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的自由体与古诗体翻译研究对比
——以A Psalm of Life译本为例
2020-03-25魏徳蛟何微微
魏徳蛟, 何微微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翻译界近年来一直以贴近原文的自由体诗歌翻译为主,他们认为,英语诗歌翻译应该以意义为主,其他的诸如字数、行数、韵律和平仄都不是那么重要,如廖乃帜(2008:35)认为:“译诗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而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的确,诗歌翻译确实应该忠实于原诗的意义,但是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其字数、韵律和平仄也是构成诗歌韵律美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过去没有办法两全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考虑先保存内容,也就是原诗的意义。但是,英语诗歌翻译发展到今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自由体的翻译就是英语诗歌的翻译终点吗?难道古体翻译就真的不可行吗?难道我们不可以用古体(也就是传统的七言或五言)来翻译英语诗歌,不能将我们自己的诗歌形式与英文诗歌完美的结合?事实是否真的这样,就让我们以美国诗人朗费罗的A Psalm of Life 汉译本为例,将这首诗做个尝试,以验证古体翻译是否真的无法做到。
二、A Psalm of Life 写作背景
A Psalm of Life 即《人生礼赞》,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创作于1838年,匿名发表于1839年的一首诗。诗人以乐观的心态讴歌了人生,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励志诗。该诗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节奏感强,读来铿锵有力,催人奋进。诗人以满腔的热情地号召人们要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对待人生,层层递进,将一个奋斗的人生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读来内心充满力量,感染力极强。诗人从人生并不是一个梦幻开始,分析了事物的表里不一致,我们不应该被动迎接人生,被人生被动地拖向死亡的终点,而应该立足当下、不沉迷于虚幻的未来、也不留恋已逝的过去,而要行动起来,在人生的战场上,做战斗的英雄,而不是逆来顺受的牲畜,而应该头慕上帝、心怀良心,带着高尚使命,把奋斗的足迹留在时间的沙滩上,以鼓励后来者能够沿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行。
三、A Psalm of Li fe 的翻译
A Psalm of Life 这首诗在国内有不少译本,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有自由体翻译,也有古体翻译;由于古体意译成分太大,目前在我们国内,对于《人生礼赞》这首诗的翻译认可程度最高的是自由体的翻译。其中,“三黄”即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谢彩云,2017:160)三位译者对这首诗的翻译较早,但三位译者的译文多少还是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具体如何不到位,廖乃帜(2008:35-37)在《人生礼赞》的两种译文对比赏析一文当中有过一些分析;当然还有李明(2010:353-362)等一些后来的译者也翻译过这首诗,也做过相应分析。自由体翻译个人认为最贴近原文的翻译还是2015年发表在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上的查良铮译本,本篇文章就以查良铮译本为自由体的代表,2016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名诗选译》上的魏德蛟,孟凡君译本,则可作为古体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到底古体是否是真的行不通。
四、译本对比分析
本文将来自《作文新天地》(初中版)的查良铮译本作为译本一和来自《英美名诗选译》的译本作为译本二进行分析对比,采用逐节分析的方法,对全诗一一进行分析,以便尽可能找出两个不同体译本的特点、长处和不足。
(一)标题和注
标题和注详见下表:
表1 标题和注
