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经类专业自招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020-03-24金成龙
金成龙
[摘 要] 自主招生是为了适应选才标准多样化而产生的,就业状况的好坏可以体现这一招生模式的优劣。以安徽省芜湖市4家高职院校自招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统招生的对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自招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方向、专业吻合度、薪酬水平、职业稳定性和企业评价等方面的表现,发现总体差异不大,但自招生内部易出现两极化发展,其原因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和学生个性有关,建议学校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推进差异化教育;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就业状况;自主招生;统招生;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80-02
为了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推广。自2009年开始,安徽省开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模式,从当初的1所院校的4个专业230名招生指标,到10年后的全部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比率超过50%。自主招生这一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流。这些自招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后走向社会的就业表现如何,与传统的高考统一招收的学生有无差异,从这一方面能验证自主招生适应选才多样化标准的作用是否体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6届和2019届安徽省芜湖市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其中以2019届毕业生为主。在调查职业稳定性和薪酬变化时,考虑了3年的变化状况,以2016届自招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另外,是以统招生就业状况为对比来进行分析的,在进行自招生调查的同时也分析了统招生的就业状况。
(二)研究方法
此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共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问卷2564份,有效问卷2251份,其中自招生1015份,统招生1236份。2019届毕业生1845分,2016届毕业生406份。此外,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同时查找相关文档资料,如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麦可思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等。主要以对比分析法为基础来分析自招高职学生的就业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其职业生涯的提升提供合理化意见。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自招生与统招生就业对比分析
(一)就业指标对比
1.就业率与就业方向
通过对2019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自招学生毕业3个月内平均总体就业率为92.5%,而统招生的平均总体就业率为97.5%。毕业去向中企业就业、专升本、自主创业、其他四大类中,自招生分别为80.5%、3.5%、8.4%和7.6%,而统招生分别为87.6%、8.5%、1.4%和2.5%,二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自主创业的比率自招生明显高于统招生。从其就业地区看,统招生省内就业的占比为65.2%,自招生为55.7%,其中芜湖市就业的比率自招学生为35%,高于统招生的23.4%,其可能的原因在于自招学生中生源来自芜湖市的比率为34.2%,高于统招的16.6%。
2.专业吻合度
专业吻合度的调查以评分方式进行问卷,从10分到0分打分,总体平均分为7.54分,自招生为5.96分,统招生为8.45分,二者差距较为明显。从其行业分布看两者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总体占比自招生和统招生分别为59.7%和61.5%,二者的差异不大。但有12.1%的自招学生就业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统招生这一比率仅为6.5%。此外,9.8%的自招生就业企业为自家企业、亲戚或朋友家企业,招聘进企业时专业要求较少,而统招生这一比例仅为4.5%。而自家企业和亲戚或朋友家企业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为32.3%,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12.1%的自招学生会选择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
3.薪酬水平
(1)毕业后3个月薪酬状况。2019届自招学生毕业后3个月平均薪酬为4399元,统招生的所有就业学生的平均薪酬为4454元,基本无差别。但在区间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将所有就业薪酬分为6000元以上、4500~6000元、3000~4500元及3000元4档归类,自招学生分布率分别为12.2%,22.3%、54.6%以及10.9%,而统招生在以上4个区间的分布分别为6.6%,27.5%,61.3%以及4.6%。可能的原因在于自主創业的自招生较多,创业初期收入不稳定,影响了总体状况。
(2)毕业3年后薪酬状况。通过对2016届毕业生工作3年后的职业及薪酬状况进行调查发现:3年后自招学生的平均薪酬为5891元,统招生的所有就业学生的平均薪酬为5657元。对比发现,二者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上涨幅度分别为33.9%和27%,但3年后自招生的薪酬水平高于统招生,自招生的上涨幅度也高于统招生。可能的原因是经过社会工作,其更加成熟而原有的沟通能力较强等优势依旧保持,使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于统招生,另一方面部分创业的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收入有了较大的改观。
4.职业稳定性
通过对2016届学生的调查发现,毕业3年自招学生的平均跳槽次数为3.12次,而统招学生的平均跳槽次数为2.01次,自招学生明显高于统招学生。从具体分布来看,3年来跳槽次数为0次,1次,2~3次,3~5次,5次以上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3.3%、23.5%、34.1%、22.1%和7%,而自招生更加明显,分别为5.9%、15.2%、40.4%、29.3%和9.2%,跳槽频繁成为年轻人就业的一大特征。从跳槽的原因来看其差异不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和工作强度。通过对跳槽效果的调查发现,通过跳槽得到改善较为明显的是薪酬平均跳槽一次涨薪11.5%,有17.2%的跳槽使得职位有了提升,但工作强度得以改善的比率仅为5.1%,效果不明显。
5.企业评价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和调查发现,100%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从未关注过应聘者是自招生还是统招生,且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来看差异不大,在总分为10分的总体评价中自招学生和统招学生的得分分别为8.01分和8.12分。但在各细分指标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自主招生学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22,7.1,8.73和8.11,而统招学生的得分分别为8.43,8.33,6.65和6.76。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自招学生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工作积极性方面较差,在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较强,而统招生与之相反。
