开腹后进入腹腔并于肌瘤突出处将肌层切开, 将肌瘤剔除后常规缝合关腹, 术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肌瘤均成功清除。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 其中出血1例, 皮下气肿1例, 腹部不适1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 其中出血4例, 发热3例, 感染3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1年, 研究组失访患者3例, 随访成功患者42例, 复发3例, 复发率7.14%;对照组失访患者4例, 随访成功患者41例, 复发3例, 复发率7.32%;兩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P=0.976>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育龄妇女常见疾病, 近年来, 由于环境、饮食、压力等因素相互作用, 子宫肌瘤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3]。正常情况下肌瘤呈白色, 有包膜, 可与周围组织明显区分, 部分病灶在女性绝经后可自行消失。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生原因[4], 但普遍认为和患者孕激素、雌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也有相关研究发现[5], 其与遗传因素具有相关性。随着患者年龄增长, 肌瘤直径可逐渐变大, 但其癌变率只有0.4%~0.8%[6]。病灶位置、大小、数量差异可带来不同临床表现, 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表现为经量增加和经期延长, 瘤体直径较大会诱发下腹坠胀、分泌物增多。也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 体检过程中偶然发现。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式。
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以往临床首选子宫肌瘤治疗效果[7], 此法虽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但将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不利于子宫肌瘤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此外开腹手术对机体状态要求较高, 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身体机能较差, 并不适合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微
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8]。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 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痛苦小等特点, 利于患者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 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研究表明, 仅需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造成较小创伤即可获得显著疗效,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对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有研究显示[9], 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优势明显, 但受肿瘤大小、位置、类型差异等限制, 传统开腹手术仍有临床应用必要性。①病灶直径>6 cm患者, 因腹腔镜操作出血较多, 且缝合难度大, 可考虑应用传统开腹手术;②病灶直径<1 cm患者, 因腹腔镜无法触摸子宫, 所以对于微小肿瘤清除效果并不理想;③严重盆腔粘连, 子宫黏膜较深患者应慎重选择。
本文研究中, 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 结果可知, 对照组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2.22%;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肌瘤均成功清除。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与赵叶芳等[10]相关研究资料具有一致性。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能够有效保留患者子宫, 满足患者生育要求, 但由于单纯电凝止血效果并不理想, 导致术中止血困难, 因此术后需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来减少出血。
综上所述,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在保障其临床疗效的同时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有利于大多数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值得今后推广, 但对于部分肿瘤直径过大或过小、严重盆腔粘连、子宫黏膜较深患者可考虑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舒滟.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5(4):1805-1807.
[2] 崔楠, 张景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IFN-γ、Ang Ⅱ水平变化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24):4130-4133.
[3] 华菡萏, 施如霞.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1):73-74.
[4] 郑霞, 朱烨.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实用癌症杂志, 2018, 33(1):140-142.
[5] 韩明, 宋振华, 董精通.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29):102-103.
[6] 黄彦珍, 李安生. 对比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6):239-241.
[7] 孙雪松. 子宫肌瘤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4):373-374.
[8] 陈远丽, 冯艳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8, 34(5):373-374.
[9] 赵霞. 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9):2989-2992.
[10] 赵叶芳, 王炳杰.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內分泌状态及性功能对比.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8, 34(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