从表1 可以看出,两个译本的标题都一样,这里就不再分析,但原文里的这句注,两个译本就不一样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分析。译本一翻译为“——年轻的心对歌者的宣告”,译本二翻译为“年轻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对照原文“ —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Said to the Psalmist”,我们发现,译本一将“said”翻译成“宣告”,译本二翻译为“对……说的话”译本二可能要自然一点,可是译本二将破折号去掉了,与原文解释说明的意图不一样了,这里还是应该与原文保持一致,保留破折号。
(二)第一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表所示:
表2 第一小节
表2 中的第一句是说“不要用哀伤的语调对我说,人生仅仅是一个梦幻。”这里的“in mournful numbers”指的是哀伤曲调或者哀伤的音符,因为我们的乐谱多半都是以数字来编码的,译本一和译本二都译出了意思,不过译本一是间接引用,而译本二则是使用了引号,变成直接引用,从意境来看,译本二更符合原作者的意图,“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是话的内容,只是原文没有引号,说明原作者并不想把这句话作为引用来使用,所以,此处可以不用引用来处理。再者,译本二没有把“numbers”这个词翻译出来,直接用“忧伤”来翻译“in mournful numbers”,去掉后我们不知道是语调呢,还是口气或口吻,相当于去掉原文的比喻,是有些不够妥当。不过,我们应该整体来看,先看看下面如何翻译。后一句译本一翻为:“说生活不过是一场梦。”这里翻译为“人生”更意味深长,译本二翻译为:“人生仅是一梦幻!”这个词的翻译就相对好一些。
第二句中译本一翻译为:“因为灵魂倦了,就等于死,而事情并不是表面那样。”译本二翻译为:“昏睡灵魂死无异,事物表里不一致。”从原文可以看出,这里是说“睡着的灵魂跟死没什么差别,事物并不像看到那个样子”译本二虽然去掉原文的“for”,把外显的意义变成了内隐,译本一把“slumbers”翻译成了“倦了”跟原文睡着了还是有区别的,整体来看,译本一只是在陈述原文,而译本二不仅押了韵,而且翻译出了原文的语调和气势。
不过译本二也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调整为:“莫用忧伤对我讲:人生不过梦一场!昏睡灵魂死一般,事物并非看到样。”这样四句都押上了韵,而且最后一句与原文形式上也保持了一致。
(三)第二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3 第二小节
我们先将上表的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具体意义是:“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认真的,坟墓并不是它的终点,‘你是尘土,必将回到尘土中。’这里说的不是灵魂。”译本一将“Life is real—Life is earnest—”翻译为“生是真实的,认真地活!”存在歧义,这里的“Life”是指人生呢,还是指出生,如果指的是出生,就与原文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译本二翻译为“人生真切又实在!”,其中的“实在”与“earnest”有点差别,可以改为“务实”,我们经常会说“认真务实”这样尽可能接近“earnest”这个词了。译本一将“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翻译为“对于灵魂,不能这么说:”调整了语序,虽然两句连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能直接使用原文语序的,我们尽量不调整,以免造成更多的意译,译文二采用补充式来完成翻译,翻译得当。因为意译越多,意义不准确的可能就越大,因而尽可能采用直译来处理。
(四)第三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4 第三小节
此小节原文的意思是:“不是享乐也不是痛苦,是我们既定的终点或路径,而是行动起来,每个明天发现比今天有进步。”译本一表达顺序前后进行了调整,这样的调整,更符合我们汉语的表达思路,可以这样修改:“我们既定的终点或路径,不是享乐也不是痛苦,”这样可能会好些。译本二“不是……而是……”的表达,与原文意义有出入,应该如译本一那样调整一下表达顺序,翻译为:“我们宿命或路径,不是欢乐非痛苦,”;“比今天走得更远。”与“比起今天有进步。”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有进步必然是比今天走得更远。作者写这篇文章不是要论述走路的问题,而是论述我们的事业要每天有所推进,译本二更好地抓住作者思想的灵魂,对于文章的把握可能要更到位一些。
