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
2020-03-24马玉波菲利克斯·马努
马玉波 菲利克斯·马努
[摘 要] 当前,职业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在与传统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词汇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从多维度视角建构了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的要素框架,以助力当前职业院校英语词汇教学。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98-02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国际合作人才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而英语词汇对跨文化交往来说是基础。词汇量偏小,词汇知识深度不够,仍然是阻碍中国学生跨文化交往有效性的关键点。本文指出以往英语词汇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构建了职业院校英语词汇混合式教学框架。
一、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数量大、学时少
从中等职业英语到本科高等职业英语,词汇量增幅较大。中职基础阶段,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1500~1600个单词的基础上,学习300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学习1800~1900个单词。中职拓展阶段,词汇量要在此基础上增长到2490个。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应掌握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不仅词汇广度大,还有一定的词汇深度。此外,中高职学生还需有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薄弱,加上教学词汇量大、教学时间有限,词汇教学效果受影响。
(二)情境需求受到限制
英语课标要求职业模块教学内容需创设仿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探索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语言实践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职业场景中去运用,将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词汇。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词汇大多围绕课文讲解,受时间、地点等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难以呈现出具体的生活或职业语境。
(三)学生个性化需求受到制约
在职业学校,中高职学生入学的成绩差距巨大,100分的英语单科成绩的差距高达50分左右,词汇量的差距在1000个左右。学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经历,已经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要做到与每位学生开展对话,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就需要职业学校个别化与差异化供给,而个别化差异化教学的实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英语词汇混合式学习的优点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美国培训杂志上关于E-learning的混合式学习文章中,它是随着E-learning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根据Kerres和Dewitt的定义,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的结合。何克抗教授将混合教学定义为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强调,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混合式学习模式有很多优点。
(一)突破词汇教学时空限制
混合性词汇教学运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突破词汇学习时空限制,在相对集中的学习时间之外,把课下时间化整为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将正式性学习和非正式性学习结合起来,既具有集中性,又具有泛在性。同时,还创造出跨越课堂的人机互动以及人人互动的机会,丰富了词汇输入与输出的环境,给学习者营造更广的学习氛围。
(二)词汇学习环境多样
混合性学习搭建了三种学习环境: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和协作学习环境。英语知识的传递和吸收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协同合作,避免了只通过在线声音、图像交流的烦躁感。将老师课堂创设的语境、线上营造的学习语境以及协同合作的语境三者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优势,为词汇教学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环境。
在线教学环境中,创设仿真的语境,提供词汇的形式、语义、语境三者的结合,并提供系统化的词汇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还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词汇游戏化的复习方式,通过多感官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愉悦感。
(三)教学个性化
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混合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个性化的学习途径。首先,混合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师资选择,学生的选择不再是任课教师。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英语认知水平,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案,寻找符合自身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的网络资源。再次,学生量身制订课外学习时长和空间,选择适合的交流互动方式,多渠道参与到小组、班级的学习当中去,提升自己的目标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因学生而异。
三、职业院校混合式英语词汇学习模式建构
英语词汇教学要秉持“输入充分,输出有效”的理念,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优势,构建由“课堂—线上—再课堂—再线上”的循环输入输出教学闭环,形成词汇知识学习、词汇运用、词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三位一体的成长路径。通过课堂词汇的学习、展示、检测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目标;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进度,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改进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维度的学习和互动,实现语言学习的交互性;通过大量词汇语料的输入,实时智能化的词汇复习和检测,保证了其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及质量。
(一)教学目标制订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词汇学习计划和方案,跟踪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具体目标为:(1)通过课堂观察和网络测试,了解学生现有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的情况。(2)在掌握学生基础词汇量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词汇学习计划。(3)营造线上线下词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授学习策略。(4)通过小组互助、词语竞赛、课堂展示等渠道,了解学生词汇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阶段性词汇学习目标达成情况。(5)对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进行跟踪评估,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6)改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各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是职业学院通用的权威性教材,无法兼顾所有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英语词汇学习内容包括多方面:发音、拼写、词义、词性、搭配、使用语境、语用等。词汇的学习需要掌握单词的词根、词缀、常见的构词法,比如合成法和派生法等。学会借助词典、网络等资源,通过语境把握词汇在语篇中的意义。教材中出现的词汇只能作为学习难度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师生需要通过信息和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弥补教材滞后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促进学生学习,“好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必须“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从已知到未知逐步系统化”。鉴于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词汇量的潜在提升空间,借助在线词汇学习软件,可以进行内容的个性化选择,从初一到高一都可以作为不同学习起点。
(三)教学组织的开展
混合式词汇教学的课程组织和管理,需要老师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与面对面的授课环境中找到相对的平衡。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性词汇教学,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要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既要进行总体设计,也要做到分层教学,分组制订学习目标。着眼于长期职业发展,词汇学习的规划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长远学习规划,即从中职升入高职阶段的整个学习历程;长期规划,即中职阶段的词汇学习计划、高职阶段的学习计划;中期学期规划:学期或学年的学习计划;短期学习计划,如每周的词汇学习计划。职业教育的组织结构形式需要从“教程式”转向“学程式”。
词汇教学的组织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生词汇水平诊断性评价。结合英语学习平台自主测试和卷面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现有词汇水平。
2.协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到每天词汇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注重词汇学习质量。将每天的词汇学习计划与定期的复习计划相结合,以保证词汇的掌握度。同时,词汇学习所达到的深度需要教师引导,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偏好,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创建多样化的训练环境和场景展示词汇学习成果。课堂教学组织中进行词汇的朗读、造句,构词法分析和词汇成果展示;课堂之外的强化学习、自主测试、小组竞赛、阅读分享都是词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词汇学习评估机制。词汇的学习受到教学环境、学习状态、师资情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做到及时评估、及时督促、及时奖励。评估奖励机制可分四个阶段:周学习积极分子—月学习先进个人—学期优秀学员—年度词语进步奖,用隆重的方式肯定学习成绩。
(四)教学评价的构建
混合式词汇教学需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自适应的智能判断优势,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级,形成前测的诊断性评价。通过在线平台每日打卡、复习测试、词汇量测试、词汇挑战等形式及時生成大数据,记录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将自我学习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主观评价与在线平台评价相结合,课上展示环节与线上客观测评相结合,形成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加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监控、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为适应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中高职英语词汇教育模式,提升词汇教学效果。在混合式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为学生营造线上线下双向的课堂学习环境,实现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6-237.
[2]焦雪萍.美国中小学混合式学习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周云.移动互联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2):79-85.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