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观课与议课

2020-03-24周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道德与法治

周芳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一线教师着力探索的问题。课堂观察能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更为关注有效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观课和议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当前,听课和评课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最实效也最常见的研究模式。公开课的目的是将常规课的众多亮点聚集在一起,引发教师们的头脑风暴。在《道德与法治》的观课、评课中,只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就必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一、“听”有所得的关键

第一,热身。观课强调的是一种平等,也就意味着所有参与者在活动中都是重要的角色,那么去参加活动前的热身就非常必要了。对于听课的老师来说,参加活动的主题、执教者主讲的课题应该事先有所了解,对于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前后联系、重难点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这样,观课时你才能做到有针对、有见解,听课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例如,《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教材编选的《我是中国人》的一课,我在听课之前有以下的一些思索:如何去增强欣赏的有效性呢?《爱护我们的家园》具有鲜明的造型性特征和体裁性特征,为二年级学生的动听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我们在座的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预设,有了自己的想法,带着这样的热身走进课堂,才能围绕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

第二,注视。注视什么呢?课堂注视的视角在哪里呢?在一堂课中,你能不能从“怎么教”“怎么学”“学得如何”的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规划环节、课堂评价、课后延伸等进行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呢?找到课堂的注视点、了解和观察课堂的实效性,才能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

第三,发现。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听,还要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氛围,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看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角色体现。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们要透过课堂现象去发现教师渗透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思考预设与生成。

第四,反思。一个好老师,在观课的过程中一定会将自己置身其内。看到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会思索: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看到有启发的教学细节,他会动容:为什么执教老师能这样做?老师可要学会现场的及时反思,抓住现场反思的几个生成点:及时写下自己执教这个点的操作流程;对现象背后所悟到的理念要及时记下要点;注意及时与相关课例的比较研究,特别是榜样的示范比较。

二、评有所“见”

观课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对这节课有一个评议。评课,更加准确地说是议课。它是指观课者围绕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第二,把握教材:要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三,评议视角:课堂看深看透,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第四,改进建议: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第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不要以偏概全。第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评课稿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题式

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这类评课往往贯通全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比如,在“如何把握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一课中,她以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有效性为专题,分别以让学生熟悉的关键点是通过戏剧性的描述还是文学性的描述;抗日题材类歌曲的关键点应该是重情感还是抓规范;重复有效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还是学生;三个关键点的观点提炼去说亮点,理疏漏,聚焦教学的有效性。主题式评课稿优点是以点带面,一目了然。

2.总分式

阐述一分为二,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这类评课稿最常见。那么,我们怎样将这种常见的总分式写得更赏心悦目呢?下面是笔者归纳的一些书写类型。

第一,诗意型。例如,一位教师对《我是一个小帮手》一课的评课稿就显得颇有情趣。她的开头是这样的:“新学期伊始,走在‘南风忽眼,春光乍现的时光里,走进‘名师工作室新学年的邀约中,吟唱春天的歌,启发教学心智”。接下来她以做一个小帮手——叙述题材文本解读——剖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一展开。最后,她还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同的教案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演绎。诗意型的评课稿有一种散文式的浪漫情怀,显得更加感性而打动人。

第二,提问型。比如说一篇《小商标 大世界》的课堂评析,文章的开头就奠定了提问的基调:“做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给孩子们创设愉悦、轻松、安全的课堂,并且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围绕这个问题,该教师展开了对这堂课总体的评述,下面的小标题分别以“如何定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如何设计适切的教法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如何科学地把握教材中的特定形象?”三个小问题展开,从执教教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预设与生成以及对教材特定形象的理解提出了独到之处。问题即焦点,问题即观点,有问有答,不失巧妙。

第三,平铺直叙型。这种评课稿的优点是随性、随意但却不随便,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师。比如上面这篇评课稿,对执教老师教材处理的赞许,预设与生成的不协调之处和歌曲难点处理的争议等。老师将课堂观察悟融入段落,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娓娓道来,也让人心旷神怡。

3.论文式

除了主题型和总分型,将评课观点以论文形式体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许多老师都曾结合自己的案例撰写论文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样,评课稿也可以以论文形式呈现。如下面这位老师的评课稿《文本细读,细在何处》:

(1)准确领悟教材,把握切入点——精打“细”算;

(2)合理设计学法,突破难点——精雕“细”啄;

(3)预设课堂学情,有效点拨——于“细”微处;

(4)设计有效拓展,开阔视野——“细”水长流;

(5)对于“文本细读”的后续思考。

活灵活现的课堂,老师以简练的语言,将实践与理论支撑牢牢结合在一起,课堂观察非常全面,理论观点水平较高。想要让你的评课稿让人眼前一亮,建议你可以用这种类型。

总之,只有实实在在抓住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才有可能评课到位、贴切,在给人以启迪的同时也提升自己。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老师们在观课议课中能听有所得,评有所见,教科研之路越走越寬。

参考文献:

[1]张再萍.在教学反思中成长[J].化学教学,2011(09).

[2]柳夕浪.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世界——记一次现场评课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0(10).

[3]王巧玲.在“观课”中成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4).

[4]刘贵芝.多反思 快成长[J].文理导航,2012(03).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