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
2020-03-25陈晓娟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课改中提出探究性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提升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开展探究性课程。相对于接受性课程来说,探究性课程主要注重的是主动研究,基于高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将“探究性”纳入到教学中,建构全新的语文课堂,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个性。开展探究性阅读主要从文章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新课改;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24-02
【本文著录格式】陈晓娟.激活个性见解,开展探究性阅读[J].课外语文,2020,19(07):124-125.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探究性阅读中作为导体,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虽然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体作用,但是由于思维能力还不成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理解作品,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启发学生,给学生在阅读中提供一些指引和帮助,教师自身在开展探究性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本身是具有一定威严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会有一种严肃的感觉,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比较紧张。要想顺利开展探究性阅读,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才有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只有双方建立在真诚和谐的基础上,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营造相宜的探究环境
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到阅读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主要的创设探究环境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语言渲染营造探究环境
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通过抒情、议论等方式,让学生对作品有阅读的冲动,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情上和作品达到一致,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例如学习《诗经》中的《氓》,这首诗是几千年传诵的经典篇章,我就会给学生在学习之前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段《还珠格格》的视频,紫薇和尔康在爱情中互相告白,互相依恋。向学生介绍“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描写男女情感的诗歌很多,大家从小就看过《还珠格格》,紫薇和尔康在表达爱恋时说出‘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诗词,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相似的诗词”。通过利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用视频营造气氛,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调动起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入手,大家的兴趣就会提升,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便利。
2.利用知识拓展营造探究环境
高中生是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突破课本,多讲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要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知识迁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学习《项羽本纪》时,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对项羽渡乌江人们具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后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来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例如李清照评价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学生就会理解,这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评價项羽,认为项羽是一位英雄。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从反面评价项羽。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人物。
3.利用设置问题营造探究环境
一个好的探究性课堂一定是有优秀的问题导入的,教师要深刻解析课本,设置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意义深刻的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内容中的内在联系入手,将学生挖掘知识的动力激活。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让学生乐于探究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祝福》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人。学生就会在文章中通过探究发现祥林嫂每一次遭遇悲剧都是发生在春天,学生在研读中就会发现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阅读文章,能够发现更多的细节。
二、学生方面
(一)整体感知,个性解读
语文的整体性和读者的感知决定了阅读的趋向,要让学生可以深层次理解文本,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让学生敢于表达个性见解,理解文章中的基本内容,然后深层次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在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倡彰显个性。在学习《拿来主义》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拿来主义”究竟是什么,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性格是不同的,在阅读中产生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想法,阅读中收获的体验也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文章。有的学生认为“拿来主义”就是抄袭,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有的同学认为“拿来主义”是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要给予鼓励,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点评,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敢于质疑,主动发问
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基于学生掌握了整体之后,对文本内部的细节详细研究,大胆质疑,发现新的理解。教师要首先在文章中寻找到耐人寻味的细节,对这些细节进行详细赏析,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将不懂的地方提出,大家一起讨论,有学生问文中“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中的“缘由”指的是什么,通过集体探究,大家发现“缘由”指的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残暴。学生通过提出质疑,利用集体的力量提升了语文课堂质量。
三、文本方面
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是一个多角度、多内容的结构,将教材中的课文整合可以发现主要包括实用文章和文学文章两类,文学作品需要深入理解,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对实用文章的感知就弱一些,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式。
(一)文学作品的探究性阅读
1.语言
文学本身就是基于文字的,文字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是文章的主要表达形式。在理解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在语境中才能更好理解,教师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例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说“神游”呢,为什么不用“梦游”?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这是苏轼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叹自身命运坎坷,身世浮沉,在自我嘲讽中表达志不得成的愤懑,“神游”更能体现苏轼的情绪激昂。学生可以通过在细节中品味,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含义。
2.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主体,在学习作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结构,在表达中要处理人物关系,需要在哪些地方重点描写,哪些地方一带而过,进行合理的结构设置。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结构,对结构安排有新的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结构的安排,这样自身写作时就会结构清晰。
3.情感
情感是学生读文章的升华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后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在情感的表达中和作者达到统一。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后开展一次交流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对文章情感的感悟。学生在表达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增进对文本的探究欲望。
(二)实用文章的探究性阅读
实用文章主要是反映客观事实,也反映事物背后的内涵,这一类文章说明性较强。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对比的方法,思考苏州建筑和中国其他传统建筑的联系和区别,苏州人的审美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联想苏州丝绸、苏州刺绣,由一篇文章引发对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实用文章中的写作方法的探究。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主要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方面入手,教师要将这三者科学结合,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能有不同角度的认知,进一步发现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完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