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培养实践

2020-03-23涂圣文陈昌礼赵振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导师课程体系模式

涂圣文 陈昌礼 赵振华

摘要:介绍了2015 年国家增设全日制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培养工作的實践情况,分析了当前职教硕士培养中面临的招生、课程体系、指导模式及培养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形成更符合中职师资需求的生源结构、构建“高层次工程应用性、职教师范性、学术研究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提升导师队伍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化指导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职教硕士培养工作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中职师资;课程体系;“双导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2-0048-05

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遴选北京理工大学等45所高校启动实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以下简称“职教硕士”)培养试点,开展硕士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1]。职教硕士试点工作的开展,其出发点在于为中职学校培养高层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推动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进程[2]。贵州师范大学是首批试点院校,且属于承担土木水利方向职教硕士培养任务的全国两所院校之一。

一、培养实践概况

(一)生源状况

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方向职教硕士近三年招生生源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招生人数从2016年的6人到2018年的9人,招生规模稳定上升。从生源构成来看,一方面,应届生、调剂生和外校生为绝对生源主体,这与本校教育硕士其他领域的生源状况完全不同;另一方面,生源跨专业报考的比例有较大降低。2016年非土木类考生占比50%,到2017年、2018年土木类考生占到100%。考生本科专业主要来源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这三个专业,比例占到83%(如图1所示)。近三年考生一志愿专业主要有土木工程类、管理科学类、建筑学类、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等(如图2所示),其中教育类专业占到56.52%,非教育类专业占43.48%。

总体而言,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类、初始志愿专业为教育类的考生逐渐成为本校职教硕士的主要生源。

(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教学计划及主要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依据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主要体现了“职”与“教”两个方面相结合的特征。

一方面是教育类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特征。如表2所示,在必修课中不仅设置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学基础理论类课程,也设置了土木专业课的课程与教法类课程。专业选修课则由“信息技术应用模块”“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模块”“职业教育政策模块”“行业技术技能模块”及“自设模块”组成。另一方面是专业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培养目标,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又需要学生掌握中职教学的基础理论,具备组织中职教学的能力。为实现这一复合型的目标,培养计划安排了“企业专业实践”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实践”两个实践环节。鉴于两年制的培养年限比较短,这两个实践环节一般从一年级暑假开始安排,利用暑假和二年级上学期的时间来完成。

(三)指导方式

贵州师范大学职教硕士指导方式采用的是“双导师”的形式,即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中职学校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研究生指导的直接责任人,从总体上负责指导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负责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和论文写作。由于校内导师基本为“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土木类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大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也能够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中职学校导师主要来源于贵州省建设学校,选取的是既具有丰富的中职教学经验、也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学习,也参与指导研究生的选题、开题和论文写作。

研究生培养初期,也曾设想过采用“三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中职学校导师和行业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模式,但考虑到研究生两年的学习年限过于紧张,导师过多也不便于协调,加上校内导师和中职学校导师大都是“双师型”教师,具备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能力,实际运行过程中,就形成了这种“双导师”形式实现“三导师”指导作用的“1+1=3”的模式。

(四)学位论文

职教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一方面结合教学实习基地贵州省建设学校在研的职教类课题项目。贵州省建设学校是贵州省首批六大职教集团之一的“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领办单位,近年来承担了大量职教类重大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大多聚焦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结合研究生实习期间在教学、课程、教材等领域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学位论文选题,这一部分题目直接来源于中职教学中较突出的实际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表3为2016级和2017级职教硕士部分学位论文题目,可见,这些论文不仅来源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也都符合土木水利的专业发展要求。

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问题

从近几年的培养实践来看,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在招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的生源稀少,即一志愿考生稀少、本校生源稀少、往届生稀少及有职校经历的学生稀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职教硕士为一全新的招生领域,学校和学院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考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中职学校的认识不够,因而报考意愿不强。从职教硕士的培养目标来看,要培养合格的中职学校土木水利类教师,更希望考生在本科毕业后能够有几年工程单位的工作经验,或者有在中职学校从事教学的经历。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这两方面的考生都比较罕见。

(二)课程体系问题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课程体系主要按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要求,结合生源和导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该课程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与土木水利类中职教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衔接不够。土木水利类的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工程单位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包括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预算员)、资料员等,俗称“建筑八大员”。这些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土木类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因此,土木类本科背景的应届生并不完全具备培养“建筑八大员”的能力,有必要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部分与土木水利类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相衔接的课程。

