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分类词与量词多元层面界定与区分
——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分类词与量词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

2020-03-24哲,刘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量词区分语义

张 哲,刘 芬

量词是汉语词类之一,贯穿于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量词的学习,最容易与分类词混淆,因而,如何对其界定和区分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关于汉语分类词与量词的研究,最先始于马建忠[1],后得到黎锦熙[2]、吕叔湘[3]的进一步探讨。由于分类角度不一、分类方法不定等原因,二者的划分界定至今未达成共识,导致语言学习者无法对分类词与量词的语义系统有深层次认知,更无法转换为意义识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现状。

本文旨在根据量词与分类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分布特点,系统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量词与分类词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其使用上的异同,为教与学进一步提供认知理论基础,不仅能提高语言教师实际教学能力,而且也能使语言学习者能更深刻区分汉语量词与分类词。

一、量词与分类词的界定

量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人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4]。量词通常可放在数词后,如现代汉语“三个人”中的“个”。而分类词是对语言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进行的分类,实质是一种名词分类系统,表示名词的相关附属语义,是用来规范词素而自身并无含义的词[5]。分类词必须与一个名词连用,在名词前有指示词或是数词限定时,两者之间会有分类词作为桥梁。而当分类词叠用时,此时分类词可用来表示泛指或复数,如:

(1)一朵花

(2)一朵朵花

(1)句符合句法规范,用来表示有一朵花,数目为1,而(2)句也符合句法规范,但用来表示有许多花,数目无定值,可指多朵花。

量词与分类词在功能和句法上均有差异。如:量词会对名词的度量方式产生影响,而分类词会对名词的分类起作用,这根源于二者功能不同。在选择名词时,要依据是分类词或量词而进行选择,量词对名词无指向性要求,而分类词则要依据名词的特性而适当选取,如分类词的“匹”只能和“马”搭配,不能与“猪”搭配。

现代汉语的发展体系源远流长,量词与分类词最早出现于殷商时代,到了汉代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已然大致发展成熟[6],然而对于二者的区分方法争议不断,进而无法使汉语量词与分类词的语义体系得到完善,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含糊地认定为量词,忽视了分类词的特殊性以及二者的区别,未能深入了解二者的语义机制,无法转换为认知识记,导致学生被迫于习惯机械性记忆,加重了学习负担,灵活运用效果不佳。在类型学框架下,本研究重新审视现代汉语中的量词与分类词,分析两者的外延和内涵及其区别,为汉语量词和分类词的语义脉络研究扫清障碍,这在语言共性论角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量词与分类词的基本观点

1.中国学者的观点

马建忠[1]提出“凡字之有数义者,未能拘于一类,必须相其句中所处之位,乃可类焉”“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即指词要依据在句子中的位置判断它的类别。刘世儒[6]指出,南北朝时期量词系统得到迅猛发展,量词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量词标记已经扩大到所有的具体名词。

吕叔湘[7]总结出,多数汉语学者在数词量化为名词时,将这类词统称为量词,又将“分类词”归为量词的类别中,统称“个体量词”。赵元任[8]主张,将量词以语义的角度做了八个次分类:个体量词(Сlаssifiеrs оr Individuаl Меаsurеs);动宾量词(Сlаssifiеrs Аssосiаtеd with V-O);集体量词(Grоuр Меаsurе);部分量词(Pаrtitivе Меаsurеs);容器量词(Соntаinеr Меаsurеs);暂时量词(Tеmроrаrу Меаsurеs);标准量词(Stаndаrd Меаsurеs);自主量词(Аutоnоmоus Меаsurеs)。张宁[9]主张将分类词与量词做进一步划分,将分类词分为个体(枝、朵)、分体(滴、滩)、种类(种、类);将量词分为容器(瓶、箱)、标准(斤、尺)、部分(段、份)、集体(群、打)。

张旭[10]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现代汉语名量词隶属“分类词”中的“数量分类词”。分类词是“名词范畴化的外显表现”,其具备两个特征:一为语素形式在表层结构中存在,二为表明句中相联的名词所指事物的显著特征。步连增[11]也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讨论量词,量词在国际语言学界被称为“Сlаssifiеr”。

