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规范化管理分析

2020-03-25王培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库房规范化管理单位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愈加凸显,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文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唯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提升库藏文物管理质量和保护效率,给后辈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文物长久保存下去。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化规范化管理要点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考古发掘;单位;规范化管理;库房;分析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国有文物保管部门,通常情况下分为国有博物馆和考古发掘单位以及基层文物管理部门。由于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迥异,不同部门文物管理方式也就不同,尤其是考古发掘单位,它主要是根据文物出土地和出土单位来实施存放任务的,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不同质地文物同时被存放在同样的保存环境之中。业务人员专业性研究工作开展阶段内,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查看文物,但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滋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要有效规避上述情境且降低和文物实体的接触频率,不断提升文物保管质量,作为考古发掘单位,就必须对库藏文物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升文物保管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文物保管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有关库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这是文物发掘单位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库藏文物保管,不单单是维系文物标本安全和方便提取借还等,当文物出土伊始,人为威胁和自然损害就已经存在,保障文物安全是一项“细致活”,不能让文物被偷、丢失、浸水、火烧、虫咬等,还有就是不能让一些古物生锈、掉色、脆化等。

文物自然是考库发掘单位库房保管的重点对象,核心目标便是保管好历史文物,从而起到警示后人、教育后人的目的,由此可见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性。文物是历史发展的有力印证,我们从中可以窥探到历史的沧桑变化和当时的年代特点;文物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的衍生品,它浓缩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智慧,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都是十分巨大的。

考古发掘单位为国家文物科研工作和文物收藏工作等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考古发掘单位的发展进步,决定了文化保护的未来,事关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要对库藏文物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当前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弊端与问题分析

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发掘实物,从出土后到转移给文物管理机构,诸如少数特殊类文物会被放置在博物馆内,很多文物都是保存在库房之中,始终是一种静止保管样态。尤其是因为发掘资料急需有效存档,加之整理条件限制和时间不充裕等,很多出土文物一直都是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期间,成果转化效果不佳,也不能从科研资料中掌握文物信息,由此便给研究人员后续研究造成了阻碍。对于一些发掘部门来说,因为受到库房规模要素和管理人员要素及管理方法要素等的影响,文物库房管理的局限性犹存,管理模式难以和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

首先是库房设备老旧。国内很多考古发掘单位进行库藏文物保管时的设备以开放式为主,主要囊括了货物架和文件柜以及普通箱子等,不同单位使用的材料迥异,保存设备种类可谓多种多样,有的时候还会用各种纸盒子拼凑成箱。基于上述所言,统一化管理甚是吃力,还有就是常用金属材料和木质材料,金属材质的设备,因为厚度和工艺等差异,时间久了就会生锈和变形,木质设备保存时所释放出的气体会让文物氧化且出现病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物损伤可能性。有的单位甚至根本就没有保存设备,直接将文物安置在地面上,文物损坏程度就会进一步加深。

其次是库房管理机制有待优化。考库发掘单位文物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当前文物库房管理模式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来执行的,博物馆一方由于其工作内容、条件等因素存在,均能夠按照法律条文来履行文物保管职责。考古发掘单位库房文物管理实际上分为临时管理和库房管理两种模式。从现状来分析,很多考古发掘单位在文物管理机制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的,最为常见的就是临时库房没有设置临时管理条例,也未特设专职人员来对文物进行有效保管,造成文物保存混乱不堪的局面形成,且风险系数高;或是部分单位机关虽说创设了一定的文物库藏管理规章制度,但实践操作中因为很多因素,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条例和要求行事,这样就会在后期文物交接环节中出现责任模糊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伤。

三、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规范化管理方案分析

(一)库藏文物管理制度全面优化

建立健全库藏文物管理制度十分重要,我们要高效、优质地保障文物安全,因此,库房文物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首当其冲,要做到对库藏文物管理流程进行调整与完善,让工作人员可以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基础性制度制定环节,需要按照考古工作进展来制定出契合于本单位的文物保管制度,典型的就是发掘单位库藏文物排架均要根据出土部分来有序区分排列,将一线出土信息视为凭证,文物入库上架过程中要对第一线出土日期和清单等进行仔细、认真的核对,做到一一对照,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但是事与愿违,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无死角的保管,因为一线工地领队习惯各异,各发掘工地顺序排号各异,混合排号和分类排号都不科学,也不合理。

出土文物入库时极易出现文物序号重复的情况,文物器型和之前的记录不匹配,管理人员难以根据第一线文物出土信息有序入库,仅仅做到收到哪些文物就将哪些文物入库。由上可知,我们进行库房文物规范化管理时,要实现库房管理和临时管理齐头并进,执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文物信息完整性。

(二)分库房管理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存放都是根据文物入库时间和出土位置以及发掘单位等模式进行分类安置的,尚未根据文物类型进行精准归类汇总。加之条件限制和库房条件差,不能做到对文物进行统一存放,查找难度倍增,一般来说都是查找一类文物,由于不是同年度出土的,工作人员要进入多个库房中去找寻,这就给查询工作带徒增很多麻烦。

在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文物管理工作备受重视,保护投入经费也在连年加大。考古发掘单位是文物出土的一线机构,统一模式分库房管理是必须要做的。文物发掘品号务必要统一分配,根据顺序来进行排列,每个库房要再一次根据单独账号来予以设立,做到一库一号,各账号中要有此文物库房所有文物信息详情,囊括了文字资料内容和具体位置内容及出土日期内容等。以一库一管理为基本原则,要实现库房有物、物物有图、账目齐全。另外,每个账目都要具备索引,条例要清晰明了,最后可以根据检索来查看文物,创设出系统化、快捷化、统一化的文物库房网络化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提升文物入库管理水平,也可为后续考古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人才建设

考古发掘单位库房文物管理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保存就可以,要对库藏文物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化文物科学管理理论、方法方面研究力度是十分重要的,身为文物保管员,必须明确本体责任,掌握文物管理工作任务和相关细节要求。随着当前考古工作新资料的相继出土及考古研究工作的日渐深入,发掘单位库藏文物认知始终在持续更新。此时,文物管理人员一定要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扎实的知识根基及娴熟的保管技能,对各类文物价值要全面知晓,不仅如此,还要科学、有效地进行历史文物鉴别和历史文物划分。

库房管理人员要做到正确使用设备进行文物测試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文物分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唯有对藏品进行合理分析才能便其真伪、知其价值,让文物各得其所且名副其实,由此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文物利用质量。现在的考古发掘单位务必要重视文物保管员的建设,高校应创设专业人才学习体系,对馆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教育,让他们从简单的库房管理者变为专业文物研究者,如此方可提升考古发掘单位库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现状来分析,在进行文物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库藏文物管理制度全面优化,其次是做好分库房管理工作,最后是加强挖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人才建设,由点及面地形成规范化的库藏文物体系,以人才建设和制度建立健全来推动单位发展,使文物保护工作成效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佚名.全新理念下海昏侯墓的考古——论海昏侯墓葬主棺箱体包装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J].南方文物,2018,106(2):135-138.

[2]林梅村.唐武德二年罽宾国贡品考——兼论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原为大明宫琼林库皇家宝藏[J].考古与文物,2017(6):94-103.

[3]李涛.广东省博物馆书画类文物的日常修复与保护——以《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展品为例[J].客家文博,2017(3):32-38.

作者简介:王培娟(1983-),本科,馆员,研究方向:考古发掘。

猜你喜欢

库房规范化管理单位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