(二)结论
1.总体存在差异,但不明显
通过对自招生和统招生的就业状况对比发现,总体看双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就业率、就业方向等,但差异不明显,从企业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从未考虑是自招生还是统招生就可以得到验证。
2.自招生内部差异明显
无论在职业发展、薪酬水平还是在职业稳定性上,统招生具有居中化倾向,而自招生其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发展较好的比率和发展较差的比率均高于统招生。将上述5项指标按照每项10分简单加总平均计算,将就业分为3档,8分以上为好,6~8分为正常,6分以下为差的话,统招生占比分别为11.4%、75.7%和12.9%,而自招生占比分别为23.4%、56.1%和20.5%。
3.自招生職业素质优劣势明显
从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来看,与统招生相比在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积极性等服从管理和相关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在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这也是使得其在就业过程中与统招生相当的原因。
三、原因与建议
(一)原因
1.生活环境的差异
通过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调查发现,自招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总体要优于统招学生,有6.5%的自招学生父母是从事个体工商等经营自家企业的,而统招生这一比率为1.6%;与此对应的是有16.4%的自招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不够,统招生这一比率为6.9%。较好的经济环境,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生活的压力;较少的父母关注使得部分自控力较弱的学生有机会去做与学习等无关的事情。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制力较差、沟通能力和创新力较强,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学习习惯的差异
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学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处于成绩排位的后半段,其原因在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导致的。进入大学后,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加上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管理的放松,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松懈,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对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好,对学习纪律的遵守不够严格。进入企业后,这种不良习惯一直存在,对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学生个性的差异
大部分自招学生相对于统招学生来说,性格外向,好奇心较强但持续关注度较低。因此大部分自招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和工作之中,特别是对比较枯燥的程序化工作的兴趣不大,但与此对应的是与人交流沟通能力较强,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有新的想法。这种个性化的差异对职业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大部分自招学生在销售、策划和自主创业等工作中表现优于统招生,但在会计、文秘等常规性工作中的表现要明显差于统招生。
(二)建议
1.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推进差异化教育
高职自招学生在传统的评价视角下,基于其较落后的学习成绩,大多被认为是“差等生”,但在本次的就业调查发现,在总体上与“统招生”的差异不大,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高职自招生有明显优势。基于此发现,高校在教书育人时,不能再以课程成绩、遵守纪律等来单方面衡量和教育学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而鼓励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学校一方面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模式,使其优点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如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水平
自招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自招生普遍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特别是对比枯燥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首要的就是学习兴趣的提升。为此,不能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要更多地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与企业实际运行状况相结合,“干中学,学中干”,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措施,还要有将措施实施的机会,检验所提出的措施是否正确。学校一方面可以和企业合作,互补互利,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的实训场所,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场所,要让老师的教学观点在实践中展示与验证、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可以让学生的想法通过市场实践去检验,不能以书本理论知识去评判其对错优劣,要让实践去告诉他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强,学习效果更好,学习兴趣也更大,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全面发展
与统招生相比,自招生另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就是职业道德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企业的忠诚度。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教育学生频繁跳槽、消极怠工等不良行为对自己、对企业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应该以何种正面方法去应对,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去逃避。另外,学校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和社会工作认知,使自己的特质与工作的行业、岗位相匹配,这样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为企业所认可,对企业和学生本身均具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崔盛,吴秋翔.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J].复旦教育论坛,2017(3).
[2]罗美英.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背景下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7).
[3]张万方,林依萱.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招生就业工作探讨[J].大众标准化,2019(9).
[4]郑钰莹,石鸽娅.高校自主招生与统招生培养质量对比研究:以HF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