关于计量分类词和度量衡量词的区分,张赪[12]提出,度量衡量词建立于计量基础;计量分类词提供有关事物的形状、大小等信息,紧邻数字的分类词具有语用功能,可以表示有定或无定,而度量衡量词不能。紧邻数字的分类词在数量义的表达中不是必需的,但语义表达会受度量衡量词的省略所影响。句法上,二者也有许多异处。但两类词都可与数词联用,难以单独使用。

汉语的量词是数分类词的典型代表,朱德熙[13]称,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后头的粘着词。

李文丹[14]认为,纯量词和分类词的区别是,纯量词是用测量单位来衡量物体,而分类词则是把物体根据其特性分为不同的类别。胡竹安[15]等学者提出,参照甲骨文的记载,殷代时期出现了有关货币、容器及度量衡的单位词。学界一般认为,汉语量词来源于具有指称意义的实词,后来逐渐虚化为量词。

2.外国学者的观点

СHENG 和SYВESМА[16]认为,所有的分类词(包括度量词)具有让名词的指称可数的功能。他们把分类词区分成两类:一类是提供度量单位的分类词;另一类分类词仅仅是对名词指称存在于世的自然单位的标识。如“一瓶酒”中的“瓶”为酒建立一个可供测量的单位。而“一支笔”中的“支”并无创设度量单位,从相反的方向思考,这个单位只是笔存在的自然体现,此处仅以“支”给其命名。因而将类似“瓶”这一类的分类词称为“不可数分类词”;将类似“支”这一类的分类词称为“可数分类词”。

СRАIG[17]认为,汉语的名量词属于数量分类词,有“表质”和“表量”两种语义,有分类别和计数量两种功能,因又被细分为“种类分类词”和“计量分类词”。种类分类词表示所关联名词的“质”的特征,如大小、形状、生命性等;计量分类词用于计“量”,如体积、长度、重量等。“数量分类词”表示相对应的语义功能。如种类分类词中的形状量词,即“一张纸”的“张”,表示纸的形状特征;而度量衡量词,如“里”“公斤”等,是计量分类词的代表。

ВENDER 和ВELLER[18]提出,关联度会影响一个词的选择,根据某个词的含义或属性的范围而选择相应的量词搭配。СHENG 和SYВESМА[16]指出,修改标记“的”可以选择性地出现在分类词和名词之间。

(二)分类词与量词区分检验方法

关于分类词与量词的区分,在文献中的论述众说纷纭,却大都缺乏精准标准,其中相对得以测量的是通过名词的可分类情况进行量词与分类词的区分。以下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区分的标准:

1.语义上的区分

何万顺和林昆翰[19]将量词与分类词的区分用“本质特征”与“偶然特征”加以论述:分类词所强调的是名词的本质特征。如“两颗苹果”的“颗”点明“苹果”是颗粒形状的本质特点;但是量词却对名词额外的偶然特征进行概括,如“两箱苹果”中的“箱”赋予了“苹果”本质以外的其他意义,即“苹果”被放在箱子里,而箱子却不是苹果的本质特征。

2.集合论的区分

分类词和量词可以用集合论的方式区分:

何万顺和林昆翰[19]提出,在[数词X名词]的短语中若X 的语义特征集合是此名词语义特征集合的子集合,那么X 就为分类词,反之X 则为量词。如“颗”的语义特征是苹果所有特征中的一项,所以为分类词,而“箱”无法突出苹果的任何特征所以为量词。

(1)两大颗苹果(两颗很大的苹果)

(2)两大箱苹果(两箱不知大或者小或者其他特征的苹果)

3.句法关系上的区分

首先,分类词与其名词属性的持续性导致量词和分类词在句法关系的紧密度存在不同。СHАPPELL 和THOМPSON[20]提出,可用插入“的”字进行检验。分类词和名词之间不能插入“的”,而量词可以,如:

(1)两箱书=两箱的书(此时的“箱”则作为度量词)

(2)两本书≠两本的书(此时的“本”则作为分类词)

分类词和名词之间的句法关系比度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要紧密得多。

从句法关系来分析,关系越紧密的两个句法成份之间不能加入其他句法成分,而关系不是很紧密的两个句法成分之间是可以加入其他句法成分的。“两本”与“书”的关系比“两箱”与“书”的关系更紧密,因而说“两箱的书”能被大众所接受,而“两本的书”被母语者认为不合理。

