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广西“动画民族化”传承与传播形式
2020-03-24熊定
熊定
[摘 要] 结合广西壮族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学案例探讨民族文化的动画表现传播形式。广西财经学院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源地,对广西本民族区域的文化耳濡目染,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通过动画课程将广西民族文化作为主要设计内容展开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继而探索广西“动画民族化”传承与传播形式。
[关 鍵 词] 动画教学;广西民族文化;动画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68-02
一、广西民族文化为动画教学提供优质选题
进入21世纪,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动画在题材选择上采用多元文化融合战略,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精华,再进行改造,形成一种全球观众都接受的文化形式,受全球观众和各个年龄段观众喜爱的动画片,比如《埃及王子》《花木兰》《钟楼怪人》《大圣归来》等。广西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被广泛熟悉的就有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织锦文化等,还有壮乡特色的传统节日和手工艺品制作。研究广西特色民族文化传播的杨绪明教授将广西民族文化整合分类为七大类别,分别为:文艺类如民歌,民乐器;习俗类如“三月三”;工艺制造类如壮锦,竹编技艺;民族特产类如“五色糯米饭”,油茶,艾叶粑粑;民族医药类;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运动七大类。这些优秀的具有民族个性特征的文化都为动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
二、广西民族文化在动画教学中的分类和传播表现形式
本文结合几个动画教学案例:壮族“三月三”动画故事短片,壮族传统服饰动画角色造型和人物吉祥物设计,壮族传统美食“五色糯米饭”动画宣传片以及凸显广西民族文化的南宁地标建筑的动画场景设计来探讨动画民主化传承与传播形式。
(一)民族文化动画短片类
广西传统节日之“三月三”旨在介绍少数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所以设计风格偏向壮族的本地风俗和地方特色,整个设计过程表现出了时代特征、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要素,呈现历史记载,追求真实性。从剧本到角色,场景造型遵循壮族文化特色,采用简化,提炼文化符号特征和艺术化处理等手段来设计构思。此处动画短片可以适应民族经典人物故事短片,比如“刘三姐”“黄三弟”人物故事动画短片,既可是续集也可是一个完整故事,或以某一传统文化主题来叙述。
(二)“动画民族化”的吉祥物人物造型
人物形象的吉祥物设计是动画教学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与吉祥物结合的创新设计是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一条途径,它能够与民族特色旅游业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如“东盟博览会”等结合,辅助并发扬民族文化内涵。可设计成吉祥娃娃,特色印制品如T恤图案、钥匙挂件等旅游“文创类产品”开发。通过艺术的当代表现形式,立足本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动画人物造型手法高度提炼形象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深入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探索本民族文化内涵,通过采访传承手艺人或参观民族博物馆,不断学习和树立民族自信心,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逐步挖掘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的经典符号或元素并在设计中勇于创新。
(三)“动画民族化”流程宣传片
主要用于介绍民族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文化。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可以用于产品包装扫码观看,或电视广告媒介传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而将这些蕴含着民族生命力的传统文化通过动画宣传片来表现,借助动态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得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真切可感,寓教于乐,观众更加乐意接受,因而,潜移默化之中向人们传输了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
案例通过总体构思、素材收集、剧本构思、场景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导出合成流程,在Flash软件实现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的绘制,如:枫叶、黄姜、苏木、红饭叶、盘子、小火堆、小鸟、小树、五色糯米饭等元件。根据“五色糯米饭”的现实食材和制作流程创作完成动画效果。图形和影片剪辑原件按照不同的层次和顺序导入场景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做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形式宣传小短片。
(四)城市地标建筑动画场景设计
本案例通过展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宁五象广场五象泉雕塑、龙象塔、广西科技馆、广西体育中心等南宁代表性地标来表现了广西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地标建筑设计融入了广西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精髓,采用了广西铜鼓和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元素。一系列具有南宁代表性的地标建筑,打开了南宁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门面,让更多人知道南宁的美,让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更加源远流长。地标建筑动画场景设计通过提取建筑原有的基本结构特征,通过线条、面块、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既还原了地标建筑造型,令人一目了然,又通过艺术提炼手法将其融入动画场景设计中,为城市文化宣传和具有民族化动画表现形式增添浓厚的地域风貌。
三、广西“动画民族化”教学探索展望
展望广西高等教育动画民族化教学思路改革,笔者从两方面提出个人浅显的见解。一方面抓住时代机遇,鼓励动画教学中民族文化多样性绽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自治区党委根据习总书记题词提出了“六壮六美”的要求,其中让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动画的多维表现形式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唤起动画人的文化意识,动画设计人把创作元素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的动画作品。另一方面勇于探索创新形式,动画课程教学以不同主题式系列为内容串联始终。在目前的动画课程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某一类型的传统文化并通过选定的动画表现形式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画的性质与定义、艺术功能、起源与发展、工艺流程、学习方法与途径、动画特性、动画类型、动画片的创作规律和工艺技术等基础知识,并学习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通过主题式系列教学的方式,结合特定某类民族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学习以动画多样化表现形式来对动画剧情、人物塑造、场景设计以及文化元素等提取技术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在从事动画创作的时候,能够有步骤、有目的地从这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绪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特色民族文化传播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2).
[2]李虹.广西民族元素吉祥物设计在动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