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从年画开始
2020-03-25朱七七
朱七七
年画,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
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这一“源头”确实历史悠久。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将就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平安无事。李世民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作“门神”。民间便纷纷效仿。
宋朝时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使得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后又逐渐形成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更为成熟,使得木版年画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年画在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大量的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清代年画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明暗透视的技法也在年画创作中得到应用,有的作品在画面上还直接印上“仿泰西笔意”等字样,年画也因此成为清代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
可以说,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信息。年画虽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第三,想象力在年画艺术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四,各地年画工艺都有固定的传承方式和工艺流程传统。
百“画”争艳的年画时代
年画的流行虽然年代已久,但正式提出“年画”一词,是在道光年间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从此,“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年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在民间达到了鼎盛阶段。而年画也进入了百“画”争艳的阶段。
年画按印制工艺可分为木版年画、水彩年画、扑灰年画、胶印年画。按着色层次分,可分为单色年画、黑白年画、彩色年画。木版年画在中国有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湖南滩头、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等地。传统木版年画的特点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线条规整;题材和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即神像类、寓意吉祥类、戏文故事类,乡土气息浓郁。
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表现劳动场面、生活场景;深绿、橄榄绿夺目,配色雅致;传统题材作品以绿、群青、淡黄、红、粉红表现;现代题材作品以深绿、橘黄、淡黄、群青、粉红色表现,具有工笔画、青绿山水效果;有的作品装裱成挂轴。典型作品有《刺绣姑娘》《一团和气》等。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 20 公里处。天津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 17 世纪中叶,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其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刷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它是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风趣等特色。黄绿色的运用亦是其亮点。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其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独特之处在于后期制作,即手工彩绘。它是将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的艺术。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亦可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典型作品有《莲年有余》《渔樵耕读》等。
楊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其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 300 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明代是木版年画发展成熟阶段,那时杨家埠就“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是:构图疏密有致;青莲色夺目,钴蓝、粉红、红、淡黄色交相辉映,少用绿色;线条细腻;题材多为大型戏剧场景、寓意吉祥图案;在制作婴戏图开脸时,只点染少许粉红色。典型作品有历史故事《三阳开泰》等。
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县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年画的祖版产于宋元时期,有范氏家谱中记载“范迎龙经画务”,范迎龙是明永乐时期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武强年画业已初具规模。
武强木版年画的特点是:画面生活情趣浓烈,有时用对联或圆形构图,很多画配有风趣、诙谐的诗词;湖蓝色夺目,粉、绿、红、淡黄交相辉映,有时亦用钴蓝、橘黄等色;题材有婴戏、花卉、丹凤朝阳、大型戏剧场面等,还有一种淡洁素雅、清秀爽目的山水墨画;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形神兼备,突出故事情节。典型作品有《狮子滚绣球》《老鼠嫁女》《六子争头》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 20 公里处。明末,朱仙镇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为四大商埠重镇。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其特点是:构图对称;群青色夺目,绿、红、淡黄以及墨色辉映,有时亦用土黄色;线条粗犷、简练;题材多为戏剧人物;人物开脸夸张,方脸型,上眼睑常饰以红色。典型作品有《刘海戏金蟾》、《施公案》人物故事等。
灘头木版年画
滩头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距县城 30 公里。滩头木版年画用色奔放,橘红色夺目,大色块的橘红、淡黄、玫瑰红与群青、钴蓝、翠绿、煤黑等同类色、近似色搭配,大小面积有机分局。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于力度,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眉毛、胡须、衣带的飘动时,运动感强,装饰味儿浓。
滩头年画印刷时的色彩顺序是:首先印黄色,再套印绿色、兰色、橘红色、玫瑰红色、煤黑,最后开脸绘制眼珠子、眉毛、胡须等 20 多道工序。
滩头年画的印版分线版和色版两种。线版也称墨版,老梨木材质,长久不开裂、不变形,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色版是画幅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每种色需要一块版,一般用枫木做原料。枫木色版久用易变形,套印时会使色块出现错位,使有的地方产生飞白,这无意中又产生另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线版要由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主刀,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还要修版,以保证印刷质量;学徒只能刻色版。
滩头年画的印刷用纸是由当地的手工抄纸作坊以嫩楠竹或结香树皮为原料抄制的“玉版纸”,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纸质厚、韧性强,色显奶黄色,保存时间长。印刷前需将纸蒸煮(增加纸的韧性和柔性),再在纸上刷胶粉。这种胶粉是一种色白而细的天然矿物质,当地人称“白胶泥”,经打碎、漂白加胶刷在蒸煮的玉版纸上,这样纸就特别受色,并能使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滩头年画的典型作品有十二生肖系列《马到成功》《马上报喜》《门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