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高危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03-24杨小莉吴河海冯桂芳唐娇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服药

杨小莉 ,吴河海 ,冯桂芳 ,唐娇凤,王 雷

(1.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2.湛江骨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痉挛性疾病,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为常见[1]。TIA是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信号,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TIA患者一周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为10%左右,而反复发作者一月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达25%以上[2-3]。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是减少TIA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承接了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尤瑞克林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笔者对TIA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旨在提高认知、纠正态度、改变行为、改善预后,以遏制脑卒中发病趋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纳入标准

(1)年龄18~80岁;(2)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临床诊断标准[4];(3)因脑、脊髓或视网膜局部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而发病者,症状持续时间<24 h;(4)合并高危因素,如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糖尿病;(5)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排除标准

(1)有急性期脑梗塞症状,经头部 MRI检查证实为梗死性病灶者;(2)有精神障碍者;(3)合并颅内肿瘤或全身恶性肿瘤者。

1.3 研究对象

采取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68.16±1.66)岁。观察组:男 25例,女 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8.89±1.30)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脑血管、降血压、调节血糖及对症处理,包括:(1)抗血小板凝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qd,和(或)尤瑞克林 0.15 PNA+NS100 ml,iv gtt,qd,连用3周;(2)扩张脑血管治疗:丁咯地尔注射液0.1 g稀释后静滴;(3)降血压治疗:选择1~3种降压药;(4)降脂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或联合用药治疗;(5)糖尿病规范治疗。

2.2 护理干预

2.2.1 对照组 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嘱按时服药、注射及复查,做好出院用药指导,宣教时间和次数随机。

2.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纠正态度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5]。方法如下:(1)成立干预团队:选派3名科内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骨干,邀请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一名成立干预小组。课题主持人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TIA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干预相关知识及认知行为疗法等。(2)评估相关指标:了解患者饮食、作息、运动量,以及是否有服药日志、自测脉搏(心率)、血压和血糖等习惯,测量体质量、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指标。(3)认知调查:采用TIA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及认知偏差,如所服药物的作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是否坚持按时服药、合理搭配食物、低脂低盐饮食、保持体重不超标等。(4)提高认识:发放《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和《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纠正患者认知偏差,如无自觉症状无需治疗、一旦服药就要终身用药、体育运动会引发低血糖和心脏病等,引导患者按医嘱服药。(5)纠正态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如按时用药、合理饮食、按时作息、适当锻炼、戒烟限酒、摆正心态、定期复查,打消患者顾虑,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6)改变行为:了解患者训练效果,帮助患者养成记录服药、饮食、作息情况及感受等的好习惯;是否定期运动,向专业人士咨询体育活动知识的行为;是否自觉保持个人卫生、早睡早起、避免疲劳,是否有思想放松、稳定情绪的行为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3 评价方法

2.3.1 疾病认知水平测试 自行设计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知识调查问卷(A、B卷),两卷难度不同,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TIA症状、药物治疗以及饮食、运动、休息、复查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每张问卷有10道题,满分100分,60分合格,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2.3.2 治疗依从性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6-7]制定治疗依从性评价表,包括遵医用药(3条)、合理饮食(3条)、合理休息(3条)、合理锻炼(3条)、定期复查(3条)、戒烟限酒(3条)、良好心态(2条)几方面。采取自填方式进行评价,“是”为1分,“否”为0分,满分20分。

2.3.3 脑卒中风险指标测定 包括体质指数(BMI)、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重要指标。(1)BMI:测量体重和身高,按公式计算BMI,BMI=体重/身高2。我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于2002年提出中国成人BMI标准,即BMI>28.0 为肥胖,BMI<18.5 为消瘦[8]。(2)Bp:每天晨起前自测,取一周平均值,Bp<140/90 mmHg为达标。(3)HbAlc和 LDL: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取3次平均值,HbAlc≤7%为达标,LDL <1.8 mmol/L为达标[9]。

2.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s,分)

40 40 n观察组对照组t值P组别 干预前52.85±3.81 51.70±5.13 1.333>0.05干预后80.75±5.22 54.23±4.32 23.049<0.05

3.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 3。

3.3 两组脑卒中风险指标比较

观察组体质指数优于对照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达标率分别为92.5%、95.0%、90.0%,而对照组分别为70.0%、65.0%、67.5%,观察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 4。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s,分)

合理饮食n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值P组别 遵医用药2.78±0.42 1.95±0.68 7.328<0.05 2.73±0.45 2.03±0.53 5.842<0.05合理休息2.85±0.36 2.13±0.56 7.164<0.05合理锻炼2.33±0.69 1.43±0.68 4.949<0.05定期复查2.90±0.30 2.15±0.58 7.081<0.05戒烟限酒2.03±0.53 1.20±0.82 6.183<0.05良好心态2.58±0.59 1.95±0.71 5.608<0.05总分18.18±1.13 12.83±1.77 14.683<0.05

表4 两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比较[n(%)]

4 讨论

4.1 对高危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其认知水平、纠正态度、改变行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哈佛大学医学专家研究表明[10],近一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TIA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的突发性短暂神经功能障碍,该过程具有可逆性,患者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因此容易被忽视而导致不良后果。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决定情绪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变患者错误认知[11]。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患者认知、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所以提高一级预防依从性很有必要。本课题以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评估患者认知水平,再进行个性化宣教。通过实施针对性辅导,帮助其记录服药日志,督促其自我管理,同时配合饮食、作息、锻炼、戒烟限酒等训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对照组仅实施基本健康宣教,故患者缺乏TIA相关知识,自律性较差。如表2、3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4.2 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配合药物一级预防,可达到优化体质指数、降低脑卒中风险的目的

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庞大的人群基础,有效治疗这类疾病会大幅度减少因脑血管病造成的残疾和死亡,减轻经济负担[12]。本课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教育,让TIA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了解药物治疗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性,通过自评和培训,改变行为,关注血压、血糖、心率、体重、血脂等指标变化,养成良好习惯,控制摄入量、增加运动,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限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保持良好心态,多饮水、清淡饮食、戒烟限酒、调整心态、积极锻炼,坚持合理而科学的治疗和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风险指标,遏制脑卒中发生。如表4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体质指数优于对照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5 结语

认知行为干预就是将疾病相关知识、规范用药、饮食保健、康复锻炼等健康宣教内容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体育锻炼自觉性,改善预后,遏制TIA患者脑卒中发病趋势。本课题干预模式为:建立团队→认知调查→查找认知偏差→制订措施→个性化辅导→提高认知→纠正态度→改变行为→改善预后。实践证明,对高危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其认识、纠正态度、改变行为,达到优化体质指数,降低脑卒中风险的目的。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服药不能猛仰头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解放还是奴役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