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生性格进行外向性干预探析
2020-03-24李克英徐冰
李克英 徐冰
[摘 要] 多年的护理专业班主任工作经验结合医院护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认为现在的护士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有些护士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方面不能让病人及家属满意。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人沟通能力好于性格内向的人,在高校学习期间采取一些措施对护生性格进行外向性干预,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的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这是研究的初衷。
[关 键 词] 护生;性格;外向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86-02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的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中提出,到2022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民医保制度显著完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一、护生性格外向性干预的必要性
(一)某卫职院新生的性格情况
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在问卷星上对某卫职院2019级护理专业新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835份,经过计算艾森克人格问卷在各维度上的T分数分布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典型外向型占总人数的8.9%,趋向外向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3%,中间型的占总人数的42.9%,内倾型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0.1%,典型内向型的占总人数的14.6%。其他量表的分数占比情况表明情绪不稳,有焦虑、紧张、易怒、睡眠不好、躯体不适等症状的占总人数的15.8%,情绪稳定的占总人数的68.7%,中间状态的占总人数的15.5%;精神质非常明显的占总人数的13.2%,倾向精神质的占总人数的7.9%,正常范围的占总人数的78.8%。
(二)对护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预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体看来2019级学生性格成正态分布,有少数学生情绪不稳,有焦虑、紧张、易怒等情况,可能与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全新的环境求学,面临与之前不同的人际关系、饮食习惯、学习适应等因素有关。在内外倾维度上典型外向型的占比最少,中间型的人数占比最多,而占比最多的中间型有转化为外向型的可能。
对护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预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还是内,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外向型的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特点是活泼开朗,喜欢交际;内向型的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特点是谨慎小心、交际狭窄。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早期经历对性格形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其最终形成要到青年期乃至成人期,而且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稳定逐步发展到稳定。[2]性格一旦形成,虽然相当稳定,但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会因为境遇或身体状况的重大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可塑性,教育是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渠道。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训练,可使个体逐步具备完善健康的人格。
对护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預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护士职业基本素质要求是爱岗敬业、慎独、诚实、自尊、自重、自律、自强;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间团结协作,相互尊重[3]。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和医患纠纷的紧张,如何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主动热情的护士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处理问题方式灵活的护士最受各方面的好评。
二、护生性格外向性干预的措施
本研究已经对实验组的班级采取以下的干预措施,看采取干预措施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显著的话就说明这些干预的措施是有效果的,是可以被借鉴的。
(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护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人文教育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契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本专业优秀校友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服务病人的典型事迹案例,稳固新生的专业意识和树立服务病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形式多样的培育护理人文精神的学生活动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让护生在活动中感受护理人文精神,比如,护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护士授帽仪式、大合唱比赛、护理情景剧大赛、护士礼仪大赛、护理铺床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让护生在活动中体会护理人文精神,进一步进行人文知识的内化,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和善行。护生到医学实习期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比赛、志愿服务,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感恩教育贯穿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护生的感恩意识直接关系到今后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经常对护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在校期间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多种主题的感恩教育,感恩国家、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校园、感恩同学等。一个心存感恩的护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就给予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大学生学习心理教育、大学生自我意识养成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适应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还要注意提升护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支持系统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的原生家庭情况非常好,有小部分学生的原生家庭情况很差,通过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那些原生家庭支持系统很差的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力量和需求更多社会支持的途径。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和主要班级学生干部,及时发现那些社会支持系统脆弱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中心的老师及时给予重点的关注和辅导,必要时帮助他们寻求来自外界的帮助。
(四)能力教育
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增强护生性格的外倾性。经常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为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思路和平台,能夠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觉、专业自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护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测量血压,为老人按摩,为老人修剪指甲,与老人聊天,为老人进行文娱表演等。护生走进小学,检查学生的牙齿情况,检测视力,讲解一些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讲解一些伤口包扎等急救技能。护生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感受正能量,培养责任心、爱心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各种富含专业特色的活动增强护生性格的外向性。外向性的性格、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各大医院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助力学生成功就业;内向性的学生一般很少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很多学生只是需要生活费或是有困难需要父母帮助时才与父母联系。如果通过有效的干预能够让学生的性格趋于外向一点,对于每个家庭亲子关系和谐是有帮助的;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也是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切实体现;在护士紧缺的情况下,新入职的护士经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具有较为外向性的性格、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缩短医院对护士的培养过程。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是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瑞士]荣格.荣格性格哲学[M].李德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95-196.
[2]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80-181.
[3]喻坚.护理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2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