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菇轮作生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0-03-25金再欣蒋加勇吴海锋刘霖霞钟一群徐云杰
金再欣,蒋加勇,吴海锋,刘霖霞,钟一群,徐云杰
(1.文成县大峃镇农技站,浙江 文成 325300; 2.文成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文成 325300)
大球盖菇又叫酒红色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栽培食用菌之一。欧美国家栽培较早,我国引进栽培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文成县南田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于2014年从福建引进,在海拔650 m以上的文成县南田镇三源村小坑边冬闲稻田种植试验成功。2015年开始辐射带动百丈漈、二源等周边乡镇示范种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地的地理坐标范围为119.88°~120.06°E,27.83°~27.92°N,年均气温为14.0~18.5 ℃,日照时数1 870 h,活动有效积温4 500 ℃,无霜期225 d,年降雨量1 373~1 789 mm,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耕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浙南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文成粮仓之称。境内飞云湖是温州市70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地,属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工业的限办、大型动物的禁养使水稻收割后的稻草成为废弃物,农户常在田间焚烧稻草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该县借助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强劲东风,以优化环境推动生态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扶持食用菌基地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把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并周年循环种植模式作为全县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0 hm2扩大至2018年的80 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使用肥料为45%奥莱特三元复合肥和尿素;供试蘑菇品种为大球盖菇,大球盖菇培养料为稻草等农作物秸秆。
1.2 轮作方法
按照当地水稻种植习惯,结合大球盖菇生长特性,选择生育期适中的杂交单季稻晚稻品种中浙优8号与之轮作[1]。手工插秧一般在4月下旬(即谷雨后)播种,采用半旱育秧;机器插秧延后至5月上旬(立夏季节)播种,采用秧盘育秧,10月上中旬(即寒露前后)收割。大球盖菇在11月上中旬铺料做畦,次年5月底至6月初采收结束后,大球盖菇栽培田块再耙耕平整后种植水稻,秋天稻谷收割后,继续栽培大球盖菇。
1.2.1 水稻种植
浙南地区种植水稻,手工插秧采用半旱育秧,用种量为10.5 kg·hm-2,秧龄控制在35~40 d,育成6叶5个茎蘖的壮秧。插秧密度为30 cm×30 cm,手插11万丛·hm-2,每丛2本,插足100万左右基本苗。机器插秧采用60 cm×25 cm的秧盘室内育秧,用种量为20 kg·hm-2,秧龄25 d左右。机插每丛4~5本,密度与手插一致,插足55万丛·hm-2以上基本苗。当大田茎蘖数达到250万·hm-2时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并提高成穗率,促进根系深扎,增强灌浆期抗倒能力,使水稻青杆黄熟,提高稻米品质。同时,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2],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1.2.2 大球盖菇种植
大球盖菇采用露地种植,于11月中旬开沟做畦,铺料播种。菌床畦宽120 cm,沟宽40 cm,1 m2菌床铺干生稻草6 kg左右,厚度在20 cm以上,采用多次喷淋,使稻草含水量达到75%左右时播种。将菌种掰成小块状播到离畦面1/3以下培养料中间,使菌种间距10 cm×10 cm,播后培养料上面覆盖2~3 cm细土,然后封闭菇田出水口,使水漫过培养料露出畦面盖土,保持36 h,让培养料充分吸水后排干田间积水,在菌床上铺一层3 cm厚的生料干净稻草,上面加盖地膜增温保湿发菌。当菌丝长至培养料三分之二时,及时细喷慢水增湿,保持表土湿润,当菌丝渗透覆土层充满菌丝体,覆土层内和基质表层菌丝束分支增粗,掀去地膜,翻动床面覆盖物促使菌丝倒伏并促进原基生成,形成子实体。在表土的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时,以重点保持畦面及覆盖层稻草的湿度为主,创造适应菌丝繁生的环境。出菇期间培养料湿度稳定在75%左右,田间湿度控制在85%~95%,田间湿度低于80%时会导致菇盖菇柄裸裂,要及时细喷慢水增湿,培育菇体粗厚、柄有实髓、菌肉色白、腿粗盖肥的优质大球盖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类别对水稻生产投入的影响
由表1可知,按照本地水稻施肥和耕作习惯,普通稻作:667 m2施45%三元复合肥40 kg,尿素10 kg,稻田翻耕和耙田100元。稻菇轮作:667 m2施45%三元复合肥25 kg,尿素5 kg,冬春种植大球盖菇已作松土处理,只需耙田费用50元。由此可得,稻菇轮作每667 m2可节约肥料投入成本60元左右,节省翻耕费用50元,总节省投入成本约110元。
表1 不同种植类别下水稻667 m2生产投入情况
2.2 不同种植类别对水稻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稻菇轮作模式中,相比普通稻作浙优8号水稻667 m2有效穗增加600个,穗长增加0.14 cm,总粒数增加13.5粒,实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0.34%,千粒重增加0.5 g,理论增产67.3 kg。稻菇轮作667 m2实际稻谷产量683.8 kg,按当地稻谷收购价3.4元·kg-1计算,产值为2 324.92元,比普通稻作实际稻谷增产107.4 kg,增加收益365.14元。综合上述节约成本110元可得,稻菇轮作667 m2累计增加纯收益475.14元。
表2 不同种植类别对水稻667 m2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资料来源:文成县农业农村局。
2.3 大球盖菇种植效益
由表3可知,大球盖菇鲜菇2016—2018平均产量为24.48 t·hm-2,按当地市场收购均价4.0元·kg-1计算,平均产值为9.79万元·hm-2;投入成本(包括菌种、人工等)3.90万元·hm-2,纯收益5.89万元·hm-2。
表3 大球盖菇种植效益调查
注:文成县南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简称为合作社。
3 讨论
稻菇轮作生态模式是科学运用农业物候期与冬闲田的空间,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以稻草、茭白、豆科作物秸秆为培养基种植大球盖菇,就地消纳农业废弃物,改变过去田间乱堆乱烧农作物秸秆、向大气层排放CO2气体或自然腐化后的腐殖质直接排入河道等污染环境的局面,净化域内空气和水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美化自然生态环境。稻菇水旱轮作是将稻草和田间稻桩发酵成大球盖菇的营养料,消除水稻病虫越冬寄主,破坏田间农作物病虫的孳生环境,有效降低病虫越冬代虫口密度,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形成良好农田生态系
统。稻菇周年循环轮作,从种植、加工、产品销售流通,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一二三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丰富了消费者菜谱,增添了餐饮业的美食佳肴,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及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的下脚料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3.7升至30.8 g·kg-1,全氮增加,速效氮、磷、钾分别提升17、32.1、15.6 g·m-3,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增加粮食总量,提升稻米品质[2]。初步建成以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技术培训与指导、物资供应、产品收购、加工与销售等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
4 小结
通过3年稻菇轮作实践,667 m2大田可整理420 m2左右大球盖菇菇床,1 m2菇床用6 kg培养料,无害化处理、消纳2 500 kg稻草。667 m2稻菇轮作稻谷产量683.8 kg,比普通稻作增产107.4 kg,增效365.14元,节省肥料和翻耕投入110元,净增收益475.14元,稻谷单项增收0.713万元·hm-2。根据2016—2018年的调查数据,大球盖菇平均鲜菇产量为24.48 t·hm-2,产值9.79万元·hm-2,投入成本3.90万元·hm-2,纯收益5.89万元·hm-2。综合可知,一年稻菇二熟生产效益6.60万元·hm-2。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