(三)指导模式及培养环节问题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实行的“双导师”制,虽然能够实现“三导师”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职教硕士是教育硕士的一个细分领域,授予的是教育硕士学位,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是按照教育硕士的标准来制定的。但由于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校内导师和中职学校导师基本上是工科背景,因此在实际的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这几年的培养实践中,也尝试过聘请本校教科院的教师来参加选题、开题及答辩等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中集中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补充指导,但这种形式终归无法实现对学位论文的全过程指导。培养环节上虽然包含了校内教学教辅实践、企业专业实践和中职学校教育实践等实践环节,但由于两年学制的限制,企业专业实践和中职学校教育实践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企业专业实践只能安排在一年级暑期,实际上只能保证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由于时间短,学生很难系统地学到工程实践知识。中职学校教育实践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虽然时间上能够保证完整一学期,但由于学生教学经验的缺乏和实习学校排课方面的因素,一般都是安排的数学等基础课教学实习,学生难以获得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

三、改进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招生制度改革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生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源来源单一,没有中职教育或行业工作背景,这一现状若不改善,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学校教师人才队伍。根据对国内其他试点学校的调研,以及对本校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通过宣传和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本校土木类毕业生报考职教硕士。贵州师范大学开设的土木类本科专业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三个专业,每年毕业生近400人。吸引本校毕业生报考职教硕士有两点优势:一是本校是师范类高校,且具有十多年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历史,土木类学生受师范氛围的熏陶,对教育行业比较熟悉。同时,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学习过部分教育学理论课程。这些都是非师范院校学生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本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三个专业都招有近一半的专升本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来源于省内的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从中职考入高职后继续来本校攻读本科学位的,因此都具有职业院校的学习经历,对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熟悉。如果能吸引这类学生中的部分学生攻读职教硕士,毕业后再回到职业院校去执教,就能形成“职业院校专科→本科→职教硕士→职教教师”这样一个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闭环,培养出更适合职业院校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是加大对在职中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招生力度和招生数量。职教领域硕士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而根据近几年的培养实践,职教硕士毕业后仅有不到15%的人进入了中职学校工作,这与起初设置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出入。虽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可以确定的原因便是目前的生源以及所培养出来的职教硕士并不完全符合中职学校的用人要求。而从另外一方面而言,目前中职学校反而特别缺乏高学历的教师。据了解,贵州省土木水利类中职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不到3%。若能将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的招生重点面向在职的中职教师,为中职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学位的机会,既能满足中职学校对高学历师资队伍的迫切需要,同时由于培养对象已经具备中职学校的教学经历,更适合攻读职教硕士学位,也更有利于职教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体系改进

为培养合格的“双师型”的中职教师人才,国内部分培养本科层次中职师资的院校提出了基于“职业性、师范性、学术性”“三性合一”的课程体系[3-5]。这种“三性合一”的课程体系考虑了中职教学岗位对教师能力的复合型要求,对制定职教硕士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由于职教硕士属于研究生层次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中职教师队伍。因此,对于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课程设置,可以在参照职教本科“三性合一”课程的基础上,将“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融合进去,同时参考土木水利硕士和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构建“高层次工程应用性、职教师范性、学术研究性”的职教硕士课程体系。其中“高层次工程应用性”体现职教硕士“应用型”和其研究生层级的特点,主要设置土木水利行业比较系统性、先进性和新颖性的施工新技术课程;“职教师范性”体现职教硕士“职教”特征和教育硕士属性,主要设置教育硕士的学位基础课和职教领域教材、教法和教学论课程;“学术研究性”则体现职教硕士的研究生教育层次,设置若干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科研能力。

贵州师范大学目前的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课程,总体上是按照上述“三性合一”的思路设置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一是需要在“高层次工程应用性”方面增加部分衔接中职的课程、衔接“建筑八大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工程实践应用性课程;二是需要在“职教师范性”方面增加部分职教领域的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类的课程;三是需要在“学术研究性”方面增加教育学及社会学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三)导师队伍建设

如前所述,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导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导师基本上是工科背景出身,在指导研究生的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学校解决此问题采用的是在导师团队中增加一名教育学科导师,形成“三导师”或“四导师”的形式。这种多导师的模式理论上好像能解决问题,但导师过多会导致导师之间的责权划分、协调难度明显加大,实际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根据培养单位为师范型学校工科院系的特点,还是应该立足自身、从提高现有导师队伍的教育学基础素养着手。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强专业化职教硕士导师队伍建设。一是支持、鼓励一部分导师从事职教师资方向的研究。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一个全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可以预见,今后若干年各层次职教院校对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的需求将会迎来井喷式的增长。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具有培养土木水利行业高层次职教师资的天然优势,设立职教师资的研究方向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支持职教导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导師的教育学基础功底。通过参加教育学相关培训,让职教硕士导师熟悉教育学相关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提升其指导研究生从事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是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薛栋.关于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9):18-23.

[2]刘新钰,潘海生,王世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6-10.

[3]高山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研究述评——兼论“三性合一”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J].职教论坛,2010(31):53-56.

[4]张天蔚,甄国红,睢忠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5-9.

[5]郁志宏,刘飞.基于“三性合一”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J].内蒙古教育,2017(22):38-39.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双导师课程体系模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