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在高校专业外语中的应用
2020-03-24李慧
李慧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将项目式教学法带入课堂。以日语专业4年级“日语口译”课程为例,对教学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 键 词] 项目式教学法;日语口译;教学设计;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26-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引入了非知识传达型的授课形式。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由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所采取的项目式学习方法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独立性、通过任务进行学习、共同学习等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它被定义为针对复杂的课题和值得挑战的问题,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自主设计、解决问题和信息搜索,以创建实际产品或企划案为目的的项目。
本研究以提高日语能力和加深中日两国社会理解为目的,在口译课程中设计导入日语播报新闻的项目式教学实践,旨在探讨本实践中学习者的行为特征,探讨导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成果和尚需解决的课题。
二、Project N的实施概要
(一)Project N
口译课是专业必修课,从3年级第二学期(春季学期)到4年级第一学期(秋季学期),每周两个学时(100分钟),共64学时。春季学期在介绍口译训练方法的同时进行相关练习,学生的反应良好。笔者发现,经过春季学期理论教学之后,秋季学期因主要围绕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展开口译训练,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另外,除了语言能力外,专业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对目标语言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习惯等把握能力,以及个人表现力、团队协作能力等。4年级部分学生对日本缺少关注,能听懂但不会用日语表达等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在前几期的教学中采取了加强说明、介绍动漫电影等环节,但是效果不明显。本学期开始制订计划设计并实施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依托的口译课课堂活动。
在春季学期作为口译课实践环节,笔者通过互联网(主要是人民网日语版)选择新闻素材,要求在观看新闻的同时进行翻译(口译的训练方法之一:视译)(以下简称“视译”)。基于学生对所选新闻素材的不同反应,在秋季学期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新闻素材,设计并实施授课。课程实施中,一名学生模拟新闻主播,用日语读新闻;另一名学生练习同声传译。这个项目使用newscaster的首字母N,故命名为Project N。
(二)Project N的目的
此次參与实践的学生在已经结束的春季学期完成了翻译理论和训练方法的练习,秋季学期继续此次项目实践的目的主要有:(1)提高日语词汇、发音能力。(2)通过大量观看、阅读新闻并完成初步的同声传译,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并使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3)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4)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口语表达以及沟通能力。
(三)Project N的实施流程
将兰州理工大学日语系4年级28名学生分成14个组,每组两名。上课前与项目组长(班长)进行交流,传达实践研究的宗旨,并要求组长给予协助。笔者为了管理学生首先委托班长建立了QQ群。
第1次上课过程中,指导教师就不同新闻素材展开示范教学。结合项目式教学设定活动题目关键词为“日语·新闻”,也就是“模拟主播并同声传译”。第2次课前,按照设定好的顺序每小组2名同学上传相关资料和实施记录(小组成员、负责部分、选定理由等);课上,由这2名学生发表并组织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课堂发表和讨论时间设定为20分钟;课前课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QQ群内进行。实施时间为秋季学期的第1周至第16周。
三、过程考察
(一)实施情况和项目内容
成果发表一共进行了14次。课堂时间分配如下:首先进行Project N,然后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科书(《口译教程》陆留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进行口译练习。
(二)特征和效果
为了研究Project N的特征,首先对发表形式进行了考察。14组发表内容均采用了播放PPT读新闻的形式。即模拟主播使用日语播报新闻,模拟译员同声传译的形式。其间,学生有意识地将视译等翻译训练法带入实践过程。14次发表中,有9次模拟主播自主设定了主题进行讨论。观看新闻所需时间平均为15分钟,讨论时间平均为20分钟,最多时甚至花费了50分钟。在设定讨论主题和主持过程方面体现出每个主播的偏好和特色,讨论环节课堂气氛热烈而有秩序。
14组当中除一组使用“新闻配音”(以画外音的形式提前录制)外,其余均使用PPT形式现场播报。笔者在春季学期已多次使用这种授课形式,学生只是依样画瓢,显示出创新力不足。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的重视,笔者提出了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应该尝试准确的发音朗读,同时介绍了语音语调相关网站。但是并未发现有任何使用迹象。另外,在这14次发表中,有两个显然不是“新闻”。它们分别是“文章”和“诗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在担任6年口译课程教授过程中,受课时约束每学期都无法完成教材全部内容。每次只能完成全部8个单元的前6单元。导入Project N后依然顺利完成了前6单元。也就是说,虽然平均每次花25分钟用于项目式教学活动,常规的课堂学习进度并没有受到影响。故这种设计和实施进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热身练习。
