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编教材创造性复述教学策略
2020-03-24胡茜茜杨海萌
胡茜茜 杨海萌
[摘 要] 基于统编教材五上第三单元的解读,从两个角度探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复述教学策略。一创设“述”之境,通过图片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打开思维,为创造性复述搭建支架;二习得“述”之法,引导学生习得变换人称、改变叙述顺序、丰富细节以及谈个人见解感受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以实现创造性复述的目标。
[关 键 词] 统编教材;创造性复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206-02
复述作为语言习得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愈发受到重视。统编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复述能力的训练,其中在第三学段进行创造性复述的专项编排和集中训练。
一、“创造性复述”单元解读
(一)同比“双线”
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与“创造性复述”双线在并行中交汇,相互咬合。
“创造性复述”与“民间故事”文体特征相契合。听故事和讲故事,贯穿民间故事创作的整个过程,每个人既可以是听众也可以是创作者,可以说民间故事本就是创造性复述的产物。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情节,与叙述类作品有一致性。本单元选编的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口语化特征明显;主题集中,內容富有情趣;形象鲜明,往往重点刻画一两个人物。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适宜采用讲述的方式,与创造性复述不谋而合。
想象是“创造性复述”和“民间故事”共述的灵魂。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彰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或是神仙下落凡间,或是动物幻化人形……这个由想象力孕育出的世界,也在不断滋养着学生的想象,助燃独一无二的童心童趣,而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童心恰恰是创造性复述的无尽源泉。《牛郎织女(一)》中老牛突然会说话、能预知未来这些不可思议的情节,既是民间文学想象奇特的体现,又是创造性复述的生发点,学生在注入想象的同时,也领略着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
(二)单元整体观照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于单元导语中提出,在精读课文中进行具体的分解落实,在单元学习中逐步推进。
《猎人海力布》一文,海力布因无法劝说乡亲离开,选择说出实情变成石头是故事重点,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以此情节为依托,变换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明确提示本课创造性复述的目标:把简略情节讲具体。本课课后第一题首先为此目标搭建支架:“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学生通过复述牛郎与老牛相处、与织女相遇这两个原文描述得非常详细的情节,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初步学习如何把一件事说得更具体生动,并在第二题中运用落实。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则总结交流了创造性复述的具体方法:变换人称、改变叙述顺序、丰富细节、增添对话等;“快乐读书吧”则承担用方法的任务。
单元的编排遵循整体性原则,贯穿创造性复述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体现统编教材由“学”到“用”的编排理念,遵循由认知习得到梳理总结,再到实践巩固的语文学习规律。应增强单元整体意识,关注不同版块的内在联结,促进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感受其审美意趣,打开创造性复述的思维,在实践中构建起对创造性复述训练的认知体系。
二、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述”之境
情境教学通过持续创设,将生动具体的形象与课文语言有机结合,使学生更易于投入文本,获得对作品内在的情感体验;情境的模拟使呈现的形象逼真而神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创造性复述展开想象的翅膀。
1.以“图”创境
图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为创造性复述提供载体。
借助课文插图或表现相关情节隐藏细节的图片,为学生丰富发展简略情节给予直观的提示,或以图片营造故事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人物当下的境遇,由情节展开想象,以实现创造性复述。此外,可以呈现一组表现同一情节但存在细节差异的图画,引导学生关注差异并依据文本探讨其合理性,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同时以最直观的呈现让学生领会到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打开思维,为创造性复述注入活力。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1)这两幅图表现的是哪一情节?(牛郎与老牛相处)
(2)如果选择一幅作为课文插图,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关于牛郎与老牛相处的情节原文写道:“牛郎常常把听见的、看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跟他商量一些事。”对于牛郎和老牛说了些什么,商量了哪些事,都缺少具体描写,为创造性复述留下广阔空间。学生在为这一情节选择插图时,考虑哪幅更能表现牛郎和老牛亲密的关系?图中“牛郎”的行为符合课文的“牛郎”形象吗?表述原因时,分别根据不同图片进行复述,首先通过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将简单的情节丰富化;其次,原因表述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此过程引导学生着眼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寻求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证,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为创造性复述铺设阶梯。
2.以“演”创境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促进创造性复述的有效达成。《牛郎织女(一)》教学片段设计如下:
(1)将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改编成课本剧
引导:将叙述性语言转换成人物对话,进行人称变换;设计表现人物内心或凸显人物性格的语言、神态和动作,进行适当的细节增添和情节发展。
(2)汇演
(3)表演后组织评价:是否尊重原文,演绎的动作、神态、语气是否符合人物身份和当时场景;在这些合理的“创造”中,有哪些细节表现得格外出彩。
(4)创造性复述
通过表演,我们发现了小戏骨们特别精彩的细节“创作”,尝试着将这些细节加入,讲讲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吧。
表演前期,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悟形象,展开想象,联系已有的情感经历和相似场景,与已获得的相关表象进行组合表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出恰当的动作、神态、语言,将创造性复述转变成创造性演绎,以鲜活灵动的方式触发创造,表现出复述时未能联想到的细节,为创造性复述给予启示。表演后组织评价,尤其关注表演者创造性发挥的部分,引导学生将表演中合理的细节创造,通过口头语言复述出来,进一步实现创造性复述。
(二)习得“述”之法
1.“改头换面”——变换人称、叙述顺序
转换传统的阅读者角色,以故事人物的视角和立场看待事件,融入人物的情感态度讲清来龙去脉。以《猎人海力布》为例:
(1)聚焦高潮,体会情感
①默读第八、九段,画出海力布劝说乡亲的语句,圈画表现海力布心情的词语。
②海力布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可能会想些什么?
