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2020-03-24李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青少年

李敏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精神动力。信息化时代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通过分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状,结合青少年成长和价值认同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问题和路径,以期实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標。

[关    键   词]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1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从我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开始,党和国家多次进行了任务部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仅是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更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因此,探讨青少年这个特殊而重要社会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意义重大。

一、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思想正处在思考和探索阶段,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趋于稳定。当前,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整体态势良好,大多数青少年具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的基本意愿,但同时也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把握不够准确、认知边界模糊、践行力差别大等问题,导致出现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等知行分离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到位

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充分认知是其产生认同并自愿践行的必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主要通过网络、课堂等方式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和内容,但部分学生不能表述或不能完整表述其概念和内容,更谈不上正确深入解读其内在关联和价值。这说明当前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概念不清、内在价值不明。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积极

习近平同志2014年在上海考察时曾经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并不主动积极,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价值取向倾向于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主;二是青少年基本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但践行力弱。这些问题说明青少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欠缺情感上的强烈认同和意志上的有力支撑,导致观念向行为转化的内驱动力不足,所以践行不积极。

(三)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不细致

当前,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但落实工作不够细致。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学校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完成价值观教育任务。多数教师主要采取课堂方式进行理论灌输,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这表明传统的单向课堂灌输方式正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主要依靠这种教育方式形成的外源性压力已很难被学生认可并接受。同时,还有少部分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

除课堂教学外,大多数学校也选择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方式辅助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听报告、做板报、开展讨论、组织志愿活动等形式。但从学生反馈来看,学校组织的此类活动往往容易重形式轻内容,多以拍照片发通讯稿了事,活动内容安排上并未充分契合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实际需要,难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难以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效果。

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复杂环境的干扰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社会分配等方面的一些现实情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性。与此同时,当前多种意识形态并存,世界以更加复杂多变的样态呈现,青少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虽然作为价值观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短期内尚难以全面实现……这是社会物质和社会意识在相互影响博弈中出现的矛盾状态,属于正常情况”。但在认知不全面、不深入甚至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下,青少年难以正确把握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并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以规定性教育内容体系为主体进行主流文化正面灌输的过程,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必经之路,也是党和国家以制度安排的形式向认同主体系统灌输主流文化的主导路径。”学校重视开展与价值观相关的课程教育,但效果不佳。现有课程教育可以“解”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学业之惑”,却很难“解”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人生之惑”。家庭和社会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供的非系统、无规划、碎片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难以激发青少年产生强烈的认同兴趣和意愿。

(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局限影响

当代青少年接收信息来源丰富,思维活跃,自信豁达,存在感强,自我意识强。同时,青少年见多做少,实践经验不足,在鉴别把握事物本质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和错误。因阅历和思维等发展的限制,青少年在认知方面更倾向于关注和接受对自己生活指导性、实践性更强的价值,这就使他们容易对具有前瞻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和实践上的抵触,现有的形式简单、说服力不强的课堂灌输难以彻底纠正和解决他们的认知问题。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识

德育工作主要是实现人的思想转化和价值塑造。当代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只有通过教育让他们对理论性很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深入的认知,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他们的思想共鸣。在诸多教育形式中,课堂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可控性,其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更是净化思想的主阵地。只有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青少年才能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产生“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引导青少年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价值等方面的认知,结合实际情况指导青少年分析核心价值观内涵并把握其内在关联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守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青少年价值认同的引领作用。

学校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首先,构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深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其次,建设一支高专精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引路人,其素质高低影响着育人目标的实现。要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严守品德高、业务精、专业素质过硬的准入标准,通过磨课、培训等途径形成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最后,选择创新适合青少年的教学方法。联系青少年实际生活深入解读核心价值观内容,灵活运用辩论、演讲、讨论、图片、视频、时事报告等形式引领青少年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增强社团组织活力,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情感

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灌输教育方式并不能满足青少年价值观培养需要,体验感强的课外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和价值塑造。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社团组织理应发挥活动育人的养成作用。当前,受功利主义影响,大部分学校的社团组织活动时间有限,形式单一,内容粗糙,很难保证活动效果。学校的社团组织应着眼青少年心理和发展需要,联合社会力量,整合工作合力,找准切入点,开发公益、志愿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成长的密切关系,培养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感。

(三)发挥媒体宣传功能,营造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氛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拓展了青少年的信息来源渠道。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青少年信息、知识、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媒体发挥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占领网络阵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网络信息化,营造全新的网络价值文化。此外,媒体宣传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教育,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协作育人的强大合力,共同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营造和谐统一的氛围。

(四)把握青少年認知发展特点,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践行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生理发展为其认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迅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认知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的方式虽然丰富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但并不必然会产生价值认同的结果。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促使青少年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把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和价值认同规律,通过学习认知、体验思辨、实践活动等,逐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价值观认同的内化渠道,增强价值观认同的效果,从而最终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总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而任重道远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并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唯此才能实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波,刘永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6(2).

[2]张宗峰,焦娅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认同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