(五)第四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5 第四小节
表5 中原文的意思是:“艺术长久,而时光流逝;我们的心尽管坚强而勇敢,它仍旧像是沉闷的鼙鼓,打着节拍向着坟墓送葬。”译本一的“艺术无限,而时光飞速;”这里的时光飞速,显然没有译本二的“艺长久,时飞逝;”贴切。但译本二中的“鼙鼓”与原文的“muffled drums”不一致,鼙鼓指的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并不是发出闷声的鼓;再者,“beating”有打着拍子的意思,译本二没有体现,因此,译本二应该闷鼓和伴拍翻译进去,具体为:“也如闷鼓被敲击,伴拍送葬向坟地。”不过,译本二不仅整齐,而且有韵脚,读来有气势,更像一首诗。
(六)第五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6 第五小节
此小节原文的意义是:“在这广阔的世界疆场上,在这人生的露营地,不要像喑哑的、供驱使的牛一样!要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译本一中把“In the bivouac of Life,”翻译成了“在“生活”的露天营盘中”,应该是人生的宿营地,将“Life”翻译成“生活”,我们全文说的是人生礼赞,不是生活礼赞,因此,翻译成“人生”可能更好一些。其次,“dumb”是“哑的,无说话能力的”不是“愚蠢的”意思,这个地方译本二翻得要好一些;其他部分两个译本都译出了原文意思,只是措辞不一样,不过译文的整体效果,不是一两句就能决定的,要结合全篇,整体来看、来读才能感受到原文的风格和气势。
(七)第六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7 第六小节
表7 中原文的意思是:“别相信未来,无论它多么美好,让往逝埋葬它的死。行动行动,活在现当下,怀着良心,上帝在头上!”对于前半句,译本二的“莫信将来有乐时!”未能翻译出原文的“howe'er pleasant!” 可以调整为“莫信将来多快意!”可能要好一些。后一句,译本一翻译为:“行动吧,就趁活着的今朝,凭你的心,和头上的天!”原文有两个“act”,译文只有一个“行动”,原文有个破折号,表示动作的延续,我们至少应该像译本二一样用两个行动来翻译原文,使用叠词来表达这一延续的动作。而且,用“趁活着的今朝”翻译原文“the living Present!”也不准确。“Heart within,”应该是“怀着心”而不是“凭你的心”,“God o'er head!”这里的“God”是“上帝”不是“天”,因为西方人信仰上帝,这里指的是“上帝在头上。”译本二用“头慕上帝怀良心!”调整了一下语序,不仅把西方人仰慕上帝的形象表现出来,而且把上帝高高在上的位置也表现出来了;所以,此处译本二翻译得好。
(八)第七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8 第七小节
这个小节原文的意思是:“伟人的人生都在提示我们,我们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高尚,当我们离去会在我们的身后,时间的沙滩上留下脚印。”译本一第一个小分句翻译为“伟人的事迹令人冥想,”“令人冥想”不够恰当,后一句将“make our lives sublime,”翻译成“使一生壮丽”也不够恰当,应该是“使我们的生命变得高尚”,译本二翻译成“伟人生平昭示咱:我们能使命高尚,”就翻译得比较准确了。后一句译本一译为:“在时间的流沙上,在离去时,留下来足迹”足迹靠什么来承载,应该是脚印,而译本二直接抓住这一特点,不仅与原文句式相当,而且意思全在,翻译为:“离去但在咱后面,留得脚印时沙滩;”更重要的是,这四句都押了“an”韵,更具诗歌特色。
(九)第八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9 第八小节
此小节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脚印,也许另外一个人,驶入生命的迷航道,一个绝望遇难的兄弟,看到这些脚印,再次重拾信心。”译本一把“brother,”翻成“一个人”,把“o'er life's solemn main,”翻成“在生活的海上浮沉”明显不到位,这里应该是“生命的迷航区域”,再者,译本一不仅重新打破了原文的语序,把后面的重拾信心拿到前面,而且看起来更像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没有了原文诗的感觉。而译本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只是没有把“forlorn and shipwreck’d”翻译到位,可以调整为:“遇难绝望一兄长”这样与其他三句匹配,不仅意思到位,也保留原诗的韵味和节奏。可见,我们翻译时,不仅要紧扣原诗的意义,而且要吃透原诗意义的主旨,而且要先敲开原文意义的外壳,然后再给译文意义添加一个恰当的译语外壳,使之符合译语诗歌的语言外壳。