预设:从“急”到“镇定”。洪水就要来了,乡亲们该怎么办!大家为什么都不相信我呢?要救乡亲们,就必须牺牲自己了……
(2)把握情感,嘗试创造性复述
①如果你是海力布,会怎么讲述这段故事?哪些地方应进行变动?
预设:把“海力布”改成“我”。(转换人称)
增加“该怎么让他们相信我呢?”等心理活动。(丰富细节)
②用上述至少两种方法,化身海力布讲讲这段故事。
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生动再现海力布的心理活动,不自觉地对海力布矛盾、焦虑的心情感同身受,与人物产生共鸣,无形中拉近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准确理解和体悟文本,进行创造性复述。
改变叙述顺序也是创造性复述的一种方法。口耳相传的经典——民间故事,是创造性复述的典范,为吸引听众,常常运用变换情节顺序,先讲结局,设置悬念的方法,“创造性复述”单元通过读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安排,为此打下基础。学生变换叙述顺序时,通常要打破文章的整体脉络,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增添过渡词句,使复述更为自然流畅。
2.“添油加醋”——丰富细节,发展情节
叙事性作品往往有详有略,留有布白空间,选准叙述简略的空白点进行细节增添,触发创造性复述。以《牛郎织女(一)》为例,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1)联系上下文,想想牛郎会说些什么?代入牛郎角色,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织女听。
引导:说出悲惨的身世,具有感染力;讲述精心照料老牛的经历,体现人牛深厚情谊,表现出牛郎的勤劳善良;解释和织女相遇的缘由……
(2)牛郎在讲述时心情是怎样的?相应的动作、神态和语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通过添加神态、语气等提示语,增加语言和心理描写,将忠厚老实、诚恳善良的牛郎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情节更丰富,故事更生动、更吸引人。小组讨论:织女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方面可能会有什么具体表现?
(4)结合上述讨论,将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完整、说具体。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之一——牛郎,通过增加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丰富故事情节,初步体会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接着转移视角关注织女,迁移运用添加细节这一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实现将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具体化、细节化,落实创造性复述。
3.“七嘴八舌”——谈个人见解或感受
针对第三学段复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复述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在复述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表达出思想观点和独特感受,将课文解读和复述相结合。《猎人海力布》教学片段如下:
(1)立足高潮,感受人物形象
哪个情节最突出表现海力布的人物形象?为什么?
预设:“灾难来临劝乡亲”。因为海力布在灾难面前没有独自逃生,反而牺牲自己告诉乡亲实情,展现了他舍己为人、善良热心、大义大勇的形象。
(2)把握情感,尝试创造性复述
①如果你是善良的海力布,面对乡亲们不愿搬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②化身勇敢的海力布,为我们讲讲劝说乡亲们搬家时的故事吧。
聚焦最强烈凸显海力布品质和精神的情节,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感受,进一步体会海力布的高尚品质,通过增加议论,促进文本解读,再将对人物形象的体悟融入创造性复述中。
创造性复述是建构起学生语文能力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研讨,为学生创造性复述铺设路径,促进其有效达成。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