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成才的影响
2020-03-24彭胜男应然
彭胜男 应然
[摘 要]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项工作势在必行,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测试、审评、研究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为基础,正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教师做到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并以健康的心理去带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126-0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本人学业质量和各方面的发展。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来看,只是依靠专职的心理教师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来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方法是片面的。只有使所有参与教学任务的教师共同重视教育职责所在,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熟悉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做到及时沟通,以积极情绪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才可以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创造,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一、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要求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意义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肩负着塑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甚至大于日常的文化课教学。近些年来,因为高校教师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给学生日常生活带来阴影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应进一步加快高校教师相关的思想品德培育。大学生处于较为叛逆的时期,大多刚刚成年,生活和社会经验较为浅薄,容易意气用事,不考虑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相关品德教育没有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师生矛盾,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思想品德塑造,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是单单靠心理医生疏导就能矫正的。
在一些教育不发达的地区,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也没有经过学校的系统心理教育培训,往往等到事情发生的后果无法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之后才进行弥补。学校整体师生心理教育职责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充分落实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而且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诱因往往是多个方面的,其内在关系极为复杂,学校即使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也难以下手,显得捉襟见肘。如果仔细进行分析,会发现导致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中,占主要原因的是社会因素和高校本身工作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虽然有教师本身的原因,但是在人们素质高速提升的今天,我们要思考教师心理问题凸显的内在原因[1]。
不论原因如何,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灌输一些不适合他们健康发展的思想,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现在一些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就会在学生面前抱怨且言语偏激,有时会利用学生好奇的特点进行过分分析,给学生灌输金钱至上的观点,影响他们未来成长中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功。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
高校存在的一大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当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所培养的人才在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上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些缺陷或许在社会环境较为单一且平稳的校园内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当学生脱离高校步入社会之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就会成为扩大这些缺陷的诱因,使这些学生患上相应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着实有违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初衷,需相关部门和各个高校进一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研究。人才是对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标准化规范的判断[2]。高校作为一个培养社会人才的工厂,理应担负起相关的社会责任,改善自身存在的软硬件问题,将高素质的人才送往社会。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的人格和言行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行为准则都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教育产生难以比拟的深远影响。就如上文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单单是个人的问题,还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相关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相关价值观的建立。
教师的形象是完美和神圣的,在即将踏入社會的大学生心中,教师是自己值得学习以及效仿的对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楷模。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程度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就能更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在现在社会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同样受着除了校园因素以外的干扰,他们在各个环境所获取的知识和内容也在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准则。一些较为严重的学生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刺头”学生,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心理纠正,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后果。
针对学生这种心理上的损伤,教师可以用自己正确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去感化、去影响他们,使他们之间共同识别正确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把“双刃剑”,当教师的思想积极向上的时候会将健康乐观的思想反馈给学生,修复学生扭曲的心理。虽然说大学教师和普通的教育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师教授的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已较为成熟,而且具有可塑性极强的思维逻辑,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一个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能够用自己充满正能量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当然,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中难免出现一些“害群之马”。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一刀切、一票否认的不负责行为。单单从教师层面进行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教师在相关智力、人际关系、人格个性等各个方面也会发展失调,因此,他们会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关系快速恶化,且不能有效地意识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去沟通解决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温馨、自由的学习环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和教师有关的所有事件感到厌恶,从而逐渐形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心理叛逆化,造成一定的心理缺陷[3]。其结果必然是影响教育的正常开展,且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职能。
三、持续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高校教师要求必须自我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必要克服进取型人格的心理负效应培养,注重培养教师的群体感、归属感和自我规范意识,树立起学校群体的职业信念。明确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意识,不断提升其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要明确目标和职责所在,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客观地改正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通调整心理状态,注重理论学习。以理论为依据、为指导,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纠正,促使自己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负面影响给教育职责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有信心改正问题,并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去面对学生和社会[4]。
当然,心理健康的概念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既是一个标准概念也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心态应该与时俱进,在保证教育严肃性的同时和学生以朋友对待。但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最低操守,也就是心理标准底线,即始终认同自己的职业并愿意为之付出,用良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不消极怠工,保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正确的方式认识自己、要求自己。
(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有一定的相关的心理知识储备,了解自己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考验一个老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对学生的定向人才管理中,不应长时间处于一种高等级的地位,而应适当地放下身段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其既能将教师身上值得学生学习的特质传递给学生,也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5]。教师也应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起着积极作用。
(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等重要。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要与学生处于平等互换的位置进行沟通交流,以学生为友,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将心理学、心理衛生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作为自身教学的储备。主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完成,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够保证健康的身心。教师还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要养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努力进取、不断奋进,并适当地学会放松,释放工作和精神压力。
四、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文化知识的授予到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具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用自身的智慧去教授学业,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只有在自身确定好正确的价值观后,才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只有自己做好心理调整和完善,才可以完美地胜任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才可以适应新形势、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桂芬.浅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才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121-122.
[2]张桂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成才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5(1):121-122.
[3]范芃.积极心理对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23):38.
[4]李红锋.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89-92.
[5]许海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J].学周刊,2019(16):2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