(十)第九小节
原文及两个译本如下:
表10 第九小节
最后一个小节原文的意思是说:“然我们因此行动起来,一心面对任何命运的安排,继续努力,继续追求,学会劳作,学会等待。”对照原文,我们发现,译本一把“With a heart”翻译成了“不要灰心”,把“be up and doing,”译为“积极起来!”,明显意译成分过高,不太切合原文,应该翻译为“行动起来”。“still”是仍然的意思,翻译成“不断”也可以,不过译成“继续”可能要好点,译本二将“Still achieving,”翻译成:“再接再厉”也是继续努力的意思,也可以。尾句两个译本都译出了原文的意思,将四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译本二有三个韵脚,有诗的味道,而译本一更像是在叙事。
五、译本对比分析
作为自由体的查良铮译本,优点是不受韵律的限制,能更好保留原诗的意义,因而能够得到翻译界的广泛认同;而作为古体代表的魏德蛟、孟凡君译本,因为受到字数和韵律的限制,有的地方意思表达就不如自由体那样明白、畅快。但古体因为有了字数和韵律的限制,更注重用词考究,在追求逐行对译的情况下,炼字功夫更到位,而且,因为有了韵律而更像是一首诗。因此,自由体诗歌翻译绝不是诗歌翻译的终点,用我们传统的七言或五言翻译英语诗歌,将我们自己的诗歌形式与英文诗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英语诗歌翻译努力的方向。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诗歌翻译不准确的罪魁祸首就是意译。波斯盖特(Postgate) (廖七一,2000:73)曾感叹说,忠实的原则作为真正翻译的美德“为世人所公认,却不为世人所遵循”。很多提倡意译的言论均是不堪紧扣原文的重负,逃避职责,缺乏“自我克制”的精神。从而找到或发明了意译的原则来为自己不忠实原文的罪责开脱,以免良心受到谴责。他们都认为,直译是一项难以有效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意译的途径,才能完成意思的传达。由于不同的语言意思表达的先后顺序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确实需要调整语序,以便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但调整语序这不是我们意译的借口,更不是我们歪曲原文、篡改原文的理由。
不论是我们的自由体翻译,还是我们的古体翻译,都需要在保证紧扣原文意思这个前提下来翻译,而不是随意发挥译语的优势,我们的古体翻译,就是因为缺乏“自我克制”的精神,而一直未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古体翻译:
表11 晚晴长诗与现代长诗译本对比
译文三 译文四人生颂 人生礼赞天地生材总不虚由来豹死尚留皮纵淋出土仍归土灵性常存无绝期人生真实亦严肃,岂能碌碌入坟墓?尘土之身终化尘,所不化者汝精神。无端忧乐日相循天命斯人自有真人法天行强不息一时功业一时新无术挥戈学鲁阳枉谈肝胆异寻常一从薤露歌声起邱陇无人宿草荒扰扰红尘听鼓鼙风吹大漠草萋萋驽骀甘待鞭笞下骐骥谁能辔勒羁休道将来乐有时可怜往事不堪思只今有力均须努人力殚时天佑之千秋万代远蜚声学步金鳌顶上行已去冥鸿亦有迹雪泥爪印认分明茫茫尘世海中沤才过来舟又去舟欲问失帆谁挽救沙洲遗迹可追求一鞭从此跃征鞍不到峰头心不甘日进日高还日上肯教中道偶停骖(董恂改译)享乐受苦非天定,何去何从由自己。要在笃行与恒行,明日进步于今日。艺术乃为长久计,奈何光阴飞逝去!心虽强健且踊跃,已始开奏送葬曲。如鼓被蒙音沉闷,敲敲打打送坟茔。浩浩世界如战场,人生匆匆如宿营。莫作牛马忍吞声,任人驱使究可悯。叱咤风云搏激流,是则名为真英雄。未来再好总是虚,过去已逝令过去。惟有现在属自己,雄猛精进是道理。志心坚定不稍移,举头三尺有上帝。古今圣贤皆垂范,当以善业自庄严。当如沙滩留足印,生命短暂莫空还。足印留待后来人,人生之海启航程。樯倾楫催孤无助,见此足印心振奋。吾辈故应起而行,心无挂碍得与失。耕耘求索莫断续,要学苦干与待机。网络版
译文三是董恂根据威妥玛的译文进行的改译,确实很多地方不忠实于原文,不像是翻译,更像是居于题目的一个创作,因为原文的意思很多都已不在,却添加了很多以前不曾有的意思在里面,因而准确的说不能算是一个翻译,与德莱顿所说的拟译(谭载喜,2004:122)无异。译文四很多地方已经很接近原文,可还是有很多地方有问题,具体如下:
表12 译本问题分析
