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心理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0-03-24张伟虹
张伟虹
[摘 要]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是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一般在大三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管理不到位,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在他们的实习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尤其在实习初期和末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商科類专业,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对电子商务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关 键 词] “互联网+”;学生实习;心理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214-02
对商科专业学生来说,实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操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品质,更是高等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实的体现。实习过程中,职业院校育人的主体不再是学校而是企业,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入真正的社会岗位中,其生活环境、心里状态等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使心理备受困扰。部分学生因为心理转变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消极工作、敷衍了事的情况。还有的学生会频频调岗,不想走出原本的舒适区。所以,对于学生身上发现且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提高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质量。
一、职业院校商科学生实习心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会对新生展开心理状况调查,学生在大学生心理测试的系统平台上进行测试,我们再通过测试的结果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对于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指出,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在大三的时候一般不进行心理测试,所以对于步入工作岗位进入实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对心理问题是有所忽略的,难以及时发现。
目前职业院校商科学生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对入校新生来说,学校一般会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了解其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会进行及时干预。而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因对环境等方面的不了解难免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例如我所带的学生当中,有的因为不适应就会出现焦虑心理,也有工作不顺而导致出现被迫害妄想症,还有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因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而出现精神分裂的情况。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并不能第一时间很好地排查到。第二,当学生处于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关注的往往是他们的学习和心理情况。但踏入工作岗位后,各方关注的焦点就成为学生的就业情况,特别是实习末期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会因为实习报告、论文、答辩而忙碌,还有的要重修补考等,由此学生的压力会倍增。第三,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通常会开设心理讲座或组织团队活动,给予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但针对实习学生,显然是缺乏关心与帮助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长期下去会造成对工作的厌恶、排斥,重则还会产生心理问题,产生自我怀疑。第四,实习生的干预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校期间,班级会有班干部负责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告知教师。可是,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想要能够及时获取这方面信息是有很大难度的。因学生的实习地点可能存在差异,且班干部忙于熟悉专业知识,在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关注会大打折扣。第五,应急处理机制不到位。在校生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但对实习期的学生来说,显然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由此带来的后果并不能完全估量,在这方面校方和企业应该加以完善。
总体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深入。针对在校期间学生心理管理工作,各校的措施有可取之处,对于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不过立足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管理来说,目前的各职业院校还缺乏相应举措,学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未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解决。
二、职业院校商科学生实习心理管理问题影响因素
(一)学校方面
现代教学,无论是基础教育或是高等教育,均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职业院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过程中,学校领导与负责人通常更加注重专业的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改革举措大部分也是从这几方面入手。综合来看,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但是对学生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鲜少涉猎。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管理几乎处于空白,校内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未能够落实到实习阶段,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我校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会进行实习动员大会,对学生即将实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说明和答疑解惑;企业进校招聘时也会提前做好沟通工作。面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大部分学生觉得非常迷茫,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当然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学生。在他们进入实习单位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加之环境陌生、工作适应难等因素,就会渐渐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另外,学校在学生实习方面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面对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虽然在课程当中已经有体现但是并不能完全涵盖,导致很多学生在工作中手忙脚乱,进而会对工作心生排斥。有的学校会先安排学生面试,部分学生面试失败后心态不能及时扭转,对于实习也会产生厌恶和不满的情绪。除此之外,虽然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也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但其还是习惯有问题找我倾诉。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与学生分隔两地,无法尽快到达实习单位了解情况,加之管理学生人数众多,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一般师生之间更多是通过网络或电话沟通,我也只能以这种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将学生情况告知其实习指导老师,但是很多实习中的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也只能之后到学生实习的企业去关心学生,了解情况,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学生实习单位,也恰恰说明了学校和学生实习工作的脱节,从而衍生出诸多心理问题,使得管理遇阻。
(二)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盈利性单位,与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也比较重视,会进行培训,不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却往往会忽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针对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会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另外,企业一般是立于自身视角考虑问题,实习生更多充当了廉价劳动力的作用,其身心健康并非企业最为关注的,并且实习生的工作相较于正式员工更加劳累烦琐。基于这种实习环境,学生会对企业和工作岗位有所抵触,在完成实习任务过程中不够顺畅,实习的目的不能完全实现。
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管理对策优化
(一)完善顶岗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保障实习生的心理健康。
1.在实习期前的教育和动员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习期前的动员和教育工作要让实习生了解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即将实习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让学生能够重视和认真对待即将到来的实习工作。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学校要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就业小程序的讲解,并为即将步入实习岗位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尽快适应实习工作。
2.学院应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经费充足才能够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进行
教育经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基础,缺乏必要经费的支持,相应的教育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二)探索及创新多种实习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
1.实习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人员共同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不能只由辅导员单方面来完成,而是需要辅导员和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就业处相互配合完成。因为实习学生的特殊性,任何单方面的管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矛盾,为顶岗实习管理增加难度。实习指导教师要加强同实习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出面解决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遇到的问题,保障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2.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应该重点由学校教学部门来指导和监督
教学部门要有效地监督和指导实习管理工作,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高效性。
(三)深入校企合作,采取“双元制”
“双元制”对于我国职业院校来说并不陌生,其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双元,指的是参与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经过两个场所培训:一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二是企业等实训、实习场所,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使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实践技能。此模式在德国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近些年国内职业院校也逐渐尝试应用。我认为学校可以丰富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实习生心理管理方面加以应用,培养专业技能强、心理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企业和学校要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共同完成学校教育目标。在实习工作正式安排之前,学校可以对上一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解,規避其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降到最低。学校也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企业实习。“双元制”模式的应用,可以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具针对性,学生在实习期间也可以更快适应岗位要求,将工作带来的心理焦虑、自卑等风险降到最低。
实习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必要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习和就业的衔接、理论和知识的衔接。但是,实习过程中学生心理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企业的重视。通过本文分析可知,目前职业院校对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足,继而引发连锁效应。基于此,我认为学生实习不光要强技能,更需要强心理,各职业院校未来务必要对学生实习阶段的心理问题加以重视,做到以生为本,使其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俊,蔡薇.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1(6).
[2]马江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