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20-03-24库尔班·阿吉
库尔班·阿吉
[摘 要] 汉语是华夏文明的根本,是炎黄子孙的本土语言,也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在越发重视素质文化的今天,我国开始着重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对汉语言的教育需要改革,旧理念下的汉语言教学枯燥且无味,并不能实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这一目标,存在诸多隐患,而当代的汉语言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理念陈旧等都是导致汉语言教学无法面向国人的原因之一。就汉语言课程教学提出建议与思路,对其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
[关 键 词] 汉语言;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136-02
就目前來看,在全面推行素质文化的今天,对复合型人才的重视不断提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重点培养当代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各项能力中语言便显得至关重要起来。近些年,在大多数学生对汉语的运用程度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潮流,完成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汉语言课程一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汉语是炎黄子孙的母语,它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在大学期间各种学科在学生心中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母语,甚至有很多人到了大学后还经常出现用词不当、逻辑错误以及不认识常用汉字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为此我国必须要针对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而培养更多的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新的血液。中国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死板,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不能帮助当代学生去理解古今汉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而汉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对汉语这门学科的重视以及喜爱程度,从而影响表达、沟通、理解等本应该轻车熟路的语言技巧。近代的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死板,不少学校对汉语言的教育还停留在老套的背诵诗文以及汉字的层次,重视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培养,却避重就轻地将学生对语言的实践应用放在了最后,限制了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向往以及创新,没办法做到融会贯通,很难将汉语言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二、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一)“新”
“新”就意味着我国要在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不光是随着时代同步更新汉语知识的储备库,更要完善汉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汉语要适应时代潮流,为汉语言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将流行的元素,如新名词、新梗、网络用语,加以整理筛选,随后将其融入传统的汉语言之中,再除去古板、陈旧的汉语言内容。要对汉语言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在课堂上强调语言的趣味性,教师在讲解内容的同时要做到声情并茂,将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文字生动地表现出来,不能只局限在生硬的课本上,让学生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将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并不只有一种。学生应当在培养好对汉语言的兴趣后去主动学习,按照自身所感兴趣的文献去加深对汉语言的认知,教师则是对学生阅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所谓指导并不是告知答案,而是去点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 学校要将汉语言教学与新技术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学习的多样性、利用新媒体技术代替一部分语言上的传授,将汉语教学与时代科技相融合。
(二)“实用”
“实用”就是要追求实际,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现实,教学方法要贴合实际。每一行的不同职位对语言的需求与期望都是毫不相同的,所以汉语言的教学要符合目前的国情,紧跟时代的脚步,对时代流行的新型文化不应草草拒绝,而是加以筛选去整理,将汉语言与新名词文化相结合,不能故步自封与现实脱轨。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汉语言课程教学的内容要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相结合,推动国家的发展;从职业层面上来说,汉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生活。汉语言的教学应该简洁,表现手法清晰,思路明确,突出语言的实用性。不可盲目地相信所谓权威,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不要局限在书本的限制之中,应该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进行改革。国家在追求语言运用的同时也要尊重我国的民族习惯,要增加国人对汉语言的归属感,共同弘扬传统汉语言的美感。
(三)“学以致用”
“用”是指学以致用,是说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联合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按照理论的要求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汉语言是一门无比实用的课程,尤其是当今社会,语言的实用性更显得无比重要。和古代不同,现在的语言不再局限于读书认字,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期,汉语在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今社会对语言能力的需求。[2]作为国家所期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基础,更要熟练掌握汉语言的使用方法。空白的理论知识要由汉语言专门的研究者去研究,在现实社会中对汉语言能够进行有效实用的广泛普及。[3]当然注重实际不等于忽视理论,实用的范围要加以明确,能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汉语言知识是真正实用的,反之则是空洞苍白的行动。
三、汉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融合教学内容,使知识体系最优化
由于汉语言课程教学种类众多,很多时候会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面对这一改革,社会对此也寄予厚望,而我们应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汉语知识体系,为此应当将汉语言课程分为多种科目,除了设置两门基础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以外,还要设置汉语言课程的分支,避免各科出现内容重复以及内容遗漏的情况。之后将两门基础课程相互结合,体现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统一性,遵循着历史的轮廓与脉络去将古今汉语真正结合在一起,使其达到真正的完美融合,同时将汉语言变得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使得汉语这一学科更加科学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符合现今的科学精神。[4]
(二)改革传统内容,注重语言能力实践性
对传统教材内容的改革在汉语言课程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汉语教材应该将时代的最新汉语研究一并记录在案,汉语理论体系符合当代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和时代的客观需求,紧跟时代潮流,能使学生在教材中学到真正需要并且有意义的知识。同样,教材内容可以做一些对知识的筛选与取舍,依照侧重点不同着重突出某一方面。在教学思路上也要摒弃之前老旧的教育理念,知道什么时候教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去在适当的时候合理运用汉语的相关知识。在教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文化素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对汉语言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培养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学无止境。通过开设各种语言学说课程帮助学生开阔语言文化的视野,从中领悟到语言文化的真谛,真正体会到语言带给人们的魅力所在,從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喜爱汉语言这门课程,爱上读书,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三)添加特色内容,体现高校自身特色
学校对培养人才方面不要固定在某一方法上,很多有效措施不能在常规教学中完全开展,可以通过举办校园知识讲座、答辩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熟练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口才辩论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举办校园读书角以及读书节,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相互交流,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阅读下去,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更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展览以及书法大赛,加深学生对汉字之美的欣赏,从中体会汉语言的美妙。同时在对汉语言最终的考核中不能着重依仗闭卷所带来的成绩,真正的汉语考试所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更有对中国汉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适当减轻闭卷所影响的成绩比重,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放在考核之中,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兴趣,实现多样化的汉语言课程改革。[5]
四、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高速的上升阶段,与此同时人们对教育也越发地重视起来,就目前而言,如何让汉语言文学在当代学生脑海中占据主要地位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因为旧时代的教育理念所造成的弊端与缺点导致我国的汉语言文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结合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需求,我国应当坚决进行相关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佑丰,李美阳.基于多项目管理的继续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9(42).
[2]任婷,李士金,谢慧娟.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因为高中语文老师照本宣科而失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信心[J].好家长,2019(4):136-137.
[3]胡艳芳.高职高专古代汉语课程定位及教学改革对策初探[J].汉字文化,2018(5):43-44.
[4]周丽霞.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园,2018(7).
[5]任惠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文存阅刊,2018(15).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