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路径探析
2020-03-24李艳陈海艳姚颖
李艳 陈海艳 姚颖
[摘 要] 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正逐步由保障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是在物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其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自我资助能力强化的一种资助模式。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析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发展型资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62-02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实施要求,今后,高职院校在物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逐步由保障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是在物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其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自我资助能力强化的一种资助模式。近年来,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号召,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资助育人有效机制,探析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
一、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资助工作现状
资助育人是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经费逐年增加,受助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各高职院校陆续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目前,高职院校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帮扶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较为完善,但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不够科学和规范,在认定过程中很难做到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认定;(2)高职院校资助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拨款,而对于社会企业方面的捐助渠道拓展不够;(3)高职院校过多关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帮扶和资助,忽略了对其的精神关怀,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发挥还不够明显。
二、发展型资助的内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印发相关文件,提出资助育人工作要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建立政府资助、高校奖助、社会捐赠、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发展型资助是高职院校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通过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就业指导、技能提升、素质培养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缓解经济生活压力的同时,有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强化自我资助的一种资助模式。高职院校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基础上,抓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资助育人有效机制,强化资助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培养受助学生独立自主、懂得感恩、诚信做好、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实现保障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
三、创新创业与学生资助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资助工作一般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这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看似很少有交集, 但其实它们在工作性质、育人目标和育人过程上有一定的关联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中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当前,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号召,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以政府推进、高校主导、企业参与、全社会协同努力的“国家行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毕业后选择升学的不多,多数进入工作岗位或者选择自己创业,这为创新创业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全面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在高职院校中占据不小比例,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群体的受惠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借此顺利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并为毕业后实现自我资助夯实基础,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和能力的平台,有利于困难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在物质帮扶上“授人以鱼”,更在创业方向和创新意识上“授人以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创新创业活动也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是育人工作的一种良好途径,拓宽了资助育人的渠道、革新了资助育人的形式、提升了資助育人的效果。
(三)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成绩一般等因素,心理较为自卑,不擅与人交流和沟通。而在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活动一般依托团队开展,大家共同策划、相互协作,这无疑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有利于他们提升自己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意识,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地发展。
四、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和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融入發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中。
(一)拓展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勤工助学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缓解生活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人格品质,不断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和谋生技能。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部分行政职能部门,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而且从事的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较少,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作用不明显。另外,学校因考虑学生自身安全、上课学习等因素,对于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给予支持较少。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大力设置和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并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长,挖掘合适的校内校外企业资源,在满足勤工助学岗位数量的基础上,保证勤工助学岗位的质量。
(二)开展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训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和学习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很难接触到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其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意识,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可以通力协作,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中,经常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和解决。
(三)开拓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要坚持“物质保障、精神关怀、自我资助”的资助育人理念,在物质帮扶困难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参加校内外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另外,学校还可以不断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立专项创业基金并打造各类创业实训项目平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身创业素质与能力,还能促进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仍以物质帮扶的保障型资助为主,这不利于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在发展型资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构建资助育人有效机制,积极拓展发展型资助育人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的育人作用,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贵闽.发展性资助模式下高校贫困生创业实践教育路径探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0-103.
[2]魏洁.基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助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6(4):85-86.
[3]李涛,孔融融,周新虎.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及其资助育人功能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64-6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