从表12 的列举和分析中可以看到,译本四一方面追求整齐,另一方面凭空多出一个小半句,使原本整齐的诗行比原文多出一行,美中不足,带有瑕疵。虽然有的地方原文确实蕴含这个意思,但把原文的潜在意义直白化也是对原文的不忠实,因此,古体翻译要能够与原文完美的结合,除了能把原文写长的功夫外,还需要有压缩简练的功夫,才能胜任这个翻译工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诗歌古体翻译不是不可能,而是因为以前的古体翻译者的翻译能力不够和翻译策略不对,而导致当前古体翻译因未能恪守翻译所应遵守的美德,从而未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古体翻译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忠实的问题,只有做到了忠实,古体才能被人们普遍的接受。
六、总结
(一)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译本一属于白话体译文,平实无奇,没有诗歌韵律,读来有缺乏原文所具有的铿锵有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译本二除了有几个地方需要略作调整,基本具有原文所具有风姿和艺术感染力,而且整齐划一,富有诗歌韵律,是未来翻译的发展方向。
译本一是查良铮早些年翻译的,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依然是开拓者,后来的译者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够理解的更到位,翻译的更好。译本二是魏德蛟、孟凡君2016年发表在《英美名诗选译》上的译文,虽然说翻译的相对较好,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能用古体诗形式将《人生礼赞》翻译出来,已经是相当不易,若在翻译前能够多吸收一下前人的翻译,博采众长,可能翻译得更好一些;如《人生礼赞》这首诗,译文二的译者在翻译以前可能没有接触到“三黄”即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的译本,因而在第一小节的译文和押韵上处理有些不到位。
(二)翻译总结
(1)翻译诗歌一是要吃透原文,充分领会原文的精神意旨,然后再动手翻译,我们应该先敲开原文意义的外壳,然后再给译文意义添加一个恰当的译语外壳,使之光鲜亮丽,符合译语诗歌的语言规范。
(2)必须以原文意义为准绳,尽量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和表达形式,只在原文表达习惯与译文表达习惯有较大出入时,为了兼顾读者能够更好地读懂原文,而勉强采用译文的表达习惯,而不能滥用自己调整原文的自由,即译者不能随心所欲,要富有克制精神,以尽量不辜负原作者和目标语读者。
(3)在翻译中,能直译的地方,首选直译,因为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义,还保留原文的形式。不能直译的地方,再考虑以意义为主,形式为辅的翻译原则,这主要是因为直译不仅不费脑力,而且能够在意义和形式方面最大限度的与原文保持一致,更容易做到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使原文得到完美的复制。
(4)翻译时,可以先将原文的全部意义先用白话文翻译出来,然后再用诗歌的语言,通过反复的推敲和提炼,用精炼的诗体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刚动笔进行诗歌翻译的译者,要么不要嫌麻烦,先翻译原文意义,再提炼成诗歌;要么如傅雷那样,先反复研读原文,直到对原文本烂熟于心,心领神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时,再下笔翻译诗歌,那样才会译出富有原文神采和风格经典的译文来。
(5)我们应该用我们传统的诗歌形式去翻译英美诗歌,完全照搬英语诗歌的形式来翻译,是对目标语诗歌读者的不负责任,因而,我们在完全复制原文意思,对原作者负责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译语的读者,这才是当下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6)英语诗歌的古体翻译的实现有两个前提:一是忠实传达原文意思;二是译者诗歌表达能力到达叙事高度;此二条件缺一不可。
(三)结论
从《人生礼赞》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用古体(也就是传统的七言或五言)来翻译英语诗歌不是不可能,而是因为以前翻译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翻译机遇尚未来临,一开始是未能吃透原文的意义,后来则是自由诗体盛行,未能兼顾我们本民族的诗体语言,因而未出现民族诗体语言的译本。因此,以自由体诗歌来翻译英语诗歌绝不是诗歌翻译的终点,用我们传统的七言或五言翻译英语诗歌,将我们自己的诗歌形式与英文诗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英语诗歌翻译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