再者,TАI和WАNG[21]还主张当用“个”字来替代一个量词或分类词时,如果表达数量的意义未被改变,那么,属于分类词,反之则为度量词,如:

(3)两根香蕉=两个香蕉(因为数量未被改变,此时的“根”则作为分类词)

(4)两斤香蕉≠两个香蕉(因为此时的数量不必然等于原数量,则“斤”为度量词)

在句法形式上量词与分类词虽然难以区分,但仍可从句法关系上作出解释,即分类词可接受“个”替代,而量词不可以;量词与句词之间可插入“的”分类词则不可能。

4.数学论的区分

HER[22]认为,分类词与量词的本质是“乘法”的概念,即指所有的分类词都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1”,更精确地说是表达“乘1”的理念。该理论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在[数词X 名词]中,数词与X是乘的关系,即[数词×X];若X=1,那么X为分类词;反之X为量词。

(1)a.两个苹果 b.两颗苹果 c.两粒苹果

(2)a.两箱苹果 b.两袋苹果 c.两打苹果

从(1)中可以直观看出,虽然采用的量词不同,但其中的个数明确,值为二。而(2)中的个数不明,“箱”“袋”“打”都不能确定苹果的数量。用乘法公式解释如下:

(1)a.两个苹果:[(2×1)苹果]=n苹果,n=2

b.两颗苹果:[(2×1)苹果]=n苹果,n=2

c.两粒苹果:[(2×1)苹果]=n苹果,n=2

(2)a.两箱苹果:[(2×1)苹果]=n苹果,n≥2

b.两袋苹果:[(2×1)苹果]=n苹果,n≥2

c.两打苹果:[(2×1)苹果]=n苹果,n≥2

要强调的是在(2)中词的值都不是1,但被称作“一箱”“一袋”“一打”,此处的1是量化的1,它并不必然等于1,必须明确物品的数值是1 才为分类词,反之则为量词。

5.与名词群体搭配的区分

由АIKHENVАLD[23]提出,数分类词只能用于特殊的名词群体,但量词可用于广泛的名词群体。量词的选择取决于名词的语义。如英语中muсh 修饰不可数名词;但mаnу 修饰可数名词。其中,分类词又可分为可数分类词和不可数分类词。不可数名词搭配不可数分类词,可数名词搭配可数分类词,这是分类词研究的理论基础,如:

(1)英语中“two stacks of books”(两堆书)的stack(堆)

(2)匈牙利语的csepp(一滴),egy csepp méz'(一滴蜂蜜)

“堆”可适用于各类名词群体,如“一堆垃圾”“三堆文件”等。“垃圾”和“文件”不属于同一个名词群体。“滴”亦可适用于各类名词群体。

6.基于功能的区分

АLLАN[24]以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思考,认为分类词不仅存在于汉语中,更存在于各类语言中,如日语、印第安语等,且分类词对名词的分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量词与分类词的用法相似,但选用结果却不尽相同。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量词是对名词度量方式的表达,而分类词有对名词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功能。

分类词一般与特定的名词搭配,而量词的选择是依据个人表达的度量方式,如运用具体的容器,测量物体的长度,测试物品的重量等,量词的名词搭配范围会相对较广,如“一斤狗肉”“一份狗肉”“一锅狗肉”。

上面是对研究者们基于多元层面对分类词与量词进行界定区分的梳理。下面,我们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分类词与量词的分布情况作进一步实证研究。

三、基于小学语文课本分类词与量词分布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的量词与分类词,对比分析二者的使用频率、语境、学习次序等方面,再进一步思考该如何改进课堂上的词类教学,使教学过程中的量词与分类词的语义体系得到一定的完善。

(二)研究步骤

在一至六年级的12 本语文教科书中,量词与分类词共出现2 753 次,其中量词有73 个,出现626次,分类词有75个,出现2 127次。量词与分类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词数大致相当,如图1、图2。

图1 分类词出现次数结构图

图2 量词出现次数结构图

其中“个”是分类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出现了893 次,“些”是量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出现了135 次。“个”与“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复率相对较高,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挥语言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让语言学习者努力多做搭配练习,以便于加深理解。

