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双一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4樊宏伟赵博
樊宏伟 赵博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形成了新疆高职院校钻井技术专业“五双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五双一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74-02
一、实施背景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在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开展本土化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的育人机制,国家自2014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于2017年获得批准。通过3年多的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学校与企业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在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创立“天成西域地质工程学院”,以此为平台,校企双方在招生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培养新疆本土化石油钻井人才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实施过程
(一)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育人“双主体”
通过走访、考查、调研克拉玛依市7家优质石油钻井企业,按照“合作意愿强烈、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信誉度良好”等原则进行企业遴选,最终确定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展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制定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意见》《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学院的领导层、职能部门、试点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班主任分别对接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部门、车间领导、带教师傅、学徒班管理人,建立联系,从五个层面有侧重地分别落实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编写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学生(学徒)入驻企业后,进行企业轮岗阶段培养,在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9个钻井队进行场地工、泥浆工、外钳工、柴油机工、内钳工、井架工六个工段的岗位轮训,实现“能力递进,岗技全面提升”企业积极分担育人成本,在提供带教师傅、岗位实习设备和场地的同时,投入近210多万元,制定分段标准支付学徒津贴、生活补贴,为其购买工伤保险;学校承担学徒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校方责任险、实训耗材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课时津贴。
(二)探索招工招生一体化模式,实现人员“双身份”
现代学徒制所培养的学徒(学生),既是企业计划聘用的准员工,也是职业院校实际在籍的学生。钻井技术专业通过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充分协商,结合行业的实际特点,校企共同制定了《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遴选管理办法》;校企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宣讲,并依据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基本原则,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人员的报名、遴选工作,最终录取43名学生,组建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43名学生与学校、企业签订了《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明确三方各自责任、各方权益、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内容;学生通过认定企业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并进行拜师仪式,转变为拥有企业“准员工”身份的学徒;校企共同制定了《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薪酬标准》及《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奖学金发放办法》,确定了学徒在企岗位清单,并为每一名学徒购买了保险,进一步保障了学徒权益。
(三)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学“双导师”
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聘请34名技术能手,结合专业现有的9名骨干教师与14名专职教师,建立了“互聘互用、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互聘共用教学团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案例”“情景模拟教学”等模块化的教研活动,对企业师傅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同时,钻井技术专业派遣专任教师赴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岗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并派遣指导教师亲临现场对参加岗位学习的学徒进行指导,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建立校内校外学习实训真情境,实现育人“双环境”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徒的教育与培训采取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场所、师傅和教师两种教学主体周期性交替进行的方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以实际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培养,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学徒(学生)需要进行的学习和培养内容,既包括培养企业职业和具体岗位所要求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也包括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思想政治要求、社会道德、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要求等。为了切实将“双环境”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以往离散式的“校内教学—校外实习”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双主体教学实施方案》,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
1.知识层面的培养方式,是以教师在学校采用实际班级授课形式,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进行系统性的集中教学,通识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在“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学徒制要求,满足学徒日后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发展需求。
2.技能层面的培养方式,根据技能的专业类型、作业性质和实际重要度区分,采用实际工作岗位教学的方式进行,注重个性化培养。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师傅在进行专业理论、技能教学的同时,掌握授课内容与进程,保证校内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能够有效的衔接。同时企业与学校将工作岗位技能和跨职业能力高度融合,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校企共同编写9门课程的双主体育人课程标准和4本现代学徒制系列活页式教材,将“校本课程”与“企本课程”有机统一。
3.素养层面的培养方式,根据内容的差异进行区分。人文知识素养主要依靠学校常规教学活动以及学徒(学生)自学获得;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校内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启发与引导,配合企业讲座与现场实际学习,让学徒(学生)的内心得到熏陶和感化,得到自我启发与锻炼,提高自律意识,形成初级职业素养。
(五)完善质量评价标准,落实“双证书”
为避免传统校企合作“廉价劳动力”的弊端,保证学徒能够接受实际的、符合职业要求的教育与培训,钻井技术专业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落实学院关于企业师傅与学徒的管理评价机制,研究制定规范而统一的教育培训标准,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根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要求,结合试点企业所提供具体职业、岗位和技术技能标准,按照试点企业与学校、学徒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并全程进行双主体质量监督。依托蘑菇钉在岗学习管理App,配合《现代學徒制实习报告册》,以每日签到、GPS定位、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感悟、在线提问、聊天互动等方式全程监控学徒制实习过程,并在学徒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存在不足的信息,专业根据反馈信息,在学徒毕业前,及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质量监控及时随动的“小循环”。并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落实学院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要求,在学徒制现场实习过程中取得职业资格证、技能证的学徒,可在后续学习阶段申请免修、免听钻井工技能培训课程,实现学分置换;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共同对学徒(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培养结果进行多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学徒(学生)在修业期满后,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考核可获得学历证书与相应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评价机制。
三、实施成效
通过上述“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环境、双证书”育人形式,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一)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及克拉玛依政府在深化产教融合方式与途径方面非常重视,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各产业和高校联合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鼓励辖区内高校和地方经济主体行业、特色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为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创新性实践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助力打造特色专业群学科建设。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框架协议,成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天成西域地质工程学院”,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钻井技术专业智慧职教云教学资源合作开发、科研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为新疆培养本土化人才,构建学徒成才通道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较差,内地院校石油钻井类毕业生来新疆就业意愿较低,加之石油钻井属于艰苦行业,内地学生即使来疆工作,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为例,2017年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仅为23%,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新疆本土化石油钻井人才,是解决新疆石油钻井行业人力资源紧缺的现实需求。为解决此问题,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与克拉玛依市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构建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学徒成才通道,将企业实际作业工种的岗位职责、职业技能要求以及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拥有实际岗位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石油钻井人才。
(三)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徒,助力了贫困家庭脱贫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达1300多万,占新疆总人口的59.9%。钻井1631现代学徒制班少数民族学徒共28人,其中贫困家庭占比67%,4人为低保户,3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年津贴收入均在3万元左右;毕业后学徒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入职后年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足够支撑整个家庭脱离贫困线,对于助力新疆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戚牧,夏治坤.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2):6-7.
[2]吉利,史枫,王宇波.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10):66-70,83.
[3]杨进峰.基于企业视角的广东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12):41-4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