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0-03-25许长宾李坤皇
许长宾,李坤皇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程。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健全高校思政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1]。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历来存在着引领不够、统筹不够、融合不够等问题,致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2];在党务管理方面,大都重视过程管理而忽视结果管理和评价管理。在信息生产巨量化、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化的时代特征下[3],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以及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导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价出现新问题:绩效考核与高校党建战略脱节,学生党员素质能力未能充分体现,缺乏完善的绩效奖惩机制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利用等,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带来新挑战。基于此,本文将学生评价的理念方法引入高校学生党建评价中并提出一种新型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辅以具体调查案例证实了该体系于实践层面中的可推广性和可检验性。
一、新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综合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客观评估与实现优化目标的技术工具,其应包含指标、评分标准与指标贡献度三项基本要素。
(一)指标维度与结构设计
本评价指标的选取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力争达到选取的指标覆盖面广、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目标。此外,考虑到学生评价视角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绩效考核存在重要的启示性作用,故将本体系分成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高校基层党建负责人绩效评价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等三个方面,并有的放矢地定义下级指标,具体见图1。
根据图1,本体系旨在客观评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情况,此为目标层;目标层之下的一级指标应反映评价维度,该体系从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高校基层党建负责人绩效评价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三个维度解构评价的目标理念;二级指标为评价内涵层次,侧重反映评价目标结构,继续将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细化为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建设、宣传示范和社会服务创新,将高校基层党建负责人绩效评价细化为“德”“能”“绩”“勤”和“廉”五个方面,同时关注受访者人口的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政治面貌特征;三级指标即具体考核指标,属于评价内涵层次的再分解,继续解构为39项具体指标,其中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16项、高校基层党建负责人绩效评价19项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4项。通过此种层次剖析过程将学生视角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同时亦能体现指标甄选的代表性与科学性。
(二)指标量化标准
该体系中涉及指标全部进行等权属性化定义,具体见表1。
图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维度与结构
表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三)指标贡献度评估
通过前述各项二级指标的赋值与等权属性加总,已可得到具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绩效评分以及其于高校群中的绩效排名位置。本体系特点在于各项指标均为属性而非连续、等权而非不等全权,故继续开展指标贡献度评估具备操作上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结果亦可为完善与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本体系所涉及的指标贡献度评估方法是以计量中的Logistic回归为基础,该模型是研究二分类或多分类形式的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本质上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基于该体系所应用的具体条件,于此主要采取两分类未分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该回归模型的表述、检验和估计等原理具体如下:
被解释变量y取值范围为0和1,记事件发生为y=1,否则为0;设解释变量x=(x1,…,xk)T,n组观测数据记为(xi1,…,xik,yi),其中i=1,2,…,n。记Xi=(1,xi1,…,xik)T,xi0=1,则yi与xi1,…,xik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n(1+eβ0+β1xi1+…+βkxik)]
构造信息矩阵Igh(β)=-∂2LL(β)/∂g∂h,其中h=0,1,…,k,即LL(β)二阶导矩阵的负矩阵,其中:
由上式可知Igh(β)=Ihg(β),故I(β)是一个对称矩阵。
在实际的指标贡献度评估中,可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学生评价y为一个二值属性变量,若一个学生在李克特五分量表中对高校党建工作和党建负责人工作的评价超过加权平均分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刻画党建工作绩效学生评价的一个线性概率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P表示学生对高校党建工作绩效的评价结果,只取0和1两个离散值;xi表示该体系内的一系列二级指标;β0表示当自变量全为0时,高党建工作绩效和低党建工作绩效之比的自然对数值;β1,…,βm表示偏回归系数,其含义即为诸因素xi对于P的贡献程度。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开展实证分析,通过福建省高校调查搜集样本以验证本体系于实践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对具体案例的考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此种探讨寻找提高绩效水平的路径。
(一)数据来源、样本及描述性统计
样本数据收集采取两阶段集体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第一阶段,从福建省10所本一批次高校中抽选7所高校,其中厦门大学100份、福州大学100份、华侨大学100份、福建医科大学80份、福建师范大学80份、福建农林大学70份和集美大学70份;第二阶段在被调查的大学二级学院中抽取32个学院并发放6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23份,回收率达到70.5%。表2为有效问卷对象的样本分布基本描述,其中本科生数量居多,男女生比例合理,且年龄大都分布在20~27岁之间,故此调查样本在人口统计特征分布上是合理的。表3为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其中大学生党员的观测样本100份,非大学生党员的观测样本323份。
表2 有效问卷对象的样本分布情况
表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二)指标贡献度与考核精度评估
运用SPSS和STATA统计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Logistic模型估计,表4报告了各评价指标对高校党建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情况。
