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探析
2020-03-25文瑾瑛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成长成才
作者简介:文瑾瑛,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10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着力解决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的基础。昂首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补足精神之“钙”,始终秉承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前进路上的正确指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正能量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中国梦是大学生应该把握的机缘与际遇。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为大学生青春梦的抵达铺上平坦大道。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要以中国梦为统领,在坚定核心元素中凸显使命与担当。国家稳步向前发展,需要大学生牢牢坚守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阵地,在蕴含深意的中国梦指引下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青春梦也能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助力。青年是中国梦的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使中国梦在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不断接力中实现,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确保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始终同心同向,让人生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追逐中奋力奔跑,为中国梦汇集青春力量。
(二)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凝聚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粘合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社会理想依靠无数个人奋斗的合力推动实现,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根植于时代与历史之中,有着广泛的包容性,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只有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的理想抱负。立足现实,迫切需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以个人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擦亮新时代青年向上的底色,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激情奋斗,推进时代潮流向前迈进。
(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用心呵护和精心栽培。首先,理想信念昭示着个人发展轨迹,是指引人生前行路上的灯塔。“当前的青年既具有符合青年成长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感染下形成的特殊性”[2]。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人生起步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就要有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定向器,来引导他们沿着正确道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其次,理想信念是激励大学生投身实践的强大精神补给。大学生在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以理想信念作支撑就不会失去动力。现在是民族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谋求自我发展最好的时代。大学生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实践,让理想信念之花结出成长成才之果。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现实困境
第一,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认同,理想信念不笃定。部分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常识的认知和合理的认同,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一是缺乏对传统文化地位与作用的合理认同,认为它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但事实上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正焕发着新的活力,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也出现了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比如部分学生为了标新立异,盲目崇拜他国的流行文化,认可国外向我们灌输的价值观,反而对国内“国学热”等现象不屑一顾。二是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能力不够,对于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无法正确鉴别。中华传统文化是“扬”与“弃”的统一体,但他们往往以个人扭曲的价值观出发,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的用“封建礼教”囊括全部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统统抛于脑后。
第二,网络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碎片,部分新兴媒体的良性引导不到位。部分大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不足,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碎片不能做到完全理性的选择吸收,媒体应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理想信念的培育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但着眼现实,部分媒体为了所谓的“流量”和“抓人眼球”的效果,而忽视了传播内容的高质量,对社会舆论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自媒体“暴走漫画”以戏谑的语气对烈士进行侮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再如号称有温度的另一自媒体“二更食堂”针对“空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发表低俗推文,就着人血馒头肆意炒作,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和媒体责任。由此可见,部分新兴媒体并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导致不良社会舆论大肆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强烈冲击,使之理想信念上发生动摇,影响整体培育进程。
第三,市场经济环境下少数家庭养成教育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共情能力不足。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生共情能力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优良的家教传统,善于共情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更能够对国家大事感同身受。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父母会不经意的淡化责任意识,更多的认为物质上的补足能代替成长的陪伴,造成养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一方面,部分家長认为孩子已经成人,在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催熟下自然会具有与人共情的能力,平时在沟通交流中侧重于说教的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合理诉求和健全人格的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大部分家长自身就无意识的深陷于缺乏共情教育的环境,以传统教育的方法来看待教育养成的问题。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夯实功底,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功底,陈望道在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作吃粽子时蘸的红糖却浑然不觉,这份专注展示了信仰的力度。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一是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理的智慧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常学常新,大学生要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虽然其经典著作卷帙浩繁,但是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积累终会产生质的跨越。要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在逐字逐句的理解中找到解决方法,只有知识入脑入心的学习才是有成效的。二是要从实践中去领悟真理的魅力。“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马克思主义深邃的理论说服力,正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彰显的。大学生要牢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运用于现实生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深化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在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后,古人在不懈探索中点亮了智慧的火花。“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根汲取养分,魂滋养精神,道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的独特作用。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重视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做起。古人在精神与物质的取舍上认为“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用理想思维恪守道德底线;在国家与个人利益的权衡中坚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体现一心为公的家国情怀;在人伦方面以“百善孝为先”作为尊老爱幼的人生格言。这些传统美德既是蕴藏着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会恰当处世,丰富人生理想的宝贵财富。同样地,也不能忘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应该从自身提起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从字里行间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交相辉映。
(三)理性辨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理想信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大学生需要正确价值观作为引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习近平总书记以“扣子论”生动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把人生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6],大学生应牢记总书记嘱托,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学向勤中得,勤学就是要做到勤于求知,有囊萤映雪的刻苦才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人无德不立,修德就是要立足平实,从做好小德开始,以个人的德来推动社会的德和国家的德;行成于思毁于随,明辨就是要善于抉择,理性辨别是非,自觉成为良好风尚的引导者;行者知之成,笃实就是要在实处迈稳步伐,将学到的知识落到实际,以行动促真知。正是由于大学生对提高思想境界的渴求,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路明灯,最终将理想信念落实到行动上来。
(四)亲情滋养,以家庭呵护理想信念之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家庭教育在理想信念培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逐渐成型的缓慢过程,需要有“春风化雨”式的教育熏陶,用潜移默化的教导来沁润心灵。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给孩子做最好的示范。血缘是维系父母和孩子的天然纽带,家长的喜怒哀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父母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注意自己一言一行是否妥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真正成为子女心中的榜样。其次,父母要良性引导,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是了解和洞悉社会现实的“热身”,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场”。因此,父母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孩子提高积极政治素养,在学习中厚植爱国情怀,为国家培养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2]冯刚,朱宏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8(11):79-8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0,4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6]刘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50-153.
[7]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