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0-03-24李满柱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李满柱

【摘要】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按诊断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CT诊断干预的39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诊断技术干预的另外39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较低,而实验组则较高,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磁共振诊断技术干预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确诊指数较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CT;磁共振技术;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364.2+6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23-01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其致病机理较为繁杂,治疗难度系数较高。而随着该病情的逐步进展,其治疗难度会进一步增大,乃至难以治愈。因而,早诊断、早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来说至关重要,迄今为止;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有核磁共振诊断和CT诊断。本研究中,笔者将我院接收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旨在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CT诊断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方式,每组样本数均为39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为19例,男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为(46.3±5.1)岁;实验组年龄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45.9±4.7)岁;此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26例。将选取的78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CT进行诊断,使用GE64排CT扫描仪进行,体位选取仰卧位,对患者的病灶部位展开扫描,将其层距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20mm;若检查结果不够精确,则可对其病灶进行加厚扫描处理,可将层厚设置为25mm。实验组则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使用1.5TCE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体位选取仰卧位,层距为2mm,层厚为5mm;对患者的全身展开扫描。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实验组39例患者的确诊率为94.87(37/39);对照组39例患者的确诊率为61.54%(24/39);实验组确诊率远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x2=12.7117.P=0.0003;),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为2.56%(1/39),而对照组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20.51%(8/39)、17.95%(7/39),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诊断的精确率[n(%)]

3讨论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主要诊断方式为CT、磁共振技术等。此中,CT能够清晰展现出骨小梁结构的反常状况,还可观察到细微的骨折状况,但其诊断范围具有局限性,因而难以对病灶进行全民诊察。核磁共振技术可多方位立体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比较显著。CT诊断需用到X线,而此种方式对患者的伤害较大。但和磁共振技术不但不用X线,而且也不用造影剂,因而,其安全性优于CT。除此之外,和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能够依据具体状况,对其诊断范围进行扩大,并在诊断中还可多层次及多角度成像,不但确保了成像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而且还使其病灶部位辨认更加清晰,能够有效判定其病灶的状况。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的确诊率较高,而对照组较低,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和磁共振技术的诊断指数较高,安全性较好,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