根据表4的报告结果可知,在以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宣传示范、社会服务创新、党建工作负责人评价(德、能、绩、勤、廉)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变量(年龄、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年级)等14个评价指标对高、低党组织工作绩效组别预测的回归模型中,其整体模型显著性检验值为298.667,对应的P值为0.000并小于0.05,意味着结果具备较好的显著性水平;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9.712,对应的P值为0.286且大于0.05,该检验结果表示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宣传示范、社会服务创新、党建工作负责人评价(德、能、勤、绩、廉)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变量(年龄、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年级)14个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非常理想。就关联性强度系数而言,Cox-Snell关联强度值为0.506,Nagelkerke关联强度值为0.884,说明评价指标与绩效评估结果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
表4 指标贡献度评估结果
注:*P<0.05;**P<0.01;***P<0.001;n.s.p>0.05。
从表4中各评价指标的显著性指标来看,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党建工作负责人能和勤、政治面貌等6个自变量的Wald指标值分别为7.340、7.754、9.165、3.603、14.389、7.334,均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党建工作负责人能和勤、政治面貌与高、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绩效组别间显著关联,这六个评价指标可以有效预测高校党建工作的绩效和水平,因而筛选前述变量纳入模型中,修正后的具体预测模型如下:
4.413x3+1.454x7+7.313x9+2.498x13
将359位评价为高党建工作绩效的观测值代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计方程:
根据估计方程,其截距-93.792意味着某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均无正常开展,且其党建工作负责人也无能无勤的条件下,预计被学生评为高党建工作绩效的概率,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组织建设因素对提高党建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其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且呈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估计的指标贡献3.867表示保持估计方程式中的其他因素都不变,多增加一个单位的组织建设程度将使得整个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绩效提升的概率增加3.867;制度建设对党建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其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且呈现显著性的负相关,估计的指标贡献-3.466意味着保持估计方程式中的其他因素都不变情况下,多增加一个单位的制度设计将使得整个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绩效将受到影响,绩效提升的概率为-3.466,此结果说明党建工作的开展不能过多地停留在制度层面,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并提出更多党员培养的实际行动和方案;党员发展教育因素对提高党建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其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且呈现显著性的正相关,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每对党员发展教育质量增加一个当量,党组织的工作绩效提高的概率就增加4.413;党建工作负责人的“能”和“勤”都对提高党建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且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在估计方程式中的其他因素都不变情况下,党建工作负责人的“能”和“勤”多增加当量,整个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绩效提高的概率将分别增加1.454和7.313。人口学特征变量中,政治面貌对党建工作绩效的评价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党员都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判断力,故对党组织的工作能给予更加肯定评价。
从表5所报告的预测分类正确率交叉表来看,原高党建工作绩效有359个观测值,经由回归模型的预测分类,有356个观察值亦被归类为高党建工作绩效(分类正确),有3位观察值被归类为低党建工作绩效(分类错误);原低党建工作绩效组有64个观测值,经由回归模型的预测分类,有58个观察值被归类为低党建工作绩效组(分类正确),而有6位观察值被归类为高党建工作绩效组(分类错误)。整体预测分类的正确百分比为97.9%,故根据学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发展教育、宣传示范、社会服务创新、党建工作负责人评价(德、能、勤、绩、廉)和受访者人口学特征变量(年龄、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年级)14个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该体系对于学生的党建工作绩效评价分类的精度极高。
表5 预测分类正确率交叉表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应更加明确党建工作的重心,提升党建工作绩效,主要聚焦两个方面:
(一)学生党建工作方面
本案例中显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对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故高校党建工作应该以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为着眼点,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加强高校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为前提,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支部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核心,不断完善发展党内民主选举。党支部是高校教育管理党员的最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因此,高校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战斗力、覆盖面广的基层党组织体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广受欢迎的组织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以往党建工作可能为了应付评估,在制度建设、宣传示范和创新方面进行了许多努力,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量以内有一定意义。但本研究显示,制度建设对党建工作绩效具有负向显著影响,而宣传示范和创新方面对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绩影响不大,说明党建工作的开展,不能过多停留在制度层面,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出更多党员培养的实际行动和方案。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创建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新颖有趣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党组织生活和接受党性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
(二)党建工作负责人自身建设方面
首先应着重加强党建工作负责人“能”和“勤”两个方面的修炼,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本领。可以通过党务工作者沙龙、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党建工作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党建工作负责人要深入基层,坚持群众路线,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再次,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党建工作负责人要加强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力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防止“屁股指挥脑袋”现象发生,做出可操作性和切合实际的正确决策;最后,要进一步充实和整合党建工作力量,不断夯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机制,培养出勤勉敬业,密切走访和联系群众、切实提高工作实绩的党建工作负责人,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