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3-25曲英卓玛
曲英卓玛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0 引言
当出现四肢骨折后,局部的肌肉血管也会受到损伤,血供无法保障,出血状况难以避免,进而引发肢体肿胀症状,压力增加,影响静脉回流,患肢疼痛,肌肉坏死,神经组织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对愈合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不能及时缓解,甚至会引发骨筋膜综合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难以维持肢体生理功能[1]。对此护理人员要有充分认识,有效预防上述状况,防止肢体过度肿胀,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其术后患肢肿胀状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其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将护理干预引入临床当中,对比患者恢复状况,获得了满意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共入选10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我院骨伤科,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皆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四肢肿胀。根据入院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男性30例,所占比例为60%;女性20例,所占比例为40%。平均年龄(42.2±8.5)岁。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分级,Ⅰ级18例,所占比例为36%;Ⅱ级25例,所占比例为50%;Ⅲ级7例,按比例为14%。观察组男性29例,所占比例为58%;女性21例,所占比例为42%。平均(40.8±8.7)岁。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分级,Ⅰ级19例,占比例为38%;Ⅱ级23例,所占比例为46%;Ⅲ级8例,所占比例为1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抬高患肢20°~30°,给予监护及药物治疗。
观察组同时行护理干预。术前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术后行加压包扎及持续冰敷,指导其功能锻炼。①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及手术情况,告知术后有可能会出现肢体肿胀,让其了解原因所在及对康复的影响,帮助其正确对待,积极配合,减少不良伤害。②伤口护理:术后持续冰敷,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记录渗血、渗液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行加压包扎处理。③疼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轻者可进行功能锻炼,随着恢复情况会有所好转,重者对肢体康复有负面影响,必要时行止痛治疗。④红外线治疗:治疗每日进行,3次/d,30 min/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缩短恢复时间。⑤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肌功能锻炼,需要循序渐进,术后即可进行,以小幅度四肢运动开始,使患肢进行等长收缩,即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2周后开始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关节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且将其贯穿于整个愈合过程,逐渐加强,由被动转向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伤后5~6周,进行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加强肌肉锻炼,逐渐过渡到负重训练。
1.3 疗效标准
术后1周内的肢体肿胀程度及疼痛比较。疼痛评价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根据轻重程度评分,分数越高疼痛越重,0分无疼痛,轻、中、重度分别为1~3分、4~6分、7~9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比较[n(%)
3 讨论
当出现四肢骨折后,局部肌肉血管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缺血发生,影响局部血供,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术后往往会出现肿胀等并发症,引发一系列症状,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肿胀是常见并发症,多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严重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静脉回流受阻,是肿胀常见原因;如术后渗血、渗液严重,也会增加局部压力,导致患肢肿胀;术后功能锻炼不及时,肌肉活动力度不足,不利于血液回流,淋巴也受到影响,也是该并发症的致病因素;术后加压包扎,但力度不当,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肢体肿胀;虽经功能锻炼,但设计不合理,方法不当,加重局部病变;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而引发上述症状[4]。
本研究中将综合护理干预引入临床,结果显示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该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