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4苏宪龙杨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分类评估

苏宪龙 杨玲

[摘           要]  专业评估作为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办学水平检验、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校内专业分类评估体系建设的价值,提出了专业分类评估体系构建的思路及路径,并以“L高校”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专业分类评估是促进专业分类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04-0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沟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纽带,校内专业评估是促进高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总结和改正问题,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1]。

一、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专业基数不断增加、专业办学迟滞不前、专业招生不理想、专业就业对口率持续下降、专业特色优势丢失竞争力、专业结构设置无法与服务地方实现良性互动,具体到部分专业师资严重短缺,专业负责人缺位,专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反哺教学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不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评估体系不够健全、进退机制不明确,未形成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工作模式。实现专业优化调整、提炼萃取,“专业瘦身”的破与立势在必行[2]。

二、校内专业分类评估体系建设的价值

大学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3]。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是影响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关键。应用型高校建立校内专业分类评估体系、实施专业评估,其作用价值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问诊把脉

通过开展专业分类评估,系统掌握各类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状态、发展现状,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进而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形成专业特色。

(二)导向激励

各学院各专业以学校构建的专业分类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指引,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或重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同时,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比较性,形成压力、转化动力,调动专业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为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付出更多的专注和努力。

(三)优化布局

通过科学诊断和分析,学校能够准确判断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适应度、区分专业办学质量的优劣程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所在区域和全国的竞争力,并可作为评选推优以及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依据。

(四)监控保障

专业评估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检验各项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明确制度文件的调整方向,促使学校重视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检查和监督工作,进而优化整合资源,为接受各类专项评估夯实基础[4]。

三、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体系构建思路及路径

(一)科学自制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是专业分类评估工作的灵魂,一套科学、可靠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专业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应用型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在新要求与新挑战的背景下,自制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中,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注重同国际国内各类认证接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教学工作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类分级综合考虑评估指标,归一化处理评估结果。

(二)合理的工作方案及人员配备

专业评估通常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或教务处负责宏观指导与协调,各二级学院为主体。因各专业的学科基础不同、发展规律不同,专业建设呈现出多样化属性,主管部门要对专业建设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与学院之间全力配合,重组织、重分工、重协作。主管部门负责评估方案、工作方案、专家手册的制定,负责组建多样化、高水平的评估专家队伍,做好协调与服务,资料的整理、总结、反馈;受评专业除专业负责人保障自评报告的撰写、修改、汇报、答辩外,需配备评估秘书,保障评估工作全过程的协调、沟通及材料的汇总。

(三)注重自评与考察相结合

为达到预期成效,要将引导、指导、督促贯彻评估全过程,形成灵活多样的评估形式及方式。可参照院校审核评估方式,专业自评与专家进校考察双主线,各专业自评中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培养方案、规划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总结建设成果及建设方向等。专家分级分类考查,把控评估核心指标,对重点指标要素及特色项目进行逐项评估与等级认定。

(四)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及使用

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作基础,涉及人员较多,如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专业授课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估专家等,需要实现实时采集大数据,实时生成专业建设基本数据,只有开发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平台、评估系统,适时打通与教务、人事、学生系统等数据的对接与共享,才能保障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五)強化专业评估结果使用效能

学校应建立对评估结果使用的长效机制,建立监督和预警机制。通过评估实现对各类专业建设情况彻底摸底,形成专业评估分报告和总报告,为专业建设与整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激励和惩罚制度,对专业建设规划及建设前景好的专业加大投入、增加招生计划,并从中遴选优势品牌专业重点建设,推进参加工程认证,在全校范围内起到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5]。

四、校级专业分类评估的实践

(一)制定评估方案

为更好地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自评自建,促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2017年上半年,重庆某应用型大学(以下统称“L高校”)启动了专业评估,分专业自评自查、学校专家组考察评估和专业整改三个阶段进行,此次评估做到二级学院的招生专业全覆盖。该项工作为重庆市即将开展市级部分专业评估,学校接受审核评估,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L高校”分新增专业和老专业两大类进行试点分类指导评估,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整合了各类专业评估或认证标准,通过合理设定指标内涵,指明专业建设目标和应达到的程度。经校内外多方意见征询及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质量保障、专业特色与优势、地方(行业)服务等一级指标,涵盖22个二级指标,55个评估要点,其中设有17个核心指标。

(二)开展专业自评

自评自建作为校级专业评估的关键环节,主要工作涵盖为:对照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采集专业基本状态数据,实事求是撰写专业自评报告;归纳、整理、准备好教学档案材料、支撑材料;学院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并接受广大教师、学生监督;结合建设举措与成效、改进策略与下一步规划,准备汇报材料。

(三)专家进校考察

教务处统一组织专家开展专业评估工作,“L高校”聘请校内外专家92人,按照专家学科背景分为14个组对全校60个本科专业分类开展了考察与评估工作。进校前,专家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网络查阅专业自评报告、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状态数据等相关资料,形成初步判断,撰写了个人审读意见和考察计划。进校期间,专家访谈教学院长、系主任、学院督导专家,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听课、走课,抽查试卷,调阅毕业论文,查看规章制度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组考察报告,给出评估结论、意见与建议。

(四)评估总结及整改

结合专家评估反馈意见,形成单个专业评估分报告,各专业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全面整改与提升。教务处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在一年整改期后,组织专家回头看,了解各专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特别是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形成一个闭环评估过程。同时,学校在各专业分报告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学校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中取得的主要业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形成校内专业评估总报告,作为制定下一阶段专业建设措施的主要依据[6]。

五、校内专业评估的显著成效

“L高校”通过实施校内专业分类评估,建立和巩固了学校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常态化的联系机制,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评估后,学校重新修订了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评估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严格控制专业总量、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对各二级学院新增专业实施“退一进一”策略,近三年来新增专业均为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急需且重庆市鼓励增设的专业,或重庆市尚未开设且产业紧缺的专业,1个专业撤销、2个专业停招;专业评估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施分类指导的理念,學校根据专业竞争力进一步规划了专业分类建设,通过实施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国际化专业建设工程,专业三足鼎立、分类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同时,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业建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在一流专业建设中,4个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个专业入围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名单;学校根据专业评估综合情况,对具有发展前景及优势的专业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努力挖掘特色专业的同时,遴选优势工程类专业参加工程认证,学校从无1个专业递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到2个专业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受理,1个专业得到专家进校考察。

六、结语

专业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校内专业分类评估,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规划专业分类,如新增专业、工程类专业、师范类专业、兵器类专业、转型发展专业等,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评估指标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发挥其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各专业在对比的基础上注意到自身发展的不足,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方能得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如何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对接新兴产业发展,已然对专业评估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邵婧怡,彭绪梅.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三级体系及完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10).

[2]张士国,隆坤,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9(2).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4]潘璟琳,吴邵兰.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分类评估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7(8).

[5]陈珂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探索与实践[J].教育文化,2018(11).

[6]储昭霞,鲁先文,陈永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抓手:校级专业评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分类评估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说说分类那些事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