表1 随学年依次出现的低频分类词

表2 随学年依次出现的低频量词

“孔”“发”“杆”“乘”等16个分类词仅出现一次,“撮”“盘”“炉”“筐”等14 个量词也仅出现一次,暂统称为低频词。在148 个量词与分类词中,存在30个低频词,这30个低频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分布情况见上表1和表2。这些分类词或量词是在日常学习中较少或几乎没有接触到的,因而在语言教学实践中适度加强对低频词的辨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生词搭配的理解运用。

总体上,量词与分类词出现的频次随着年级的升高都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中,量词的递增频次相对较低,分类词的递增频次相对较高;而中年级量词使用比低年级增加了155次,高年级量词使用比中年级只增加了16 次。同时,中年级分类词使用比低年级增加了475次,高年级分类词使用比中年级只增加了139次(见表3)。中年级的量词与分类词频次增加较多,因而在中年级时更要加强对量词与分类词的明确界定和解释,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表3 不同年级量词分类词出现次数

(三)研究发现

一是由于中国语言学界未对量词与分类词的区分方法做出一致性的定论,也无词表作为参照,且语言实际使用时语境复杂,因而对词性的划分也可能改变。如:

(1)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2)树上飘下一片落叶

句(1)可理解为“有一大片的菜地”,这一片的菜地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此时“片”可作为量词;从(2)句可理解为只一片叶子掉下,这里是具体的指一,“片”是分类词。

二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复杂多样,一个词常常既可作量词又可作名词等词类,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界定不清,分类困难等问题。如“这一家人家”。此句中的第一个“家”可理解为“这一家的人”,这里的“家”是量词;而第二个“家”可理解为“家庭”,这里的“家”是作名词。

三是由于分类说法多样,划分角度不同,因而当选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归类时容易出现分类结论不一。如“给我一把伞”。此句中的“把”用数学论的区分可得知“一把”不必然等于一,因而该看作量词;而用语义上的区分“找一个人只要一把雨伞”,此句中“一把”单指“一把雨伞”,因而该看作分类词。

总之,在汉语语言的长期发展中,汉语量词与分类词缺乏明确的区分,其语义体系无法得到系统科学的解释,这不仅加重语言初学者的学习负担,也给语言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困惑,因此汉语量词与分类词的系统定义与区分是迫在眉睫的研究内容。

四、教学建议

(一)加强本体学习与研究

本体学习是教与学坚实的根基,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法理论和语法规则。对于汉语中的量词与分类词的界定还存在一些分歧,如:运用何种检验方法验证词性,在多种语境下存在歧义该如何处理等。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探索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按照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要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编排进度,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一个系统连贯的输入;提高语言点讲解的精准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促进学生巩固已有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拓展并学习新的理论,再通过日常生活实例使教学内容得以更加具体化,而机械枯燥的理论阐述并不可靠。

(二)注重汉语分类词与量词的定义及其功能搭配的讲解

明确汉语分类词和量词可通过不同的认知方法进行适当的检验,做好基本语义的区分,有助于语言初学者判断词性以及其搭配,懂得其分类标准或依据,通过对数词和名词进行语义搭配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对汉语分类词与量词的多元层面界定与区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语言教师应当注重这两个词性的教学,同时还需在课堂内进行明确讲解后,进一步展开针对性的练习,明确二者的差异并巩固其区分方法,达到认知教学的效果。

(三)增加情景对话练习,加强语言学习者的语感训练

在汉语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练习使语言学习者逐步理解词性的搭配,进而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语感在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无形中认同了抽象的语法知识,达到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率。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情景对话练习,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习者感受汉语量词与分类词的区别,掌握其语句中所表达的特点,避免日常交际中出现歧义。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汉语分类词与量词的深入研究,根据多种检验方法对小学一到六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分类词和量词进行界定归类,整理出量词与分类词词表,发现二者的词数大致相同,也存在部分显著性的低频词和高频词。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对于词性的界定和句法的偏误分析都至关重要,教学理论需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减少偏误的发生,提高语言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正确率。

猜你喜欢

量词区分语义
灵活区分 正确化简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区分“我”和“找”
怎祥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一)
量词歌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