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
2020-03-24邹艳荣陈诗琪
邹艳荣 陈诗琪
[摘 要] 2019年全国“两会”提出高职扩招100万,2019年9月首批扩招后来自学校、企业、农村、部队等领域的学生汇入高职院校。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在融入传统高校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心理咨询人数激增,原有的传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高负荷运转,亟须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阐述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其次,分析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最后,根据学校具体干预措施探讨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88-02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意味着扩招后来自学校、企业、农村、部队等社会领域的人群在高职院校汇集,改变了高职校园内相对单一的学生来源群体,形成相对复杂的多元化学习结构。多元化群体融合的校园文化难免存在冲突或不兼容,如社会群体的大龄学生、有家有孩子有工作的学生、军队文化浓厚的退伍军人等。多元化角色社会学习群体的年龄、背景、知识结构不同,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综合素质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相同,这种多因素、多文化的交融,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多样化。2019年9月扩招后的学生进入校园,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指导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过程中非常明显感受到2019级在校大学生和以往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内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呈井喷式暴涨,原有的传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高负荷运转,整个校园危机干预模式亟须改革。
一、心理危机与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的心理失衡状态。在这种失衡状态下,大学生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无助、压抑、愤怒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或群体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方法。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
高职百万扩招后,学生年龄、背景、知识结构不同,学业基础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给目前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传统授课模式将被淘汰,接踵而至的将会是更贴近学生现状、因班制宜、因专业而宜的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必激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
(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完善
现有的高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仅仅是基于单一学生群体而开展,扩招后学生群体年龄、类型、背景、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导致学校现有危机干预机制超负荷运转,心理危机干预普及面及程度大大减弱,扩招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倒逼传统高职心理危机干预体制进行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加完善。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及干预的效率
高职扩招后,学生类别多样性,各高校都会通过心理问卷筛选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把即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和学生类型分级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开展得越早,普及面越广,越有利于提升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效率。
(四)有利于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有利于精准地对扩招后大学生分类别、分专业进行危机干预。高校多次实践后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推广至各个社区,构建社区危机干预模式,为建立健全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实践基础。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2019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海南考察时指出“100万扩招,倒逼体制改革,教育和社会要紧密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否则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可见,扩招100万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倒逼传统高职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这对每所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各高校面对井喷式心理危机事件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开通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或服务热线
2019年9月扩招后的首批大学生进入校园,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指导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授课过程中能非常明显觉察到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待提升,患有严重心理问题及疑似精神疾病的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往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校园文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亟须干预。为此,学校积极开通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及服务热线,并在每栋宿舍楼梯口、每间宿舍门口进行相关信息宣传,让学生有需要时随时拨打热线或者直接进行网络心理预约与咨询,第一时间获得及时帮助;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通心理树洞,让学生匿名倾诉,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
(二)建立多元化学生心理档案
每年新生入校后,各高校基本上都会进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扩招前由于学生生源绝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一般、严重、高危三类,然后由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分别对各类别学生进行心理跟踪与服务,针对每个学生制定精准心理咨询方案并指定老师长期进行跟踪回访,直至学生毕业。扩招后由于学生来源于学校、企业、农村、部队,生源类型发生质的改变,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上以非高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学习背景差异大,扩招后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按照传统方式构建学生心理档案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心理问题。为此,扩招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类别(学校、企业、农村、部队)、心理问题类别(学习、适应、情绪情感、压力与挫折、人际关系、恋爱与婚姻、自我意识)等维度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然后由相应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跟踪与回访。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要求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各高校目前基本都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心理课程的教学适用对象多为18~24岁大学生,对来自企业、农村、部队、中职等学校的学生来说实用性欠缺。为此,高职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外还需要构建一系列与扩招后大学生心理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工程心理、市场营销心理、管理心理、网络心理、服装心理、销售心理等课程,还需要根据学生职业与年龄特点开展人际关系心理、婚姻与家庭心理、智慧父母课堂、人格心理等课程,让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不同课程,丰富大学生的日常心理生活。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
扩招后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思考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冲动性,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思考与觉察,体验自我心理成长。可以通过开设自我意识、沙盘心理体验、绘画心理、OH卡潜意识觉察工作坊让学生自我觉察与体验,记录自我成长历程。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公益广告拍摄、心理DV视频拍摄、心理主题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自编自演全身心投入设身处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与自己和他人和解。还可以通过新生适应心理团体辅导、人际关系建立团体辅导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探索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提升自我人际沟通能力。
(五)健全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做的事情,而是全院全员一起努力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五级危机干预机制由下到上层层监控,充分发挥每级作用,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与服务。其中宿舍长和班级心理委员负责每个宿舍和班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识别、朋辈咨询与上报;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并转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整个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筛选,对一般、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和疑似精神疾病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跟踪服务,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学院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决策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扩招后学生生源不同,产生的心理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需要全方位健全五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充分发挥每级作用,共同预防校园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梁克东.高职百万扩招须同步提升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4-02(009).
[2]任聰敏,石伟平.扩招100万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3]刘楠.高职院校扩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
[4]潘菊素.关于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4):12-16.
[5]王亚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