(三)口译课程中Project N的定位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作用上,Project N都只能说是口译课程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不仅仅可以考验主播对现场的控制力、表现力,也能通过关注新闻从而了解世情并交换意见。
从结果来看,此设计与口译课实践技能训练关联性较小,未能有效导入其他口译训练法。但从资料收集和发表有效性等方面来看,的确适合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高年级学生。
(四)从项目式学习的角度看Project N
对第二外语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可以添加这样的定义:(1)加深对课题主题的认识,同时以促进目标语言的学习为最终目的。(2)在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下,学生可使用语言各项功能进行相关活动。(3)学生可结合不同任务积极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
活动实施期间,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小组组成、演讲顺序、主题选择和演讲形式都在项目组长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同时,与组长、指导老师进行实时沟通,推进项目,以演示形式发布结果。活动中考验学生包括日语能力、网络检索和PPT制作、讨论环节控制等能力;另一方面,项目组长在与指导教师沟通下制作项目问卷,分析结果等,通过参加管理和研究获得了成长。
活动中几乎所有的管理和交流都通过QQ群完成。课前上传演示材料、发起讨论、课后的答疑解惑等功能使笔者重新认识了这些社交媒体工具在学习中的用途。
(五)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分析
最后以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结果为基础,研究Project N的实施效果。对28名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28份。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比平时更积极地参与并明确表示出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设有自由描述一栏,既有肯定意见,也有否定意见,也有并不关心的。除了没有意见(2份),26名像学生A一样声称,比起传统的教师主导形式,有所收获;另外,像学生B一样,是关于交流机会的意见(5件);像学生C那样,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意见(2件)。
此外,有人认为,“讨论后,发表感想和说明,让我与老师有了亲切感。”“以这一实践为契机,我关注了微信人民网日文版,开始看新闻。”“用QQ群发送资料、获取信息或与老师交流很便利。”等。另外,也有人持否定意见,“我直到最后也不习惯这种强调参与的形式”“指导教师的指導经验不够”“总是存在不合作的同学”,等等。
从问卷调查的自由描述看出:(1)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开放式的选题。指导教师有必要加强中间指导,并确保遵循最初确定的关键字。(2)即使在小组内部,并非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另外,当笔者在QQ群询问为什么不使用介绍的语音网站时,答复为:(1)没必要使用它;(2)在手机上收集信息,并在电脑上创建了PPT,因此特意用电脑检查语音很麻烦。
最后,作为此项目式教学活动实施者需要提及以下几点:首先,这次活动规模较小,故对课程最终效果影响不大。另外,因缺乏中间指导,所以播报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提高综合实践技能、尊重学习者自主性和协作学习方面,此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总结及今后的课题
本研究通过将项目式学习导入口译教学,以提高日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标,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实践成果及课题进行了研究。今后,将Project N视为可以在将来应用于其他实践和学习研究的方法。(1)提供交流机会和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2)实施前的指导、老师的评语、QQ群中的交流对执行Project N作用明显。
今后需要解决的课题:(1)在考虑到学生负担的同时,增加演示文稿的数量,活用OJAD,增加口译课的要素。(2)努力提高指导教师的管理能力并营造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参与的环境。
通过此次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者和指导教师有了明显的成长。但是本研究以内容分析为中心,未能证明日语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的程度。今后活动设计将利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分析,更加具体地研究教学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绮雯.基于项目式教学法(PBLL)的教改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8).
[2]霍玉秀.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学法实证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0).
[3]汪建丰,沈月娣,孙和平.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